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PO热火朝天 华尔街黯然受冷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17:50 新浪财经 | |||||||||
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Ltd.)融资额达97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在香港受到热捧,这意味著华尔街正在失去往日的光环。 中国银行的首次公开募股成为6年来全球规模最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笔IPO。中国银行定于周四在香港证交所上市。两周来,散户投资者在香港各家银行前排起数百人的长队竞相认购。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更是超过了1,200亿美元,其中不乏全球首屈一指的共同基金和
虽然美国个人投资者在股票上市后有机会参与交易,但他们却无缘IPO认购。近几年全球最大的几次IPO多半远离美国,欧洲和亚洲企业的大规模募股令美国新股发行相形见绌。 2002年8月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要求所有美国上市公司遵守严格的会计及披露条例,因此很多海外公司对美国退避三舍。该法案实施后,全球最大的10笔IPO中仅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选择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律师事务所DLA Piper Rudnick Gray Cary负责亚洲业务的尼克•塞登(Nick Seddon)称,中国企业纷纷表示:为什么要把自己置于美国严格的公司治理监管之下?如果出于长远考虑,香港对我们再合适不过了。 美国的诉讼特点也可能是海外公司在美国上市的绊脚石。2004年,投资者在美国对中国人寿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隐瞒了上市前的多项会计违规行为。中国人寿正在努力驳回集体诉讼,但本案仍悬而未决。中国人寿在面对指控时曾表示,将对诉讼提出强烈抗辩,但考虑到美国诉讼的特点,未来可能还会发生就相同或类似指控提出的诉讼。 美国证交所已感到了竞争压力并开始采取应对措施。纽约证交所和那斯达克(Nasdaq Stock Market Inc.)纷纷寻求跨大西洋的并购交易。NYSE 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成为了上市公司筹资募股的首选之地。香港曾是英国殖民地并拥有自己的政治、法律和金融系统,另外它还背靠著中国这个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预计中国今年将继续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2001年至去年年中,中国大陆股市市值跌幅近半。最近,股权分置改革为市场带来生机,上证综合指数自年初以来上涨37%,中国政府还决定取消去年实施的新股发行禁令。不过对外国投资者而言,这里的门坎仍然很高。 中国银行等经过改制的国有企业纷纷寻求资金支持,香港证交所已经成为中国获取国际投资者资金的主要途径。去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刚刚在香港融资92亿美元。大陆企业去年在香港的融资总额达到190亿美元,占据了香港前十大IPO中的9宗。今年晚些时候,中国所谓四大国有银行中规模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也将在香港上市,预计融资额将超过100亿美元。 5年来香港交易所的交易量增长了3倍。这家交易所自身的股价在去年也上涨了166%。很多大型投资者纷纷进驻香港,包括Och-Ziff、Perry Capital和Stark Investments在内的对冲基金在过去两年先后在香港开立了办事处。 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的新兴市场投资经理马克•麦比乌斯(Mark Mobius)称,“我们对大陆企业到香港上市的势头非常满意,这里为我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香港的主要魅力在于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渠道,通过投资香港这个国际一流的股票市场参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大陆股市相比,香港股市多了几十年的运作监管经验。 但事有利弊,香港股市的监管机构不能越过区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那条法律和监管辖区线。这就损害了它们有效监控大陆企业是否遵守香港法律法规的能力。 双方没有引渡条款,香港证券监管机构和执法人员无法向大陆企业的管理人士发出传票,要求他们到港接收质询。同时,大陆证券监管机构也不拥有相关的法律权限,无法帮助香港同行对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企业展开调查。例如,不能迫使某人接受质询或冻结银行账户。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Hong Kong Securities & Futures Commission, 简称:香港证监会)表示,正尽力改变这一切。但证监会主席韦奕礼(Martin Wheatley)表示,截至目前,证监会针对香港上市的大陆公司的执法能力仍然很弱。 举例来说,香港上市的欧亚农业(Euro-Asia Agricultural Holdings Ltd.)是一家园艺公司,同时也投资大陆的房地产和主题公园。2002年因主席杨斌被控欺诈而崩盘。杨斌被大陆公安机关以涉嫌经济犯罪而逮捕,经过闭门审讯判处18年监禁。香港证券监管机构得不到与该案有关的任何文件,也没有人向他们通报杨斌被起诉的罪名。 亚洲公司治理协会(As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Association Ltd.)秘书长艾哲明(Jamie Allen)说,很多香港上市大陆公司的资产都不在香港,董事们也都不在。香港监管机构管不了。这种监管矛盾很难解决。 大陆上市企业市值占到香港股市总市值的40%。 对这些问题的担忧显然并没有给投资者的心理造成多大影响。中国公司股票持续大幅上涨。 追踪香港上市中国企业股票表现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8%,但最近全球股市的一波抛售浪潮让新兴市场受损不小。但即使如此,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仍较上年同期上涨23%,近期的市场波动也没有打击中国银行IPO的旺盛需求。 Atlantis Investment Management驻香港的基金经理刘洋(音)说,今年所有涉及中国公司的领域都是热点。六个月来,差不多是闭著眼睛在赚钱。 但最热的恐怕还要算中国银行类股。中国银行IPO的认购需求超过1,500亿美元,承销商可能会行使增售选择权,使募股总额达到112亿美元。仅香港散户投资者申请认购的金额就达到380亿美元,创下了香港股市的历史之最。 历来喜欢向企业大量放贷的中国各家银行现在逐渐重视起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了。中国银行的消费者贷款就占到该行贷款总额的大约四分之一。 几年前,沉重坏账负担让中国的银行不堪重负。这些贷款大都是应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要求发放的。为减轻国有银行的这些负担,中央政府向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注资600多亿美元,将它们的坏账转移给特设的资产管理公司,由后者将债务打包出售。此外,各银行也积极进行技术升级,引进外资,来改善自身。 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很多银行仍在与根深蒂固的欺诈和腐败作斗争,从中国银行招股说明书《特殊事件》中就可见一斑。这部分提到的“黑龙江事件”是一起银行员工与外部人士合谋,骗取银行大约人民币4.3亿元巨款(合5,360万美元)的案件。这起事件一直持续到去年12月。招股书还提到三起与银行经理因贪污腐败被判刑有关的案件。在列举38项风险因素时,中国银行强调了这类事件再次发生的风险。 信息披露可能也让人担忧。通读了招股书的投资者可能首次得知了该行信贷风险总监董乐明(Lonnie Dounn)已经辞职的消息。去年2月份加入中国银行前,董乐明曾在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效力30年左右。中国银行在招股书的第208页提到他的离职,但没有给出任何解释。董乐明也拒绝置评。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供稿并保留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