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德接棒中海集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执掌中海集团总舵9年的李克麟,即将离开这一岗位。昨日,上海证券报从中海集团获悉,这位一手将中海集团由小公司发展成国际航运巨头的“中国集装箱之父”,已经宣布退休,新总裁一职将由原集团副总裁李绍德出任。有接近中海的知情人士透露,后李克麟时
据了解,6月2日中海集团召开了干部大会,中组部干部五局周新建局长代表中组部领导宣布,中央任命李绍德为新一任总裁兼党组书记,同时李克麟不再担任总裁。 年龄是主要原因 中海集团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李克麟此次卸任的主要原因是年龄。根据国资委制定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企业负责人任职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而李克麟今年已经65岁,不再适宜担任中海集团总裁。对此,中海新任总裁李绍德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次领导人的变化,只是正常的更替。” “与李克麟的风格完全不同。”一位熟悉中海集团的知情人士如此评价李绍德。这位人士表示,与李克麟相对“强势”的风格不同,李绍德给人的印象相当儒雅温和。 资料显示,李绍德今年56岁,1983年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水运管理专业,1968年12月进入上海海运局工作,1988年3月起任海运局副局长,1993年6月起任上海海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995年11月起任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总经理,1996年起兼任上海海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7月任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副总裁。 而据中海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从海运局到中海集团,李绍德担任的主要是人事方面的管理,对于集团内部管理工作非常熟悉,但是对于核心的航运业务没有太多涉及。 中海主业走向 李克麟在位时把中海集团的集装箱业务做大做强,那么后李克麟时代该集团的产业将如何走呢? 据一位接近中海集团的知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透露,中海集团今后将会在继续投资集装箱船队的基础上,做大散货和油轮运输业务。 “国资委给中海的目标是,在现有资金的投入下,加强散货和油品的运输。”该人士如此表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以石油为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但国内船队在原油进口运输市场中只占了20%左右的份额。对此,国家提出了“国油国运”战略,计划在2010年前使国内运输企业承运的进口原油份额达到50%以上。该人士透露,为了配合国家能源运输的需求,中海下一步将会加大对散货和油轮运输业务。 对于上述预测,李绍德没有正面予以回答。他对上海证券报表示,中海的“十一五”规划已于今年2月制订完成,“中海集团将会按照这一规划,加大船队调整结构,把握公司的长远发展。” 中海集团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市场运作,进一步做强做大集装箱船队;进行货轮业务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强做大货轮船队;增强大型化船队的能力,建成世界级油轮船队。 李克麟逆向掌舵创造航运界神话 □本报记者 索佩敏 “他对于航运市场周期的把握非常准确。”对于中海集团前掌舵人李克麟,一位离开中海的知情人士如此评价。而纵观中海集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正是李克麟在三次低迷时期的逆势扩张,创造了中海集装箱船队迅速发展的“神话”。 1997年中海刚刚组建,刚好赶上亚洲金融危机,世界航运业惨淡经营,大批船公司被迫卖船、拆船或低价出租船舶。但中海首先把自己的一些老旧船改造成集装箱船,同时低价租了一些船先跑起来。有了资金后马上大量造船,由于是在航运业低谷期,船价非常低。而随着近年来航运业的复苏,运价、船价纷纷上扬。当别的船公司开始下订单造船的时候,中海的船已经开始陆续下水、大把赚钱。 2002年,由于航运业不景气,中海集运1至5月中海集运巨亏6亿元以上。但李却斥资20亿元增资中海集运,逆势扩张运力。 2002年9月29日,美西港口大罢工。李克麟判断,港口罢工必然导致货物无法卸船,有去无回的连锁反应是到罢工结束时大量货物没有集装箱可装。于是他在国内放长假时给集装箱制造厂下了定做8万个集装箱的紧急订单。在别的航运公司都被危机牵连损失时,中海却从中净赚6亿多美元。 正是由于李克麟对于市场的逆向思维,令中海从成立时的总收入67亿元、净利润亏损,到2004年总收入476.8亿元、盈利84.8亿元,创造了航运界快速扩张的奇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