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股权转让:一纸协议的法律真相(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18:06 《理财》

  销售代理协议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海信营销有限公司销售代理协议》(以下简称“代理协议”)签订的时间,是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1周后的9月16日。出面与科龙签订这一代理协议的是青岛海信营销有限公司(仍简称“海信”)。代理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协议有效期为从签约之日起至2006年3月31日。在此期间,海信独家代理销售科龙的内销产品总计不超
过14亿元。如果科龙卖给海信的产成品超过约定预付款额度,另行办理赊借产成品手续,并约定海信占用科龙产成品的周转周期为60天。②海信以购买科龙产品预付款的方式支付累计不超过6亿元资金,协议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3亿元,该笔款项在代理协议有效期内不要求科龙实际返还,海信根据资金实际占用时间向科龙电器收取预付款资金占用费。③海信自科龙取得代理产品的结算价格,应等于科龙向经销商销售该代理产品的结算价格,且该结算价格由科龙与经销商确定。④科龙负责审批和支付全部营销费用,海信每季度按销售额的1%收取代理费,不再收取其他费用,也不承担任何营销费用。⑤科龙现有销售体系保持完整,终端商家产品推广与所有营销行为仍由科龙现有体系运作完成。

  这一代理协议,堪称国内资本市场并购模式创新的杰作。

  首先,在科龙资金链已经断裂且无法从银行获取新的贷款,且前述股权转让协议因所附条件尚未成熟而无法生效,导致约定的5亿元首付款无法支付到位的情况下,代理协议约定以独家代理预付款支付的方式,不仅为科龙提供了恢复生产和启动市场所必需的资金,而且有利于借助海信的良好商业信用及与经销商良好商业关系,帮助科龙迅速恢复商业信用并重树市场形象,进一步拓展科龙产品既定的市场份额并维护其品牌声誉。其次,有关代理产品经销价格的订立、资金占用费与相关代理费的收取等约定,其成本核算与费用计价均依据市场化操作,对签约双方都是非常公平的。第三,对于顾雏军而言,在自身已无力回天的前提下,如此约定解决科龙资金紧迫、确保产品市场开发推广并维护品牌自身价值,事实上也有利于顾雏军在科龙所拥有相关权益的保值增值,这显然是一个难得的大好事。

  不过,好事也不是顾雏军自个儿独享,而是皆大欢喜。对于享有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权利的海信来说,对顾雏军有利的同样也是对海信有利的。除此以外,海信还可以进一步显示在并购诚意的基础上夯实前述股权转让协议的基础,通过数亿元销售代理预付款的支付,为高管团队派驻科龙创造条件。因为,在股权转让协议尚未生效、5亿元首付款并未支付的情况下,海信要想进驻科龙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为重要的是,海信以此种方式进驻并“全面掌控”科龙,在股权转让协议还没有生效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尽职调查、防范风险的举措能比如此操作会更有效呢?同时,代理协议的市场化操作,在海信业已入驻并“主政”科龙且有实物产品作担保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在锁定交易风险的前提下保证自身必要的市场化利益,而且一举拿下的是常规市场操作想都不敢想的“高端”大客户,可谓美不胜收。

  代理协议的法律效力。由于协议本身并无明显损害科龙大小股东利益的约定,且经科龙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公告,并在3月31日到期前已实际履行,而科龙大小股东在明知此协议签订的情况下并未提出异议,根据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该合同依法应该确认为有效。因此,国内不少财经媒体在3月中下旬以未获股东会批准轻言协议作废,既缺少必要法律依据,也是不负责任的。当然,对于此协议到期后顾雏军所持有的科龙股权尚未能过户到海信门下,由此带来的变数有可能是海信在当初所未能预见的。即便如此,先入为主的海信对变局处理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补充协议的完善

  2005年9月28日签订的补充协议主要内容包括:①在转让协议生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海信向格林柯尔支付首付款,首付款付至格林柯尔指定账户,该账户在标的股份过户之前应由格林柯尔、海信双方与相关政府部门或司法机关共管。标的股份完成过户的同时,海信退出共管。海信的款项一旦付至指定账户,海信即被视为已经履行了支付首付款的义务。②在海信根据股权转让协议支付首付款项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格林柯尔完成标的股份的转让过户手续,将格林柯尔标的股份过户给海信。过户时的标的股份应该不带有任何形式的负担(包括质押、查封、冻结和其他任何对标的股份所享有权利的限制,但法律规定的限制除外)。③余款支付方式确定调整为,双方根据

审计结果确认的上市公司净资产与基准的日账面净资产差额的26.43%调减转让价款余款,海信在过户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格林柯尔支付调减后的转让价款的余款,余款中的2000万元将在过户日后6个月内支付。

  上述补充协议有关海信参与格林柯尔等三方共管首付款账户、标的股份完成过户后海信退出共管账户以及对过户标的股权不应带有任何形式负担的约定,这在保证海信拿到“干干净净”股权的同时,也有利于防范标的股权过户过程中可能潜藏的任何不确定性风险。同时,余款2000万元在过户日后6个月内支付,事实上是用这笔余款对股权过户后可能潜藏的财务风险进行担保。

  从某种意义上讲,海信为确保此次并购交易安全可以说是方方面面都想得非常周全。从顾雏军的角度讲,海信如此确保自身的交易安全也无可厚非。不过,如此烦琐细致的约定之所以搁置到补充协议里,显然是为了减轻当初股权转让谈判与签约的难度,同时也让那看上去干净利索的一纸协议给高墙内顾雏军创设出应有的思维假想空间。此后,随着代理协议的续签与海信高管的派驻,上了“贼船”身不由己的顾雏军在如此细致的补充协议上落笔签字也就极其自然了。

  总的来看,上述三份协议的签订,包括海信高管派驻科龙的时间在内,从去年9月9日到9月26日前后总计不到3周的时间。对时间节奏如此准确的把握,三份协议又前后遥相呼应,一气呵成,绝对是尽职调查与事前“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杰作,而不可能是走一步说一步的自然结果。事实上,正是因为良好的契约空间设计,加上如此一气呵成的时间节奏把握,为海信极具并购节奏感的市场操作预留下巨大的时间空间,如科龙及其旗下众多子公司对格林柯尔乃至顾雏军的债务追讨行动,客观上具有在海信支付股权转让首付款及余款之后,旋即又被其他债权人与科龙及其旗下众子公司等债权人恰到好处地讨回的效果。当然,对如此债务追讨行动,海信方面竭力否认自己是幕后主谋。

  总的来看,在海信并购科龙的过程中,其对法律、契约、信用、文化、理念与管理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绝对是国内近20年来资本市场并购史上一个高度浓缩的经典标本。标本的价值,甚至与最终能否并购成功无关。因为,充分运用自由契约所创设的法律空间来设计财富扩张的市场边界,并实现效率、安全与利益的完美结合,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的创造。事实上,对于海信来说,此次并购即便是失败的,其损失也几近为零,甚至在销售代理过程中还有不小的斩获。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