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资源提价效果初显 物价继续温和上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资源提价效果初显物价继续温和上涨
资源提价效果初显物价继续温和上涨
●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上涨是拉动一季度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预计二季度价格总水平将继续呈现平稳运行、小幅温和上涨的态势,涨幅将进一步略有减小,为略低于1.0%

  ●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将会有所减小,服务价格上涨的幅度会略有增大,水、电、
燃气、车用燃料等价格会因资源价格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而上涨

  ●建议资源价格改革应积极稳妥、逐步进行,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还要落实好资源价格改革的配套措施

  2006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涨幅继续减小,价格变化的结构格局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预计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资源价格改革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食品和服务价格推动CPI上涨

  1-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1.6个百分点。从各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变化来看,1、2、3月份分别上涨1.9%、0.9%和0.8%,涨幅变化呈现减小的态势;从环比来看,1、2、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1.3%、0.5%和-0.9%,也呈现涨幅减小的态势。总体来看,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呈现小幅温和上涨态势,具体变化呈现如下特点:

  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1-3月份,食品价格累计上涨1.9%,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4.2个百分点,但仍是八大类别中上涨幅度最大的。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1.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4%,鲜蛋价格下降9.9%,鲜菜价格上涨19.0%,鲜果价格上涨23.4%。其中鲜菜和鲜果价格上涨是拉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而肉禽及其制品、鲜蛋价格的下降是今年食品价格涨幅比去年明显减小的重要原因。

  服务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1-3月份,服务价格累计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1.5个百分点,是仅次于食品价格上涨幅度的价格类别。在服务价格中,影响价格上涨作用最大的是居住价格,1-3月份累计,居住价格上涨5.0%,是影响服务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主要工业消费品类价格升降出现不同变化,衣着类和交通通讯类价格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减小,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出现上涨。1-3月份主要工业消费品中,衣着类价格下降1.3%,降幅比上年同期减小0.8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7%,降幅比上年同期减小0.8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6%,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1.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自从2005年8月份以来已经连续8个月小幅上升,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的下降幅度总体上也在逐渐减小,说明下游产品价格下降的态势在减弱,小幅上涨的态势在增加,对此要引起关注。

  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格局发生变化,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前三个月,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城市居民0.1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是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0个百分点。今年的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格局与去年相比发生反向变化。

  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保持去年年末以来低迷的走势,月同比价格继续下降,但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继续强劲上升。1-3月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累计下降1.1%,而去年同期是上涨6.1%,今年前三个月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7.2个百分点。从近几个月生产资料销售价格走势来看,月同比价格从去年10月份以来已经连续6个月下降。总体上看,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仍处于低迷的走势。

  与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形成明显对照的是,前三个月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继续保持明显上涨态势。1-3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累计上涨4.0%,继续保持明显上涨的态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资料中,采掘工业品出厂价格1-3月份累计上涨23.5%,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出厂价销售价反向变化

  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保持高位运行,而生产资料销售价格连续数月低迷,两者的运行出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变化,表现出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力较强而需求拉动力较弱的特征。目前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与生产资料销售价格运行的差异较大,价格涨跌出现了反向变化,即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保持高位运行,而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资料出厂价格1-3月份累计上涨4.0%;而生产资料销售价格1-3月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1.1%,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7.2个百分点。这种截然不同的变化态势明显反映出当前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压力增大,而需求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的特点。企业的市场销售环境在向偏紧的方向变化。

  资源价格改革加大了社会对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由于今年资源价格改革的深入和力度的加大,全社会普遍对资源价格上涨有很高的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源价格上涨压力。今年前三个月采掘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5%、有色金属销售价格上涨28.8%、锌价上涨52.7%、铜价上涨46.7%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均与资源价格改革的预期影响有很大关联。而且,这种预期还会进一步影响今年后期资源价格的上涨。从市场反应来看,连续12个月价格下降的钢材销售价格在3月份也出现了4.2%的上涨(环比),其中薄板价格环比上涨幅度高达11.7%。随着石油、燃气、煤炭等资源价格上涨,有色金属、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城市低收入居民对各种价格上涨的负担感到承受困难,对价格上涨的预期较大,与实际价格统计数据形成的变化趋势形成较大的反差。前两年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后,目前保持高位运行,已经对城市低收入居民产生了较大的压力。近两年服务价格持续明显上涨,其中居民生活必需的生活用水、燃气、燃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进一步增加了城市低收入居民的经济压力。今年以来,生活必需的蔬菜、水果价格又出现大幅度上涨,使低收入居民又增加了负担。目前虽然价格总水平涨幅不是很大,许多日用消费品价格指数在统计上甚至是下降的,但不同阶层收入的居民对吃、穿、住、用价格变化的实际感受都是在普遍上涨,特别是大商场的商品价格是一般中低收入居民难以承受的。加之资源价格改革、公共服务价格上调的压力,居民对实际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较大,与实际价格统计数据形成的变化趋势形成较大的反差。

  住房价格仍然保持较大涨幅,对居民的支出形成较大的压力,制约了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今年前两个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继续明显上涨,月同比涨幅均为5.5%,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在前两年大幅度上涨的基础上仍然保持明显的上涨态势。分类别来看,

经济适用房1、2月份分别上涨3.7%和5.3%;普通住宅1、2月份分别上涨6.4%和5.3%;高档住宅1、2月份分别上涨8.0%和7.8%。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住房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进一步加大了市场房价的预期。前两个月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是:大连上涨17.0%,呼和浩特市上涨14.8%,深圳市上涨10.7%,成都市上涨9.2%,北京市上涨7.9%。住房支出的沉重,已经完全打乱了中低收入、甚至部分较高收入居民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严重影响了居民其他消费的增长。

  上半年价格小幅上涨

  预计第二季度价格总水平将继续呈现平稳运行、小幅温和上涨的态势,涨幅将进一步略有减小。

  (一)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需求的稳定增加将主导价格的上升。从今年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第一季度GDP增长10.2%,高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6.7%,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从需求来看,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2%,高于去年同期4.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2.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可比价增长12.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总体上看,经济和国内需求的增长都快于2005年同期,且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这种经济和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保持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支撑价格总水平的温和上升。

  政策性调价因素仍然较多。一方面,资源价格改革的深化,客观上将进一步促进水、石油、天然气、土地等资源价格的上升,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另一方面,地方的公共服务价格矛盾的梳理,将会使2006年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价格上调的措施增多。从目前来看,一些城市已经提高了居民用水价格、污水处理价格、天然气和煤气价格以及城市公交运输和出租车价格,但仍有许多准备提价而尚未提价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特大城市。即使是提价的城市,提价幅度也还存在未到位的问题,例如目前

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差距很大,天然气、煤气与相关产品的比价矛盾仍然很大,这些产品价格总体上仍将呈持续上涨态势。同时,今年五大电力集团与煤炭企业签订今年的电煤合同中,电煤的吨煤价格上涨幅度在5%以上。由于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作用,电煤价格上涨5%,电价也将作相应的上升调整。此外,自4月10日起,铁路货物统一运价由现行平均每吨公里8.61分调整至9.05分,铁路货运价格平均每吨公里提高了0.44分,使吨煤运费成本上涨2.618元,电力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电力企业今年以来一直面临电煤价格首次市场化之后电煤价格上涨压力问题,而运价的提高加剧了电煤成本上涨的压力。电力企业会藉此进一步要求启动第二次煤电联动,电价上涨趋势明显,而电价的提高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影响将更加显著。

  国际市场主要产品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将会对价格总水平走势产生影响。从目前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价格变化来看,石油、有色金属和部分化工原料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并保持着强劲上涨态势,国际原油供应和油价变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4月21日国际石油价格已经创出近25年的新高,价格已经超过75美元/桶,不排除石油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目前,国内不但许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在向国际油价看齐,连与油价相关的燃气、出租车、长途客运等消费价格也在纷纷向油价看齐。因此,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价位的变化,将对国内石油供应和油价上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将会对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及价格总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从发展来看,美国和伊朗的核争端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哈马斯领导人与以色列矛盾的加剧等都可能引发新的局势动荡,这些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和投机基金的借题炒作行为均可能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带来重大影响,引发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从而会影响国内各种价格的上升和波动。

  (二)抑制价格上升的因素分析

  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同时,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由涨转降的格局也会加大抑制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力度。 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600种商品市场供求排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 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 种,占71.3% ,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同时,生产资料供求关系有所改善,价格上涨的程度明显减小。由于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效果明显显现,前期实施的增加紧缺生产资料供给的措施也收到明显的效果,一方面消耗资源高的行业发展受到控制,抑制了需求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基础行业的投资,能源、原材料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很快,使得生产资料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据

商务部对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供求趋势的调查,2006年上半年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中,供过于求的69种,占23%,数量比2005年下半年增加4.6%;供求平衡的218种,占72.7%,数量比2005年下半年增加2.4%;供不应求的13种,占4.3%,数量比2005年下半年减少61.5%。总体上看,生产资料供不应求的矛盾大大缓解。

  粮食等食品价格虽然仍将高位运行,但呈现略有回落的态势,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形成抑制作用。2005年粮食生产在2004年超常增长350亿公斤的基础上又获得大丰收,粮食产量达4840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46亿公斤,增长3.1%。粮食的丰收,在逐步扭转粮食的总体供求关系,因此2006年粮食价格将仍呈平稳运行、略有回落的态势。受粮食价格相对稳定或略有回落的影响,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将呈现相对稳定的运行态势,而蔬菜、水果价格随季节转暖在第二季度将呈现略有回落的运行态势,从而大大减小对价格总水平的上拉作用。 从今年粮食价格监测的情况看,原粮收购价和销售价总体上呈现平稳回落的态势:4月上旬红小麦的混等平均收购价与年初基本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9.8%,销售价格比年初略涨0.4%,比上年同期下降9.1%;白小麦混等平均收购价比年初下降2.8%,比上年同期下降9.3%,销售价格比年初下降3.4%,比上年同期下降9.5%;早籼稻混等平均收购价比年初略涨0.9%,比上年同期下降5.9%,销售价格比年初略涨0.4%,比上年同期下降5.9%;晚籼稻混等平均收购价比年初略涨1.1%,比上年同期下降5.1%,销售价格比年初略涨1.2%,比上年同期下降5.8%;粳稻混等平均收购价比年初略涨0.3%,比上年同期上涨1.7%,销售价格比年初略降0.6%,比上年同期略涨0.3%。

  消费品中衣着、家用电器、交通通信产品价格的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同时,生产资料中汽车、机电产品价格仍将保持下降的态势,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的上升。由于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汽车、机电产品等重要商品价格仍呈下降的态势。同时,衣着、家用电器、交通通信产品价格的下降态势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些仍然是抑制新一年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

  人民币的升值将会抑制国内价格的上升。从发展趋势上看,人民币有继续小幅升值的可能。而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将有利于减少进口成本、扩大进口供给;另一方面将加大出口成本、抑制出口的增长,并使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从而在货币价格方面构成了抑制国内价格上涨的因素。

  (三)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走势预测

  预计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呈现温和上涨的走势,价格涨幅将略低于第一季度。

  按一般的规律,在价格运行相对平稳时,新年、春节所在的第一季度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因此价格涨幅相应也较大。第二季度由于天气明显转暖,蔬菜、水果价格逐月下降等因素,价格运行一般呈现向下的走势。因此,第二季度价格涨幅将会略低于第一季度。但由于今年资源价格改革、疏导公共服务价格矛盾等原因,政府调价的压力较大,各地会相继出台上调各种价格的措施,因此会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上升。综合判断,第二季度价格运行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小幅温和上升的态势,涨幅将略小于第一季度。

  初步判断,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将略低于1.0%,上半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1%左右。

  从价格上涨的品类来看,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将会有所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会很大;服务价格上涨的幅度会因各地疏导公共服务价格矛盾措施出台数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大;水、电、燃气、车用燃料等价格会因资源价格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而上涨。其他各类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会很明显。

  资源提价应稳妥逐步进行

  今年的价格总水平仍然处在平稳运行、小幅温和上涨的良好态势,尽管存在资源价格改革、疏导公共服务价格矛盾的压力,价格总水平的运行并没有改变原有的运行趋势,短期内既没有通货紧缩的威胁,也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特别是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仍在大幅度上涨,而工业消费品价格持续低迷,价格运行处于相对的不稳定状态。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性改变、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大压力的同时,投资和信贷增长过快的苗头又有所显现,增加了宏观调控的艰巨性。另外,今年影响经济和价格平稳运行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经济和市场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变化、国内地方政府换届的效应、老百姓对价格上涨的感受增强等因素,均加强了今年价格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对今年的价格运行的监测和调控工作决不能掉以轻心。同时,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在继续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同时,还要增加居民和企业对价格运行结果的满意程度。

  应继续保持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可根据形势变化采取灵活的调整。从经济运行的整体来看,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稳定、协调运行的态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略高一些,但考虑到一季度投资在一年中的比重较小,且目前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已经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的实际情况,近期应密切关注态势发展,不急于再出台大的调控措施,经济增长应主要以其内在的市场机制的动力运行。同时应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时准确、灵活的调整宏观调控的力度。对目前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明显低于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增长幅度减小并向少数行业集中、亏损大幅度增加的现象,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内需求后劲不足的迹象。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26万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了全年新增贷款2.5万亿元调控目标的一半。与此同时,前三个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9.2%、18.8%和18.8%,远远高于16%的调控目标,信贷的过快增长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投资过快增长的隐患和价格的上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在今后的信贷运行中加以适度的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今年粮食的丰产丰收,进一步稳定粮食价格,努力促进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经过两年的粮食增产,目前粮食供求关系明显改善,有效地缓解了粮食供求紧张的矛盾,粮食价格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对目前的粮食供求关系和粮食价格形势不能盲目乐观,要防止对粮食增产增收工作的松懈。今年冬末春初雪、雨较少,天气变化频繁,影响粮食增产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防止不利的气候因素对今年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目前应首先抓好化肥等农资供应,稳定农资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基本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同时,应建立对农民使用农业生产资料特别是化肥、农药等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直接补贴机制,以完善合理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形成机制。同时,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加大农田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许多农村所使用的水利和电力设施很多仍是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使用费用也很高。一些地区反映,政府制定的农田浇水用电的费用为0.29元/千瓦时,但由于农电设备陈旧、电力线损高、管理费用多等原因,农民实际花费的浇地电价已高达0.6元/千瓦时-0.7元/千瓦时。而且由于经常出现故障以及电力紧张的原因,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急需浇水时,经常停电;有的地区许多70-80年代的深水井由于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供水。此外,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食价格,既要防止粮价的大幅度上升,更要防止粮食增产后粮价的下降。重点是提前做好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好资金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收购点的分布,为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提前做好准备。同时要注意调整国家贮备粮的轮库时间和进度安排,保持粮食收购价基本稳定在合适的水平,为后期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启动打好基础。此外,还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关系和粮食价格的变化,及时通过增减进、出口粮食贸易量的措施维护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

  稳定增加中低阶层居民收入,稳定中低阶层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有效的促进消费增长。除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之外,还要合理提高劳动力价格,增加城乡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要根据成本及贡献合理确定各行业各地区劳动力的指导价格和最低收入价格,并把劳动者保护、保险、福利等纳入劳动力价格构成之中;通过加强劳动立法和劳动的执法,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建立稳定的劳动力工资增长机制,包括合同工和临时工的工资增长机制,督促企业在效益增长的同时提高劳动者工资。应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制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强化社会保障体制的功能、提高最低收入标准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加快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抓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参保问题。同时,要强化企业参保义务,着力解决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参保率低的问题,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信心,从根本上解决中低收入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此外各级政府还要加大社会福利的建设力度,增加医疗、教育、环保、廉租房及其他公共福利设施的支出,有效地减小居民的支出压力。要进一步加强对房价、医药费、教育收费的控制,切实解决房价高、看病贵、读书难的问题,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居民的消费增长。

  资源价格改革应积极稳妥、逐步进行,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还要落实好资源价格改革的配套措施。资源价格的改革要考虑农民、城市低收入居民、企业和各级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要根据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企业的盈利水平、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量力而行,切忌盲目、片面的强调资源价格与国际接轨。同时,资源价格改革要落实好配套措施。要处理好资源价格改革的利益分配,主要是注意资源价格改革的利益不能被少数资源垄断行业独得,而应通过税收及收入调节的形式上缴国家财政,用于资源价格改革的成本支出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对高收入者的消费领域如出租车行业不应实行政府补贴,出租车价格应由市场供求决定。同时应放开出租车行业的准入限制,增加出租车行业的竞争,打破出租车行业的垄断经营和垄断利润;要防止因资源价格改革而产生新一轮的价格上涨,目前特别应防止各种价格变化过度的与国际油价联动而产生轮番涨价的局面;及时、适度的对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补贴,减弱居民对价格上涨的实际感受强度。

  继续加强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预测、预警工作,特别要关注价格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及时发现价格变化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价格变化的新趋势。随着上游行业投资扩张造成的产能过剩的逐步释放,生产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部分生产资料行业供大于求的现象逐渐显现。目前生产资料销售价格连续6个月出现下降,这说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需求拉动作用明显减小,加之原有的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问题,使企业的市场销售环境变化越来越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而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国际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和铁矿石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上涨,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进一步恶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并对下游行业产生巨大的潜在的价格上涨压力。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一种情况是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正常的生产和发展难以为续,造成部分企业的停工停产甚至破产,进而导致社会失业增多和新的供大于求的矛盾;另一种情况是上下游产品价格联动,潜在的价格上涨压力成为现实,重现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局面,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要密切注意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的变化所反映的经济运行的新动向,特别要深入系统研究粮食、能源、钢材等重要商品供求、成本、价格的变化,提高这些价格变化的预测预警能力,提前准备预案,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执笔:徐连仲)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