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五月股市 红色的狂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05:48 中国证券报

五月股市红色的狂欢

  

五月股市红色的狂欢

图/张骊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夏丽华 齐轶

  刚刚过去的一周,沪深数百只个股铿锵而来,迈着整齐的步伐刷红了一页页行情表。周五,上证综指更是突然发力,大幅上扬65点,一举攻克1600点大关。场内场外,股市又开始欢歌笑语。谁说新老划断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这一周,正是股权分置改革一周年之际,监管部门宣布再融资重启、新老划断起步的第一周。

  股民们的快乐生活

  “来了?”“市场疯了一样地涨,还不天天来?”民族证券北京长椿街营业部里,老张、老王热切地招呼着,“你有几只股票涨停了?”成了大家见面的问候语。因为最近天天来这里准时“上班”,两人已成了熟人,老张神秘地伸出四个指头,“最近一个月,我的收益有40%多!”

  营业部大厅里人头攒动,交易机被频繁地输入指令而有些发热,似乎永远不得闲。人们去了又来,在不断刷新的几乎满屏的红色行情映衬下,隐隐有一股不可遏制的洪流:似曾相识的股民的热情、亢奋、甚至迷乱又回来了。“我赚钱了,赚钱了,左手一只摩托罗拉,右手一只诺基亚……”一位股民正哼唱着时下一首颇为流行的手机铃声,那种肆无忌惮的快乐情绪昂扬而热烈。

  股市好转了,股民的快乐提前了。

  长江证券北京万泉河路营业部总经理陈庆生介绍说,这样的火爆场面已持续两周多了,交易量也大幅上扬,几乎每家证券公司的营业部都变得热闹起来。以前市场低迷时,证券账户的钱都取光了。现在股市好起来了,不少股民又来给账户存钱,看看股市有没有机会。

  “听报纸上说什么融资融券业务,是不是以后我们没有钱也可以借钱买股票啊?那就太好了。”老王说,他正琢磨着将账户转到可以开展这项业务的证券公司,“晚了可就赶不上这波行情了。”

  全面飘红,给我一个理由

  这一周,还有什么比股市的大涨更激动人心的呢?5月9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的第一批再融资方案出炉,位列其中的G中信(资讯 行情 论坛)、G苏宁(资讯 行情 论坛)均告涨停,全天两市共有136只股票涨停。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从周一的1446.99点一路上扬至1602.83点,涨幅近11%。

  如果不是几根大阳线明明白白地伫立在K线图上,你很难相信,这是市场对监管部门近期出台新政策的反应。

  四月中下旬,证监会就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明确新老划断拟分三步走,确立了市场恢复融资的路径和时机选择原则,大盘以小幅上扬迎接了这悬念中的第一只靴子。

  “股市不好时,融资项目出现是大利空;股市好时,如果一些公司确实不错,融资就可以转化为利好。”天相投资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说。从融资来看,以整体上市、资产重组为目的的定向增发,尤其是对大股东的定向增发,没有增加任何资金需求,但会使上市公司的产业链更加完整,内幕、关联交易更少,“从这里开始逐步恢复市场融资,是确定无疑的利好,就是在市场情况不是特别好的时候也是利好。”林义相说这话的时候,大盘还在1400点以下晃悠。

  几天后,也就是“五一”长假前最后一天,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悬念中的第二只靴子落地。节后第一天,沪深两市暴涨,沪综指以3.95%的上扬创出去年6月以来单日最大涨幅,直逼1500点;深成指站上4000点,上涨4.36%。

  “恢复新股发行是好事,”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李旭利说,目前的牛市状态已非常明显,投资者的信心正在恢复,场外的资金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场内主力资金做多的决心异常坚决。如果市场持续不发行新股,必然会造成一个封闭市场中的供求失衡,在资金不断涌入的时候,场内股票的估值不断增高,风险也就越来越大。

  “如果现在发一个中石油(资讯 行情 论坛)或是中行,所有的资金都会有一个投资方向,否则只能是不断地将原有优质股票的估值不断推高,从而产生泡沫。”李旭利说。

  一个市场如果长期没有融资功能,首当其冲的就是优质蓝筹股流失海外,国内市场日益被边缘化,甚至沦为周边市场的“影子”。

  “去年仅建设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和交通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两家银行股在香港上市的筹资额度就占今年迄今为止总筹资额度的一半以上。”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说。这两只股票给投资者带来了巨额收益,遗憾的是内地广大中小投资者都无法分享这样的银行改革成果。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境外上市外资股筹资额达到198.54亿美元,即约1600亿元人民币,这已近3倍于2004年A股筹资总额。

  中国资本市场是否能健康、持续地发展,上市公司质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量指标。中国的证券市场不是没有钱,容量小,而是需要大批质地优良、盈利能力强、业绩稳定的上市公司。

  “一个国家的交易所不需要太多的上市公司,真正需要的是有投资价值的蓝筹股。”某QFII人士这样说。

  天量资金从何而来

  5月9日到11日,三个交易日沪深两市连续大幅拉升,上证综指轻松越过1500点,直到周四收盘,两市才同时轻微下跌,拉出节后第一根阴线。周五上证综指再次上涨65点,为节后第一周股市划上了一个美丽的句号。两市交易量从周一的日成交量465亿元,稳步上升至日成交700亿元以上,直逼2002年6月的日成交最高记录。

  一时间,资金魔术般地从四面八方涌来,是天降奇兵?

  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四周,每周新增开户人数均超过5万,仅上周开户数就达12万以上,如果以平均每户3万元计算,每周都有上十亿新增资金流入股市。更别说,还有场内资金尤其是睡眠账户被重新激活,跃跃欲试。

  “股疯”,这是最近网络上创造的一个新词,很形象地传达了散户的这种癫狂情绪。

  “股疯”的当然不止是散户。基金四月以后进入净申购,新基金发行再度火爆,如上投基金拿下64亿的发行规模,广发更是创下两天卖掉45亿的惊天记录。当然,还有正运筹帷幄的券商理财产品,准备登上舞台的私募资金,正虎视眈眈的QFII们,甚至还有一些不知源头的“热钱”赶来凑热闹……

  “纵观中国,还有比股市更有投资价值的地方吗?”就在今年三月初,记者采访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时,总经理田仁灿这样表示,“2006年实业、房地产、债券等投资方向的收益率都将比2005年有所下降,A股有望成为资金的一块洼地。”

  在我们的采访中,很多机构投资者都认为,由于竞争加剧的原因,今年实业投资利润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虽然房地产真实需求旺盛,但由于目前房价较高,房价涨幅过大必然导致政府出台新的调控政策,因此今年房价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另外,由于经济增速回落、国内竞争加剧以及人民币汇率可能再度升值,债券收益率也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可见,股市本身的吸引力增强,以及其他投资选择回报率下降,使得股市财富效应更加明显。

  林义相还提出一个引起市场交易放大的制度因素,即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市场将激活收购兼并活动。“如果股市继续上涨,股市中的存量资金会成为收购兼并的一股力量,如果股市不上涨,存量资金受损,更多的产业界资金或外资会乘虚而入,外资会得到好处。”

  证券市场进入新时代

  场内外资金的共同追捧只是表面现象,对股改完成后的资本市场的认可才是更根本的原因。

  没有人怀疑,以股改带动并深入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性建设,对发展十多年来、正面临瓶颈的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泰信基金总经理高清海的观点颇具有代表性:“随着新老划断推进,以及部分股票逐步全流通,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将逐步加强,优胜劣汰将使市场更加健康。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在IPO重启后为市场贡献众多可持续增长的好企业,这是中国A股持续向好的根源。”

  随着制度变革的深入,中国证券市场真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投资理念也需要进一步的更新。知名学者华生说,投资理念的一个主要更新,就是要改变过去在短期资金充斥的封闭狭小炒作市场上,长期形成的扩容等于利空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就是要对股价结构的分化有充分的估计,总体上看,目前股价结构的分化仍远远没有到位。

  新市场也催生了更多的职业投资者,职业散户的结构正在从退休的阿公阿婆向更加专业化转变。记者认识的一李姓个人投资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征战股票市场有近十年,以往一直是“兼职”投资人,就在去年年底,清理掉了所有的实业投资,专心投入到股票市场。你或许难以想像,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竟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参加各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记录,分门别类,井井有条……

  正如华生所说,“站在股权分置改革第一阶段攻坚战硝烟弥漫的阵地上,展望中国证券市场魅力无限和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显然已经不再需要用悲壮和哲理来鼓舞士气,而是更加需要登高望远的眼光和脚踏实地的建设。”

新浪财经小调查
上证综指3个交易日内连续攻克1400点、1500点关口,您如何看待当前市场?
牛市已确立,后市仍将继续上涨
短期涨幅过大,调整随时将出现
顶部已至,后市将重新走熊
您认为年内上证综指高点何在?
1600点
1700点
1800点
1900点
2000点以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