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铜短期波动难改牛市格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 |||||||||||
近期全球有色金属价格高位震荡,期铜波动更是异常剧烈。不过,分析认为,其长期牛市行情依然存在。 因铜价持续上演“过山车”游戏,走势不明,多空分歧也逐步加深,低位买盘和高
“利率恐慌”进入尾声 综合宏观、金融和铜供需面因素,导致此次铜价高位回落和盘整的主要原因仍是“利率恐慌”,与上一次,即今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的情况类似。 具体而言,由于2月份以后美国房屋市场增长出现放缓势头,营建许可和新屋开工两个数据连续3个月下滑,市场因而预测联储会在6月份暂停升息。但5月中旬公布的PPI和核心CPI数据显示,通胀开始加剧,市场转而预期美联储会在6月份继续升息,并担心升息会对房屋市场造成进一步打击。然而,大量资金从股票和商品这类会遭升息打击的资产中撤离,转移到会受益于升息的债券市场,造成了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的普遍回落。 由于上一次铜价走出“利率恐慌”局面是在日本央行宣布不升息之后,那么这一次也需要利率走势明朗后才能确定。不过,升息担忧已被市场所消化,即使美联储6月份升息,负面影响也会钝化。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日本,随着经济逐步走出通胀紧缩泥沼,其升息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日本央行表示,会否升息仍需要观察更多经济数据,其升息时间仍难预期。所以,此次利率恐慌局面料已进入尾声—全球股市的持续小幅反弹即是一个佐证。 供应紧张加剧 全球精铜消费保持稳定,市场焦点仍集中供应面。从需求来看,全球精铜需求表现出了很强的价格刚性,高价格对消费造成的实质性影响并不大。例如,中国消费虽然旺季不旺,但国内生产和进口的大量精铜仍被市场消耗掉了,交易所库存也在减少,说明消费虽然没有明显增加,但也没有怎么减少—从国内产量、净进口量和显性库存的变化来看,今年1-4月份我国精铜月均表观消费量为28.5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而美国和欧洲地区的消费甚至有所增加。在美国,由于黄铜制品和铜条、铜棒、铜杆及铜线等产品生产企业订单多,铜需求旺盛,因此美国目的港交货的铜升水逐步走高,从6.5-7美分/磅升高至6.75-7.25美分/磅,而且6月份升水还将上扬(原因是FALCONBRIDGE公司下属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KIDD CREEK铜冶炼工厂因设备检修停产5周,美洲地区的供货将减少)。 在消费稳定的基础上,市场焦点仍在供应冲击方面。供应冲击集中发生在铜精矿生产领域,而非精铜冶炼;从地域上看,集中在美洲。据ICSG最近数据,2006年1、2月全球铜精矿生产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至83%和83.6%,而2005年下半年的月均水平为91%。2006年1、2月全球矿铜日均产量3.89万吨,较去年下半年水平减少了8.1%。 铜精矿供应减少的直接表现是冶炼/精炼费用(TC/RC)的持续下降。继全球基准TC/RC由年初的170美元/吨和17美分/磅下降到4月底的70美元/吨和7美分/磅后,5月份某些铜矿供应商与冶炼商之间达成了更低的冶炼费。5月下旬,美国GERALD METALS INC和智利MINERA ESCONDIDA LTDA达成的加工费为30美元/吨和3美分/磅,而此前澳大利亚NORMANDY矿业公司下属GOLDEN GROVE铜矿成交的加工费为40美元/吨和4美分/磅。 鉴于铜精矿供应问题的严重性,市场对罢工这类供应冲击仍将相当敏感,任何一个大铜矿的罢工都将给多头带来激励。而美洲地区大量铜矿的劳动合同在今年集中到期和重新谈判,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上涨的可能性。 ■期市聚焦 伦敦铜在5月11日达到历史高位后剧烈震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