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在前沿工业担当国之栋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02:28 中国证券报

  

在前沿工业担当国之栋梁
在前沿工业担当国之栋梁
在前沿工业担当国之栋梁
在前沿工业担当国之栋梁
引言

  当某一个领域几乎被国外产品垄断时,那些独具慧眼果断行动的领军人物应该被称作英雄;当某一个行业几乎看不到中国自己的企业时,那些敢于从艰苦卓绝中奋起的企业理应被视作先锋。在中国的化工行业中,有这样一个奇特的产业群体,她的产品不仅品种独特、空间独特,而且个个是行业龙头。对于中国的化工领域和高科技领域来说,她所承担的角
色已远远超出一个普通上市公司的通常定位,她的每一步跨越都在改变着国内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格局,她的兴衰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国外跨国公司在该行业紧盯中国市场的晴雨表,这就是中国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化工部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化工部连云港设计研究院、化工部合成材料研究院和国营长风机械厂等四家发起人,成立了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成功发行人民币8000万股,并于同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短短7年时间,星新材料凭借敏锐的战略思路和资金实力,在经过一系列整合并购和对各麾下企业原有设备的技术革新后,打破了其产业链上国外产品的长期垄断,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发展壮大中打造了四大化工领域中的高端产品系列———有机硅系列产品;苯酚、丙酮、双酚A、环氧树脂以及深加工产品系列;PBT合成树脂以及工程塑料改性产品系列;彩色显影剂产品系列。目前,星新材料已经成为有机硅、双酚A、特种环氧树脂、彩色显影剂四个方面全国最大的生产商,在中国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推进与发展中功不可没。

  1 业绩超群———

  打造国内行业龙头

  在星新材料2005年的年报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字。2005年销售收入24.89亿,同比增长32.42%;利润总额2.16亿,同比增长116.74%;净资产收益率达22.01%,同比增长117.92%……在国内众多上市公司中,这样的数字不仅令投资者兴奋不已,也让很多层面包括专家、媒体和监管层刮目相看。因为,在星新材料所涉及的各类产品的前沿阵地,他们的重点竞争对手几乎都是来自世界各经济强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等,国内一些后起的各类企业也在价格方面参与了该领域的竞争,但在产品发展的科技尖端,星新材料所处的地位绝对是前沿阵地,因而称其为新材料尖端领域的国之栋梁是绝不为过的。

  笔者:季总您好!很高兴能在百忙当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星新材料2005年的经营情况。

  季刚:最近,星新材料2005年的年报已经正式发布。总的来说,年报反映了我们公司2005年的经营业绩,和2004年比又有一些进步。从资产角度看,净资产有了较大增加,总资产已将近40亿。从销售角度看,销售收入达到近25亿,而前一年是18亿。净利润经财务严格

审计后为2.16亿,而前一年是0.9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22%,同样比前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在众多上市公司中,这一增长比例还是较高的。去年公司的每股收益率也达到了0.90元。此外公司2005年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为每股3.6元,比上一年也有较大增加。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公司各方面财务指标都比上年有很大增加,有些指标增加了2倍,达到200%的增长率。这说明公司的经济运营还是比较正常的,没有过多的应收款和过多的资金沉淀,产供销基本平衡。

  笔者:星新材料取得这样的业绩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能与外商匹敌的公司还非常少。据我们了解,2005年的化工新材料市场状况还是比较复杂的,星新材料并没有处在一个真空环境中。

  季刚:是这样的。2005年对化工新材料企业来说也是一个经历了很多考验的年份。首先,2005年的能源紧张尤其是原油和煤的紧张对我们这个产业的影响很大,引起了很大的价格变动。再加上我们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从全局来看,外商是主要竞争对手,这个局势没有变,同时国内后起的企业不仅包括国企、还包括民营企业,而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竞争必然带来价格上的混乱局面,因此竞争程度相当激烈。

  第二就是化工行业本身的风险,这个行业是“高危行业”。说“高危”主要是指企业面临的风险大。这个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市场变化的频率太快,可以说一天一个样。二是市场变化的幅度很大,涨价时一天上涨几千块;降价时一天下降几千块。原料也是这样,一天、一个星期都可能出现成倍的涨价。这种太过频繁、太大幅度的市场变化给我们经营带来了很大难度。

  笔者: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星新材料仍然在2005年取得了高速成长的业绩,这样的业绩是如何取得的呢?如此高速的增长水平又是如何保持的呢?

  季刚:我们能够取得并保持目前的运营状况和高速增长水平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主要体现在碰到困难不畏缩,紧紧围绕“做强”、“做大”奋斗目标,并辩证地处理好“做大”和“做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任何企业都希望把它“做大”、“做强”,但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能偏废某一方面。因为盲目扩张规模可能导致倾家荡产;而拼命加强某一方面没有总体规模的相应配套也不能在同行业中稳固霸主地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把握了“做大”和“做强”之间的关系,头脑比较清醒。二是由于在与外资企业的抗衡中,我们企业的规模还没有做到足够大。如何提高经济运营质量就非常关键。一方面我们在管理上注重保证生产的高效性和生产方式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鉴于市场变化很大这个客观因素,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机遇成本,在遇到合适时机时紧紧抓住机遇,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如在某种产品提价时就大量生产这种产品,而降价时则更多地进原料以备再提价时供生产之需。今年我们抓住了各种机会,更好地运用了市场规律,以致我们可以及时生产出市场需求的各种产品。三是注意企业的结构调整,它包括管理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甚至还有资本、资产的结构问题。

  笔者:星新材料200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送5股派1.20元现金。公司出于何种考虑制定了如此好的分红方案?

  季刚:制定高比例的分红方案主要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由于公司的法人股股东国营长风机器厂和第一大股东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的股权转让正在进行中,星新材料已停牌两个多月,而这个阶段市场走势比较好,投资者普遍收益也较好。为了弥补投资者在我公司

股票停牌期间的机会损失,我们制定了较好的分配方案,从而尽量减少广大投资者的损失。事实上,这样的分红方案在诸多上市公司中是相当高的,给出这么高的分红方案也是我们向投资者表达我们的歉意和诚意。

  笔者:当初决定进行股权转让的初衷是什么?现在这个股权转让的进程如何呢?

  季刚:国营长风机器厂在星新材料的非流通股股东中所占比例为总股本的0.94%,而第一大非流通股股东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持股比例为62.91%。由于国营长风机器厂的主营业务和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相差较远,所以国营长风机器厂希望能将这部分股份转让给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

  目前,股权转让意向已十分明确,双方在价格以及转让的其它事宜上沟通充分,基本不会出现变化。但由于股权转让的双方都是国有企业,股权转让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由于国营长风机器厂地处甘肃兰州,其转让过程比较长。目前国营长风机器厂方面已经通过甘肃省国资委审批,正在省级主管部门的审批中,整个程序不久后就会完成。由于整体审批过程较复杂,导致公司持续停牌两个多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投资者的损失,对此,我再次向投资者表达星新材料的歉意。我们会积极协调有关方面,使该事宜尽快得到批准,以便尽早完成

股权分置工作。

  2 优势并举———

  构建四大产业集群

  对一个生产企业来说,拳头产品个个是行业龙头是值得骄傲的,更让人为之感叹的是仅仅数年时间这些产品相互之间还形成了一定的上下游关系,初步构成了既可相互连接、相互依托又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新材料产业群。星新材料的主营业务正是围绕化工新材料领域中四个特征清晰又相互关联的产业平台发展壮大的。依托自身已经形成的规模优势,星新材料正着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运行质量,并加快发展相关下游产业,其在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带动作用已不可小视。有专家评价说,在国家产业急需和各种强势组合的平台上稳步发展,正是星新材料整体战略的独到之处和成功所在。

  笔者:目前,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在倡导大力发展新材料。作为化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星新材料的主营业务都是由新材料组成的。这些产品的“新”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季刚:新材料是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在近年全国乃至全球倡导发展的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工业也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材料工业的范围很宽,其中包括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的范围也很广,包括生化的、纳米技术的、光化的等等。有资料显示,作为三大关键性材料之一的化工新材料正被各个国家作为提高竞争力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在化工新材料中有一个领域是功能性化工新材料,星新材料的新材料产品有机硅、PBT、PPE等就属于化工新材料里的功能性聚合物,和一般材料相比不仅各项功能更强,而且用途更为广泛。化工新材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领域,如有机硅是各种高科技复合材料的添加剂和改性材料,能促进我国相关工业领域的新材料研发并衍生出一条具有广泛用途的新材料产业链,因而获得了“科技发展催化剂”和“工业味精”的美誉,而我们现在的主要产品正好是这个领域当中的重要产品。由此可见,星新材料拥有突出的行业优势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笔者:据了解星新材料已经拥有了四大产业集群,而且每个产业的地位都非同一般,这给我们增加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您能简要描述一下它的基本面吗?

  季刚:星新材料的四大产品系列包括:一是有机硅产品系列;二是苯酚丙酮、双酚A、环氧树脂以及深加工产品系列;三是PBT合成树脂以及工程塑料改性产品系列;四是彩色显影剂产品系列。在四大产业平台中,有机硅相关产业是重中之重,对星新材料、对国家新材料工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种高科技新型化工材料,有机硅以优异的综合性能和众多的产品形式,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延伸产品和品种牌号已达7000多种。

  我们的有机硅生产基地———星火有机硅厂位于江西省永修县,2003年6月通过北京兴国环球质量认证中心的GB/T19001-2000标准的认证,是江西省认证的高新技术产业。2005年生产有机硅单体7.4万吨,在国内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到2006年10月将达到20万吨,产量将跻身世界前列。随着星新材料有机硅单体的不断扩大,我们又把产业链延伸到有机硅深加工领域,拥有了多种深加工产品,主要涵盖各种类型的硅油、硅橡胶、硅烷偶联剂。按照一些业内专家评价,星新材料有机硅厂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技术与人才集中、产品品种丰富、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均稳居前列的有机硅深加工生产基地,确立了有机硅深加工产业的龙头地位。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机硅以及相关产业迅速升温,并成为国内外相关行业以及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2005年我们的有机硅单体产量达到了7.4万吨,经过技术改造其合成装置也达到了10万吨的生产能力,这个数字在规模上是国内最大的。从技术角度讲,衡量我们企业的几个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原料消耗、能源消耗、产品质量以及综合利用水平都有特殊意义的进步。这不是一般性的进步,而是实质性的大跨度的进步。

  目前全球有机硅单体的总需求量大概在250万吨,同时以每年7—9%的速度增长,中国增长的速度就更快,估计到2010年,全球有机硅产量将达到350万吨。而全球有机硅生产主要集中在五大公司,最大的是美国道康宁,生产能力为70万吨,加上美国GE公司,两家之和占世界有机硅总量的59%。再有日本信越和德国拜耳。排名第五的是法国罗地亚,年产量为20万吨。中国最大的是星新材料,随着今年10月新装置的投产,星新材料的生产能力也能达到20万吨,到那时我们就排名世界第六,或者说和法国并列第五。

  除了有机硅之外,星新材料另一个重要的产业群是位于无锡的环氧树脂和双酚A生产基地。自二十一世纪起,星新材料就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环氧树脂生产企业,其环氧树脂的年生产能力达到了2.3万吨、双酚A的生产能力达到了4.5万吨。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只有这个基地可以生产双酚A,而环氧树脂近几年的产量在国内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环氧树脂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个工业领域,其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三大地区和国家。而消费市场也是首先集中在这三大地区和国家,其次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有统计表明,近年来世界范围对环氧树脂的需求量年均增长为3.5—4%,我国由于正处在发展阶段每年需求量增长为13—14%。由此可看出,目前环氧树脂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再说双酚A,目前我国双酚A的需求大部分仍依靠进口,生产厂家主要是星新材料和天津双孚集团,因而在提升国家此行业的竞争力方面我们肩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使命。从一定意义说,我们必须和世界级的公司赛跑,必须加快自己的基础建设,必须在急需发展的行业中快马加鞭,惟如此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星新材料的第三个产业集群合成树脂以及工程塑料改性产品系列,这也是一个全新的迅速崛起的产业。合成树脂和工程塑料改性产品系列是一个前景良好且公司正在着力发展的产业,包括PPE、PBT等。其中PPE的物理性能比较好,耐温范围很宽,从-70度到200度都没什么变化,同时机械性能较好,大多用在机械设备如汽车的一些部件上。PPE是一种工程塑料,实际上是聚苯醚,属世界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在全球有3家工厂能制造,中国只有星新材料一家具备PPE的生产能力,因为这种新材料的技术难度太大,品质要求又极高,因而技术门槛很高。刚才说到的PBT和PPE的改性产品,由于具备更多功能通常用于电器、汽车、航天、光纤通信等领域,这不仅是我们企业发掘的重点,也是国家急需培育的一个产业,目前国内只有我们具备既生产纯树脂又能对产品进行改性的能力。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全球PBT使用量共70万吨,中国2005年使用量为15万吨,从2005年至2010年这个需求量每年还将以10—12%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现在的实际生产能力没超过3万吨,且技术门槛高,所以提升的空间很大。星新材料现有1.5万吨的生产能力,在南通还有一个6万吨的PBT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引进当今世界先进技术,未来前景很好。

  第四个产业集群是位于南通的星新材料感光材料生产基地,也是世界感光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星新材料南通生产基地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拥有包括全系列彩色显影剂的厂家,经过数年发展创业,已经达到与国外同类产品旗鼓相当的先进水平,其生产规模和销售量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伊斯曼公司,产品90%以上出口,是全球感光市场的主要供应商。经过对公司现有CD-3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产能已达每年800吨的生产规模。现在这个生产基地不但能满足国内显影剂产品不断增长的市场需要,还可直接为上市公司带来可观的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在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利润收益、适应市场发展等几方面都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总之,以上四个产业集群都代表了目前国内的行业水准,其中,特种环氧树脂是星新材料独家生产,PPE也是星新材料独家生产,PBT国内只有两家能做,我们是其中之一。这几个产业的市场需求量还在上升,因此我们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先进技术。

  3 技术进步———

  推动未来持续发展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技术进步”一直是季总反复强调的内容。翻开星新材料的年度总结和战略规划,在每一项具体内容下,都有一个与此相关的章节。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星新材料始终把技术进步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正是由于抓住了“技术”这一企业发展的灵魂,才确保了星新材料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这也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加快与国外公司的合作,包括合资、商务合作、技术合作以及在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使星新材料在高端产品上逐步扩大了合作范围,同时由于加强自有知识产权的开发,公司不少产品已经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

  笔者: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大致了解了星新材料在四大产业中的地位和优势,多数产品可以代表我国水平与世界同类企业去竞争,有的甚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令我们在感到骄傲的同时更增加了想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您觉得是什么保障了公司产品的独领风骚和不断创新呢?

  季刚:简要地说是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我们的产品还要走出去,还要打入国际市场,扩大国外市场的占有率,因此必须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和不断突破。通过不懈努力、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和不断研发改进新工艺,星新材料在上游产品的制造工艺和设备上都已经有了很大创新。2005年我们的技术改造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包括有机硅单体的扩能,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消耗,从而使产品质量、物耗(原材料的消耗)、能耗(水气电)和综合利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出于综合经济效益的考虑,我们在技术、工艺以及一些特殊的设备上都作了很大改进,使今年的生产能力由原7万吨扩大到10万吨,10万吨规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在国际上通常大的生产企业单机能力都在5万吨以上,有的达到10万吨,这说明我们在规模起点上基本与国外同行业齐平了,而这一进步主要得益于我们在工业技术方面所做的改进和提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自主开发催化剂、自主制造和改进出高性能的设备。

  笔者:作为新材料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非常关键的。星新材料在技术方面的不断追求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季刚:作为生产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不追求技术进步是不行的。我们在众多上市公司中并不算大,产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范围内还比较小,仅靠自身增效发展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千方百计搞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技术改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经济效益、带来了发展空间。如在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并使用先进工艺设备,反映到产品上就是成本降低了,抗风险能力增加了,市场范围更宽了。这一变化使经营运作的空间和企业发展的空间更大了,产品布局更趋合理,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上下游有机的契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品链条。此外公司还进行了一些间断性改造项目,如综合利用方面的改造,即循环利用资源的改造,这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

  在坚持技术改造和推进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星新材料的产品品种不断增加,这使得我们始终站在主动出击的制高点上,因为没有哪一种化工产品总能保持市场优势。今年这个产品市场销量好一点,明年那个产品市场价格低一点,这种变化是非常正常的。由于在品种方面有经常性的改进和突破,我们才得以保持市场的主动权和优良业绩,在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也保持了星新材料在新材料行业和化工领域的主导地位。经过几年的技术改造和进步,我们的几种主要产品包括有机硅、PBT和环氧树脂等在产量上都增加了一倍以上,在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笔者:星新材料现有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是什么水准?在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做法呢?

  季刚:星新材料之所以有过硬的龙头产品,不能忽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和装置。如在有机硅方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吸收和改良,已经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有机硅生产装置,因而产品质量一直保持在同行业前列。同时坚持走科研开发和生产一体化道路,也使我们在变化和发展的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近几年,公司先后与南京、杭州等地著名高校合作建立研发基地并组建自己的中央研究室,也为有机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而刚刚结束的10万吨有机硅项目则是把自主开发的技术软件和世界一流的德国伍德公司的工程设计结合起来,从而建设出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装置。

  在双酚A方面,每年2.5吨的双酚A生产装置通过采用日本千代田化工专利技术和关键设备,使其产品成为当今世界级的先进产品,在刚刚投产时就接到了大批出口订单。在环氧树脂方面,已经开发出的阻燃型、酚醛型、临甲酚型等特种环氧树脂达上百种,成为国内该行业名副其实的排头兵。PBT树脂产品则拥有国内第一条DMT连续法和国内最先进的PTA连续法生产装置,技术更先进的改性PBT树脂已经成为该行业的重要生产供应商;苯酚、丙酮采用国际先进的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的专利技术,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就是这些先进的生产装置和技术为星新材料发展民族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星新材料一直积极寻求与国外大型企业的技术合作。2002年曾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卡博特公司签署了共同投建气相二氧化硅的项目合作意向书,并于2004年2月共同投建“卡博特蓝星化工(江西)有限公司”。目前,该装置已投产并运行良好,它将消化星新材料自身的有机硅装置生产的副产品,从而使有机硅单体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并对公司主营业务产生积极影响。最近,我们还在无锡做了一个自主开发项目的试验,不仅非常成功,还拥有了这个项目的知识产权,为我们今后更好地进行技术改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外,星新材料还在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中积极利用外部资源,与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大公司、研究设计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同时在生产工艺设计、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积极利用各大科研院所、设计单位的技术与科研优势进行外部决策咨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战略是公司发展的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决定着企业的未来。采访即将结束时,季总向我们讲述了星新材料未来的发展规划。他说,美国的道康宁公司已经在中国的张家港大规模投资建厂生产有机硅,预计在2008年底投产并达到20万吨的生产能力。我们要抓住当前的有利环境,根据市场形势在“十一五”规划中做出相应调整,抢在道康宁之前尽快建成20万吨的有机硅生产线,我们的有利条件是成本比她低。为了保证有机硅的领先地位,大力发展上下游产品,要保证有机硅主要原料硅的供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同时加大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中国现在有两类工业发展很快,我们要陪着这两个工业一起发展:一个是电子工业、信息产业,他们都需要大量的有机硅、环氧树脂、工程塑料产品;另一个就是汽车工业,我们的产品恰恰是这两个领域中应用最广、需求量最大的。从季总的描述中,我们分明感受到星新材料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但那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责任和使命,更确切地说是中国人、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责任和使命!

  双酚A装置

  有机硅装置

  双酚A装置

  —企业形象—

  摄影:崔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