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以国际眼光看牛市才起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以国际眼光看牛市才起步
日本、新加坡、韩国及中国的台湾地区在货币升值之后,股票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主要原因是本国或本地区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纷纷持有以本币计值的、流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日本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1985年-1988年两年间日元快速升值,升值幅度最大达到112.84%,而日本股票市场则在四年内上涨了200%;台币的大幅升值发生在1985年-1989年,最高幅度达58.55%,同期台湾地区加权指数上涨了1160%;韩国从1985年到1989年虽然货币升值仅31%,但同期股票市场却飙升了622%。□吕小萍

  本周二A股市场出现了大幅下挫行情,受外围期市价格大幅下挫影响的资源类个股暴跌成为了盘中最为充沛的下跌动能。回顾近期国内证券市场,虽然出现了个股全面补涨现象,但行情主线依然围绕

人民币升值题材,与商品期货市场行情出现了明显的互动。这轮行情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国内市场长期以来的独立性、封闭性已经被打破,国内证券市场的国际性、开放性已经初显苗头。就因为有这些特性的转换,需要我们用国际眼光来审视国内证券市场,以国际视野来操作股票。

  市场变革与资金的开放需要以国际视野来看待股市

  以国际视野来看沪深股市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市场内因来看,国内证券市场经过股权分置改革这样一轮变革,其市场发展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原股权割裂状态下,市场参与主体利益并不一致,非流通股股东和股价波动的非相关性决定了市场仅仅是一小部分主体的市场。而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过程,非流通股获得的流通性使得市场原先70%的非流动性筹码与股价息息相关。由此,股权分置改革所导向的全流通性使得国内市场有了国际化基础。

  二是从外因上分析,资金的流动性大大加强,QDII和QFII似的国内资金和国际资金已经有了交流的渠道。虽然目前这两条渠道仍然略显狭小,但国内资金出航和国际资金进入国内市场的欲望同样强烈,资金的开放性决定了市场必然走向开放,其估值体系等各方面逐步和国际接轨是必然的趋势。

  对比本币升值和股市的相关性,A股的牛市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目前股指走势来看,上证综指2月份至今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20%,目前的点位是高还是低?其股票估值是否合理?首先,回顾这一轮行情发展主线,其特征是密切围绕人民币升值题材。从表象上来看,商品期货市场的狂热刺激了相关板块个股的活跃,但实质上资源类个股是人民币资产的优良品种,这决定了希望从这一轮人民币升值中获益的资金优选了这些品种。而人民币对美元

汇率中间价终于突破8:1的心理关口,代表了人民币将延续温和升值途径。由于汇率管制,国际资金投资人民币资产的渠道极为有限,而股市进出的便利性决定了国际资金仍将对国内证券市场趋之如鹜。经过几年不断缩水、融资几近停滞的股市,其投资价值对于逐利性的资金来说仍然极具吸引力,美元贬值导致的全球性资金泛滥使外围资金对国内股市垂涎欲滴。

  其次,股权分置改革加上长达五年的市值缩水,使的国内市场股价被高估论调销声匿迹。对比周边市场,就市盈率来看,目前两市20倍附近的市盈率并不高,成熟市场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日经225指数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上,纳斯达克的市盈率更是达到40倍以上。就目前国内股市分析,在个股普涨情况下市盈率水平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整体并没有偏离合理的估值体系。此外,

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并没有减速迹象,这也使资金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存在普遍预期。而在这种预期下,个股有理由获得相对较高的市盈率水平。

  可以说,任何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崛起过程中,都避免不了本国或本地区货币的升值问题。日本、韩国等国都曾经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的变动。

  总而言之,沪深证券市场在经历了五月初的飙升行情之后,的确存在较大的短期回调压力。但以更为长远的眼光来看,对比海外市场,对比本币升值和股市的相关性,A股的牛市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更加开放性将是必然趋势,这要求我们看待市场的眼光也同样需要更加的国际化、更加的开放性。

  ■链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