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工业景气继续上行 产业调控渐趋深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05:42 中国证券报

  

工业景气继续上行产业调控渐趋深化
工业景气继续上行产业调控渐趋深化
工业景气继续上行产业调控渐趋深化
工业景气继续上行产业调控渐趋深化
  ———4月行业景气报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联合课题组

  2006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加快增长的基础上,产业经济运行良好,工业继续保持其在
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产值和效益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回升势头。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对行业增长的恢复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重工业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轻重工业的失衡问题进一步突出。从今年后期来看,由于固定投资增速短期内仍将保持在较快增长速度,行业增长仍具有较强的向上趋势,但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压力的显现,将使行业增长格局处于不断调整当中。

  4月份工业景气继续上行

  4月份,从这几个主要测量指标看,工业行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景气继续上行走势。

  首先,从工业产出来看,4月份,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820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尽管增速比3月份有所放慢,但主要是由于基数上升较快,1-4月累计工业增加值完成24611亿元,增长16.7%,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一季度的高位水平。

  其次,产出高增长下,工业效益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7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增速比一季度进一步上升0.8个百分点。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4月份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4.88,比一季度提高3.56点,比去年同期提高9.27点。在39个工业行业中,前4月有24个行业累计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其中,22个行业增速比前一季度进一步提高。

  从竞争力指数看,按照国家信息中心行业分析软件及模型测算显示,4月份,工业行业整体综合竞争力指数比一季度明显上升。一季度,39个工业行业中竞争力指数超过60的行业只有4个,而4月份达到10个。

  重工业增长优势重新扩大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重工业的增长一直快于轻工业。2004宏观调控后,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差距有所缩小,特别是2005年,随着钢铁、水泥、建材、汽车、化工等前期高增长重工行业的大幅回落,轻重工业的差距明显缩小。但是从2006年前4月行业增长格局的变化来看,重工业增长再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恢复态势,而以消费品为主的轻工行业则稳中略有下降,轻重工业渐趋平衡的局面再次被打破,重工业增长优势重新扩大。

  重工业加快增长,一方面体现在产出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效益的恢复和加快增长上。1-4月份,重工业增加值达到16974亿元,增长17.5%,增速比轻工业快2.5个百分点,二者差距比2005年提高0.7个百分点。由于重工业增长的加快,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4611亿元,同比增长16.7%,较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所占比重达69%,比2005年同期提高了0.7个百分点。月度来看,4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增速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速同比减缓0.7个百分点,同样显示出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

  从效益增长方面看,前4月,多数重工行业利润增长显示出恢复或加速增长的势头,部分行业增速尽管有所放慢,但仍处于增长前列。前4月,在39个工业行业中,有7个行业利润增长超过50%,全部是重工行业,有14个行业利润增长超过40%,其中,重工行业占10个。

  投资反弹对行业增长格局的变化影响较大

  经过2004年的宏观调控,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下降,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维持在26%左右的水平。但是,进入2006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增长过快势头明显。其中,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达到了29.8%,增幅比2005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提高了4.5个和2.6个百分点。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延续了一季度的高增长趋势。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反弹,不仅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反弹速度也快于去年同期。货币信贷投放过快、地方投资冲动不减、前期受压制的投资需求再次释放,是推动投资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对行业增长格局的变化影响较大。通过对各行业收入及盈利增长状况的比较发现,前4个月,大部分与投资相关的重工行业及其上游行业,在投资需求回升拉动下,增速恢复或上升。而消费类行业特别是轻工消费品行业增长较为平稳,由于缺少新的消费刺激点,上升动力不如重工投资品行业。出口比重大的行业受到贸易环境的变化增速有所下调。

  与投资相关的重工行业增长恢复明显

  前4月,前期效益下滑严重的钢铁、建材等原材料工业,价格呈现出较强的回升势头,产销增长加快,利润下滑幅度逐月减少;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加速上升,利润增速大幅提高。有色金属行业在国际市场价格暴涨以及国内投资需求拉动的双重因素下,利润增速直线提高,其他如金属制品业等与投资具有一定相关度的行业效益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钢铁和建材是2005年受宏观调控影响最大的行业,由于投资需求下降,产品供过于求矛盾快速显露,从2005年4月份开始,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等产品价格指数一路下跌,全年基本上处于下跌通道,行业效益急剧下滑。2006年以来,这些行业产品价格基本上同步呈现出回涨势头,产量增长开始恢复,带动效益回升。4月末,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105.67点,比3月末和年初分别上涨2.22点和11.49点,水泥、平板玻璃价格也都比3月末和年初不同程度上涨。1-4月份,建材行业利润增长重新恢复到较快水平,钢铁行业利润虽同比仍较大程度下降,但降幅逐月缩小。

  受益于投资增长的反弹,前4月设备制造业订单明显比去年同期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加快,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1-4月份产品销售收入同比32.7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达17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59.81%,增速比去年同期攀升54个百分点。

  上游采掘行业调整,下游行业成本压力有所减缓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资源的需求增长迅猛,上游采掘行业产品价格大幅提高,对下游制造业成本构成强大压力。2006年以来,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仍没有改变,但涨幅有所回落。其中,煤炭价格前4月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态势,铁矿石国产价格下跌,进口价格大幅上涨势头回落,石油和有色金属矿在国际市场价格的拉动下,继续保持快速上升,但涨幅比两年也有所下降。统计显示,采掘业出厂价格指数今年前4月呈现出逐月回落的趋势。

  上游产业价格涨势的回落,一方面造成采掘行业本身增长趋势的调整,与去年同期成倍增长的趋势相比,今年前几个月,石油开采、煤炭和金属矿业利润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以受上游煤炭行业影响最大的电力行业为例,今年前4月,受益于电煤价格涨势的大幅回落,电力行业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8%,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59.32%,增幅上升高达87.86个百分点。

  消费品行业保持稳定增长,上升动力相对落后于投资品行业

  在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以及国家对消费经济的不断引导和提倡下,2006年,我国消费品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前4月,皮鞋、文教体育用品、食品饮料、服装等传统轻工类消费品行业利润增幅基本上均保持在30%以上的水平增长。重工消费品行业汽车在国家取消"限小"政策、调整消费税等多项政策的带动下,产销增长大幅回升,且一举扭转了持续一年多的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利润增速高达88.87%,增幅在全部工业行业中仅落后于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之后位居第二。

  尽管消费品行业实现了较快稳定增长,但是,由于缺少新的消费刺激点,加之在利润上升条件下,各消费品行业投资积极性高涨,产能快速上升,使得其上升动力落后于受到投资反弹拉动的投资品行业。前4月,农副食品加工以及服装鞋帽制造业利润增长已经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且增速仍在逐月回落,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业尽管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前几个月增速也都呈现出逐月回落的不利趋势。汽车行业随着基数的上升,预计今年后期利润增长也将呈逐步回落走势。

  出口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继续下降

  2005年,国家采取下调甚至取消出口退税率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猖獗,对我国的出口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出口增速在保持多年快速增长后回落。2006年以来,工业品出口延续了去年以来增幅稳步回落的态势。1-4月,工业出口交货值16738亿元,增长24.5%,增幅比去年同期减缓7.1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出口交货值继续呈减缓趋势,单月同比增长22.4%,增速同比减缓7.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进一步减缓2.3个百分点。前4月主要出口行业中,机械、纺织、轻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增幅同比分别减缓11.1个、6.7和4.5个百分点,出口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

  行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变化 几个突出问题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总体行业运行开局良好,景气持续上行,且过去一些影响产业经济运行的老问题如煤电油运瓶颈制约继续得到缓解。但是,由于行业增长仍高度依赖投资的增长,因此,一些老问题又开始显露出死灰复燃的苗头,如部分行业投资再次加快,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等,同时,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也开始出现。

  一些前期过热行业投资再次加快,增速过高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投资增速加快具有一定合理性,启动"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结构调整,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等,都需要增加新的投资。但是,不少地方仍存在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倾向;而且,随着部分基础原材料产品价格回升,少数地方出现落后项目又在死灰复燃的情况。

  从行业看,我国一些前期过热行业投资再次加快,增速依然保持在高位。例如,1-4月份,房地产投资完成额达到41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26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1.3%,相比去年年底19.8%的增幅有所反弹。同时,1-4月份,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率为32%,制造业为37.6%。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58.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04.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08.2%,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9.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34.7%,橡胶制品业增长72.3%,金属制品业56.3%。据统计,采矿业6个行业中,5个行业投资增长超过100%,一个行业投资增长接近60%;制造业30个行业中,投资增幅超过40%的有16个。这些行业投资的高位运行不但推高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而且会加剧其产能过剩问题,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推进。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继续加大

  电力行业今年1-4月份全国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2069.51万千瓦,其中火电1896.98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已突破5亿千瓦,全年预计全国将新增生产能力7000万千瓦,大部分将在下半年加快投产。由于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降低,1-4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674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78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861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达118小时。值得忧虑的是,目前仍有不少电力项目尚在施工或新上,前4月电力行业投资增幅仍达到15.65%,一旦经济增速减缓,用电需求增长下降,大量电力设备将被闲置,效益增长将受到严峻挑战。

  尽管钢铁和建材等行业今年以来在投资反弹拉动下,行业效益已显露出一定的回升趋势,但由于前期过快的投资积累,产能过剩压力继续增加。从钢铁行业看,4月份粗钢日均产量112万吨,比去年最高的12月份增加3.2万吨。前4月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同比仅增长7.14%,利润仍下降50.8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1.1倍。从建材行业看,前4月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7%,净亏损6亿元(去年同期实现利润3.7亿元)。与此同时,投资同比增长1倍。据行业估计,今年将新增产能9000万重量箱,如不适当控制新建规模和速度,势必加剧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从有色行业看,今年以来,在需求拉动和投机资本炒作下,铜、铝、铅、锌及氧化铝等价格快速上涨,加上供电、运输等外部条件有所好转,不但可能使已经形成的能力集中释放,而且部分原已停建的项目恢复开工并加快建设进度。

  部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

  今年以来,在工业品价格、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继续回落的同时,原油、有色金属、食糖等部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尽管部分产品涨幅有所回落,但由于基数已攀入非常高的水平,因此,价格的绝对上涨程度仍给下游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其中,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涨超过15%,国内铜、铝期货价格涨幅分别超过35%和10%。国内糖价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上涨,主产区价格今年2月上旬突破5500元/吨,经过国家两次投放国储糖,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波动。按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思路,今年将继续推进电力、水、成品油、天然气等价格改革,这些产品价格的上调将会使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再次大为增加。

  局部性、时段性煤电油运紧张仍存在

  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总体虽比去年同期明显缓解,但这方面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部分地区、部分品种、部分时段紧张情况仍存在。上海、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天然气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广东、云南等地仍存在拉限电,西北、东北、西南地区铁路运力持续紧张。此外,国内外成品油价差仍然较大,炼油行业仍全面亏损,保证国内油品稳定供应的压力很大。

  出口面临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

  随着去年中欧、中美纺织品出口数量协议的达成,今年纺织品出口摩擦有所缓和,但轻工行业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年初以来,欧盟相继对我国皮鞋、家电产品出口采取反倾销措施,对我国相关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带来较大影响。另外,日本刚刚提高了进口农产品化学农药成分的标准,我国是对日农产品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无疑这一政策将对我国农产品以及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口带来较大影响。后期来看,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贸易摩擦风险。

  一季度1-4月份排名前六位的行业

  烟草制品业72.1烟草制品业72.3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71.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68.97

  非金属矿采选业66.4非金属矿采选业68.72

  食品制造业6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8.72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5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7.95

  专用设备制造业58.2食品制造业63.33

  排名后六位的行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1.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8.72

  造纸及纸制品业37.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2.31

  化学纤维制造业29.2化学纤维制造业29.23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31.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8.4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7.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6.4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1.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3.33

  1-4月份利润增幅排名前15位行业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1.8698.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66.5188.87

  其他采矿业0.0478.56

  专用设备制造业105.7759.8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78.4159.32

  非金属矿采选业17.8354.0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256.6352.63

  皮鞋、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41.3048.7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8.4947.59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7.7346.1

  通用设备制造业206.8045.13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2.7643.32

  塑料制品业63.9543.1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75.1241.98

  抓住时机深化产业调控

  行业增长结构的变化以及运行中面临的新老问题,对现阶段的产业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良好的增长开局也为产业调控提供了有利的回旋余地。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并深化产业调控,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另一方面,为即将到来的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全面放开汽车、银行、保险、电信等重点行业后异常激烈的国内外企业竞争做好充分准备。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005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及指导目录;今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4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加快铝、煤炭、水泥、电石、焦炭、铁合金、纺织等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当前的任务是加快贯彻落实这些产业结构调整的精神,优化产业结构,做好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有关工作。具体来看,一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防止部分行业、地区投资过快增长。二是认真贯彻执行已出台的煤炭、水泥、铝、铁合金、焦炭等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并陆续出台其他有关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三是研究建立产能过剩的客观评价体系。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运行动态的跟踪分析,尽快建立判断产能过剩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系统,并逐步建立定期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的制度,引导市场投资预期。

  继续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

  一是引导煤炭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督促有关方面严格履行合同,保证需求旺季和华中等重点地区煤炭供应。二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督促各地、各有关单位完善应急预案,为电力迎峰度夏做好准备。针对今年以来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下降、厂网矛盾可能增多的情况,加强电力运行协调工作。三是密切跟踪监测国际石油市场变化和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国内油品供应的影响,加强石油石化行业运行的总量调节,保证重点地区用油需要。四是加强运输协调,将运力向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适当倾斜,保证煤炭、化肥及东北粮食、西南磷矿石等重点物资运输。

  促进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将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结合起来。完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制度,严禁煤矿超能力生产,提高煤炭回采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采富弃贫"。坚决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加快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行业培训和重点技术、示范项目推广工作。加快修订《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优先安排高效、环保和先进的大型机组多发、满发,限制能耗高、污染严重的机组发电,淘汰落后的发电机组,实施电网节能调度。推进有色行业再生资源利用。发挥水泥行业处理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钢铁、非金属制品、设备制造以及金属制品业利润增长变化

  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钢铁)非金属制品业

  (建材)通用设备

  制造业专用设备

  制造业金属制品业

  200504   19.2 -37.01  26.6  5.49  56.27

  200602 -74.56 46.86   44.09 63.15 -4.57

  200603 -63.28 59.57   45.72 60.3 5.92

  200604 -50.84 47.59   45.13 59.8 16.48

  几大上游采掘行业1-4月利润增长变化

  利润同比增长增幅比去年同期升降

  其他采矿业 0.047 8.56 -32.71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32.76 -10.64 -39.5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75.12 41.98 -109.4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67.08 9.85 -88.1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256.63 52.63 -17.15

  (课题总策划:范剑平 冯 刚 课题组长: 陈 强 刘敏慧

  课题组成员: 董月鲜 王硕 程建华 范敏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