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增速将适度放缓 抑制房价过快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09:46 中国证券报

  

增速将适度放缓抑制房价过快涨
增速将适度放缓抑制房价过快涨
2006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处于高增长平台,GDP增长速度、投资反弹压力和外贸顺差超出普遍预期。经济运行总体上表现出:“三快”(工业、外贸和效益)、“三稳”(消费、物价和外资)和“三偏快”(投资、信贷、顺差)的特征。但是,当前国际收支失衡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货币信贷过于宽松的态势有所发展,投资反弹压力增大,房价等资产价格上涨的矛盾比较突出。初步预计,二季度,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适当收缩货币供应,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薄弱环节,切实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经济增速高于预期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3313亿元,同比增长10.2%,略快于上年同期9.9%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速高于预期主要是投资强劲增长和外贸顺差增长加快。经济增长没有出现事先普遍预期的稳中回落走势,这预示着此轮经济增长周期将在高位平台持续较长时间。经济增长非常平稳,各季度之间的增速波动很小;高增长伴随着低通胀,而且出现了物价水平先于GDP回落的现象。一季度,经济运行表现出“三快”、“三稳”、“三偏快”的特征:

  “三快”

  一是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822亿元,增长16.7%,增幅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长17.6%,增幅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4.7%,增幅同比放缓1.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由2005年的1.8个点扩大至2.9个点。重工业增长加速表明经济依然处于扩张期。

  二是企业、政府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3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1.32,比去年同期提高8.63点。当然企业效益分化比较严重,从所有制来看,私营、集体、外商及港澳台商和股份制企业利润分别增长48.5%、32.6%、26.9%和22.4%,但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仅增长9.2%;从行业来看,利润增幅居前三位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以及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分别增长96.5%、87.7%和64.5%。但是,钢铁行业利润同比下降63.3%,化纤行业下降20.5%,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净亏损98亿元。此外,一季度政府财政收入9300亿元,增收1517.6亿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94元,实际增长11.5%,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

  三是外贸进出口继续快速增长。一季度,进出口总额371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增幅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73亿美元,增长26.6%,增幅回落8.3个百分点;进口1740亿美元,增长24.8%,增幅提高12.6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回落而进口增速回升符合普遍预期,但是出口增速回落的幅度低于预期。

  “三稳”

  一是社会零售消费额平稳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40亿元,同比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比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二是市场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2%,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5%。三是外商直接投资小幅增长。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42亿美元,增长6.4%。

  “三偏快”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偏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08亿元,同比增长27.7%,增幅加快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608亿元,增长29.8%,增幅加快4.5个百分点;农村投资2300亿元,增长18.1%,增幅加快5.4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793亿元,同比增长20.2%,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对于投资增速出现反弹事先有比较一致的预期,但接近30%的幅度超出大多数人的预计。

  二是信贷规模增长偏快。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新增贷款已经占到全年2.5万亿元贷款增长目标的一半以上。尽管新增贷款以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为主,但是贷款强劲反弹,使我国出现“宽货币、宽信贷”的局面,给投资反弹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

  三是外贸顺差增加偏快。一季度,外贸顺差233亿美元,同比增加67.3亿美元,增幅高达40.6%。顺差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剧外部经济失衡,使得贸易摩擦频繁发生,货币政策非常被动。

  流动性过于宽松

  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连续十多年的贸易和资本双顺差使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不断积累,导致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同时,我国长期实行的“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制度,不适应人民币升值预期较高的新形势,外汇储备新增规模大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截至2006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8751亿美元,超过日本高居世界第一位。一季度外汇储备增加562亿美元,其中顺差及外商直接投资仅为375亿美元,另外有187亿美元的非正常资金流入。

  国际收支失衡,首先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今年我国仍将有较大规模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并会继续出现在贸易和投资背景掩护下的外国资本流入问题,国际社会不断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其次,大规模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导致贸易摩擦频发。针对我国的“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特别是个别发达国家刻意把贸易、投资问题政治化,我国外经贸活动中的非经济因素风险加大。第三,由于外汇储备增长迅速,外汇占款渠道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增长过快,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受限,对冲过剩流动性的成本和压力越来越大,2005年下半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为信贷扩张、投资反弹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埋下了隐患。第四,大量外汇储备投资于低收益的美国国债,造成资金资源的严重浪费。

  社会资金流动性过于宽松,银行贷款投放过猛。

  一季度,银行体系由去年的“宽货币、紧信贷”转变为“宽货币、宽信贷”的局面。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渠道发放的基础货币增加较快。前3个月外汇储备增加562亿美元,导致3月末外汇占款余额超过7.6万亿元,同比增长35%,比年初增加5821亿元。

  一季度,不仅货币供应量延续了2005年下半年较快增长的势头,而且银行贷款也出现了快速增长。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0.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比去年末高1.8个百分点。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新增贷款规模已经超过全年信贷控制目标的一半,按照目前贷款投放的速度,今年全年贷款增加额可能超过3万亿元,远远超出2.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

  当然,从贷款结构来看,新增贷款主要以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为主,而居民消费性贷款以及中长期贷款增长较慢。一季度,居民户贷款增加1669亿元,同比多增40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09万亿元,同比多增51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加6321亿元,同比多增320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04亿元,同比多增1911亿元。

  当前出现的信贷增速加快现象可能是趋势性的。一是实体经济贷款需求较高。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一季度,65.2%的银行反映贷款需求比上季增长,反映下降的比例仅为7.6%。二是资本充足率对信贷的硬约束弱化。2004年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实行资本充足率管理以后,由于当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够高,一度对商业银行的放贷起到了限制作用。但是,2005年商业银行通过充实资本金等措施,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这是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的重要原因。

  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明显增大。

  尽管近年来国家针对投资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速依然较高,反弹压力有所增强。一季度,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增幅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比2005年全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投资反弹的压力很大,首先体现在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2005年12月份开工较多,新开工项目数和计划投资额增速都明显提高,今年一季度,又增加了不少,新开工项目33411个,同比增加10635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万亿元,同比增长42%。

  其次,从资金到位情况看,一季度投资到位资金17544亿元,同比增长35.6%,比投资完成额增速高出5.8个百分点,到位资金额比投资完成额高出51.1%,这说明投资资金来源比较宽裕,预示着投资反弹的压力很大。

  此外,从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42%,国内贷款增长33.2%,利用外资增长28.7%,自筹资金增长43.6%。几个主要资金来源增速都很高。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增速提高,与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信贷资金增速加快有直接联系。从资金宽松程度看,投资增速反弹压力也在增大。

  货币供应宽松所积累的涨价压力导致房价不断攀升。

  根据各国的经验,在本币汇率升值背景下,如果货币供应过于宽松,积累下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在消费价格上表现出来,必然会将价格压力转向资产价格。去年以来,货币供应持续宽松,由于消费品价格受供大于求格局的限制,上涨幅度有限;又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股市不景气,因此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造成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一季度,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继续上涨,同比上涨5.5%。新建商品住房同比销售价格上涨6.3%,其中,经济适用房、普通住房和高档住房销售价格分别上涨4.4%、5.6%和7.9%。同比涨幅超过10%的有3个城市,分别是:大连15.6%,呼和浩特14.4%,深圳10.4%。

  当前,要格外警惕国际资本投机我国房地产业。自2002年之后,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房地产行业成为国际资本的重要投机领域。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以房地产基金为主,最有代表性的是新加坡凯德置地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外资除了通过直接购买国内的不动产或从事房地产开发之外,还通过向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方式投资国内的房地产业。尤其是2005年国家采取紧缩房地产信贷政策后,国内房地产公司纷纷转向利用境外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根据我国现行政策,外资企业举借外债的管理政策较内资企业松,外资企业可以在批准的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差额内允许自由举借外债。为了方便境外融资,很多内资房地产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外资化。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下,如果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国际资本可以通过投机国内房地产和汇率来赚取双重利润,它不仅对我国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会进一步加剧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也与我国房地产投资结构不合理存在很大关系。近两年来,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缓慢,2005年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8%,2006年一季度同比仅增长2.6%;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例由2004年的4.6%下降到2005年3.6%;2006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到2.2%。从统计角度看,经济适用房开发比例下降是造成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中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求矛盾紧张,是造成广大居民对房地产价格意见较大的主要原因。

  二季度增速将适度放缓

  二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依然较好。首先,国际经济环境好于预期。近来,主要国际组织上调了2006年经济增长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将实现4.9%的增长,较2005年9月份4.3%的预测调高了0.6个百分点,这将是全球经济连续第四年以4%以上的速度实现增长。2006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调高,是因为对于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增长预期都已经调高,同时日本经济前景也大大改善,对于欧元区经济发展前景也更加充满信心。当然,居高不下的油价、利率的上涨以及汇率的不稳定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其次,国内经济增长环境良好。一方面,一季度的经济走势再次表明,此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最大特点就是经济增长波动性小、高位持续时间长。另一方面,由于当前货币信贷以及投资增长偏快,政府将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抑制投资、调整产能过剩的产业政策、上调贷款利率等货币紧缩政策以及其他财政、土地等宏观经济政策的有针对性的微调,使我国经济发展保持更加健康的态势。此外,各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市场需求对经济发展保持较强的拉动作用,供给条件不断改善,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明显缓解。

  第三,从供给来看,生产保持加快增长。一是农业播种面积的小幅增加,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二是在投资适度减缓、企业利润两极分化、资源品等要素价格上调加大企业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下,工业生产增速适度回调。三是第三产业增长将低于二产,当然对于三产的统计仍然存在低估的技术性问题。

  此外,从三大需求来看,内需保持稳定,外需增速趋缓。在投资规模庞大、新增项目大幅增长,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依然强烈,企业效益比较好等情况下,二季度投资仍将快速增长,但在相继出台抑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产业政策,上调贷款利率等适度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投资增速将会有所放缓。在居民收入加快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刺激内需政策的作用下,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从外需来看,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是,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以及国内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措施等因素,将使外贸进出口仍将延续出口增速适度放缓、进口增速加快的趋势。

  综合国内外经济环境、供需状况以及上年同期基数等因素,初步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水平增长,但增速适度放缓,GDP增长9.8%左右。国内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供过于求的状态,但在资源品价格改革以及部分公共产品涨价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价格有望小幅回升,二季度CPI将增长1.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预测详见下表。

  建议适当提高资金价格

  努力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是长期性结构性矛盾,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汇率调整是缓解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还需要其他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合。一要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改革步伐;二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快调整引进外资的产业政策,高度警惕跨国公司对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的恶意收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三要继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增长过快的产品要通过国内政策调整主动调控出口规模;四要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止“零地价”、低地价、地方税先征后返和其他不适当优惠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对外商投资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五要适当减少国内企业到国外股票市场上市融资的规模,尽快放开国内股票市场发行新股;六要尽快推出QDII,允许国内合格的投资机构从事境外证券投资;七要加快重要商品储备体系的建设,适当增加重要商品物资储备,变外汇储备为商品储备,为降低国际重要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创造条件。

  适度抑制外汇储备继续过快增长,减轻外汇占款压力。

  适应新形势变化,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变“宽进严出”的政策取向。要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对外汇储备进行适度分流。改革结售汇管理,逐步从强制结售汇过渡为意愿结售汇,逐步放松各市场主体持有外汇的比例,充分发挥中资企业和外汇银行的两级“蓄水池”功能。推动国内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支持企业走出去,有序可控地拓宽资本流出渠道。要进一步完善外汇占款的冲销策略和手段,提高外汇冲销的效率。在对冲外汇占款方面,除了已有的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外汇掉期操作等手段外,还可借鉴国际惯例,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加强外汇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操作。外汇基金一部分来自国家外汇储备,另一部分主要来自商业银行的外汇资产。通过外汇平准基金的重要调节杠杆,在央行与外汇市场之间设置缓冲的屏障,弱化外汇储备与国内货币量变动的直接联系。

  合理调整要素价格,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

  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宽松的货币环境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主要是资金驱动型,要有长期监控投资膨胀的政策准备。防止投资反弹的宏观调控政策重心应当放在调整投资要素价格上,主要用市场的、经济的手段进行调控,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一要适当提高资金价格。综合考虑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微调国内基准利率水平,并适当提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缓解公开市场对冲压力,适度收紧货币流动性。二要规范建设用地价格管理。通过“招拍挂”方式增强土地交易的透明度,严格土地规模管理,通过土地控制投资规模是2006年投资管理的重点。三要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步伐,理顺投资品价格结构,促使加工工业投资降温。

  引导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薄弱环节。

  目前,一方面,由于储蓄利率较低,债券包括国债发行规模有限,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因而社会资金比较宽裕但缺乏投资渠道;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急需的薄弱环节又缺乏资金。然而,与投资过快增长相伴的是大量低效甚至无效投资项目的上马。如果都是高效投资,能够形成有效供给,并拉动社会需求,那么这样的投资快速增长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是需要的、合理的。因此,投资管理要堵疏结合,顺应社会资金宽松的客观形势,通过体制改革,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引导民间资金流向铁路、公路、港口、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新农村等薄弱环节的投资建设项目,对于那些社会发展急需而收益较低的项目,可考虑政府贴息支持。充分利用当前政府财力较好、社会资金宽裕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同时,这样也可以减缓民间资金过于集中于房地产、加工工业的投资压力。

  继续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膨胀。

  当前,价格监控的重点应当放在房地产价格等资产价格方面。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必须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责任。一是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的收入中有适当比例用于廉租房建设;二是明确加大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规模的要求,从土地供应和其他配套条件入手,改变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规模持续下降的局面。优化经济适用房销售办法,确保经济适用房真正销售给中低收入居民。三是多渠道监控国外房地产基金收购我国不动产和房地产行业利用外资的新动向,特大城市和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要展开专项重点调查。四是加强建设、规划、土地等部门协调配合,统一部署调整住房结构,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供应,并加强商品房市场空置率、价格走势等方面跟踪监控。

  课题负责人:范剑平

  参加讨论:祝宝良 王远鸿 张永军 牛犁 祁京梅周景彤 李若愚

  执笔:范剑平 张永军 牛犁

  ◇ 初步预计,二季度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9.8%左右,CPI增幅约1.5%

  ◇ 建议适当收缩货币供应,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薄弱环节,切实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 努力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可适当减少国内企业到国外股票市场上市融资的规模,尽快放开国内股票市场发行新股,尽快推出QDII

  ◇ 进一步完善外汇占款的冲销策略和手段,提高外汇冲销的效率,借鉴国际惯例,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加强外汇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操作

  ◇ 合理调整要素价格,适当提高资金价格,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引导民间资金流向铁路、公路、港口、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新农村等薄弱环节的投资建设项目

  2006年二、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预测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