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郭田勇:短期融资券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 09:52 新浪财经

  

郭田勇:短期融资券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新浪专栏作者郭田勇。(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郭田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曾在人民银行烟台分行工作,现在中央财经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证券期货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4月24日-4月30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郭田勇。----编者按

  点击进入郭田勇的BLOG

短期融资券或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4月29日  星期六

  文/郭田勇

  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记得去年5、6月间,央行下发《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时,我在给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一个研修班授课,不少企业在得知此消息后,纷纷询问相关事宜,颇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的确,央行在《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中,并未就发行企业的准入门槛做出限制,体现了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像股票发行上市,有“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等诸多硬性指标,一开始就把大量的中小企业挡在了门外。

  中小企业尚难成为短期融资券市场的融资主体

  但是,就短期融资券的性质而言,其实它类似于国外的融资型商业票据。作为一种非担保证券,市场对发行人即融资主体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发行者通常具备较强的实力、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相当高的信用等级。因此,国外商业票据市场上的融资主体大多数为实力强劲、资信优良的大型企业。

  我国情况也不例外。

  应当说,作为我国货币市场上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短期融资券在其发行后半年多的时间中,始终保持供需两旺的局面,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截至2006年4月14日,我国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共计发行短期融资券139只,累计发行金额2250亿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券企业的队伍无疑将稳步扩大,发券数额也会不断创出新高。

  但仔细分析已发融资券的发行主体,可以发现,带有国家和政府背景的企业目前几乎包揽了整个融资券市场的份额,“国有军团”优势明显。在它们当中,来自于垄断性行业的国企又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大型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短期融资券发行市场,但数量少、占比重小、影响力弱。而中小企业则尚无法进入这一市场,而且从市场状况和发行趋势来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小企业很难在这个市场上一试身手。

  这种现象有其现实基础,传统信贷领域固有的问题似乎又移植到了短期融资券市场上。

  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通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对生产与市场具有相当强大的控制能力,从而保证了其可以获得持续不断的利润,拥有中小企业不可比拟的持续发展、偿付债务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它们在市场上的存续期将是稳定而漫长的,使得把资金投向这些企业的债权人相对放心。至于平均存续期较短的中小企业,投资者无法给予充分的信任是在情理之内的,即使是优质的中小企业,也会因整个群体的脆弱而容易受到质疑与歧视。

  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重要机构,是企业短期融资券最大的购买主力,但同时也成为了遭受短期融资券发行冲击最大的群体。由于短期融资券融资成本大大低于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成本,自去年发行以来,许多大型企业改变了以往向银行申请短期贷款进行流动资金融资的手段,转而积极推动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上市。这对目前仍以“存贷差”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无疑是个很不好的消息。

  而且,随着具有发券资格的大型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发券代替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单位必然越来越多,商业银行从向大型企业放贷这一业务中所获得的利润必然有一个明显的下降。随着外资银行的涌入和待遇的国民化,如果各商业银行不能从竟相“垒大户”这一日渐萎缩的市场中抬起头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将很难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上风。

  中小企业失东隅而收桑榆?

  虽然中小企业迄今不能打通利用短期融资券进行直接融资的道路,但却惊奇地发现,各商业银行开始向它们伸出了橄榄枝,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与战略规划纷纷出台。

  继银监会于去年下半年发布《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后,各类商业银行都以极为积极的行动回应。比如工行上海分行特意在小企业贷款流程和审批环节进行简化,同时激励客户经理的积极性,还专门在小企业信贷营销管理制度和专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农行则专门制定了小企业贷款的管理办法,并设立了小企业业务部,还在各一级分行设立小企业业务处。民生银行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战略,如策划“中国中小企业市场规模评估”活动,以求获得中国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权威数据;同泰国泰华农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学习泰农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经验。多种迹象表明,中小企业融资的春天已渐行渐近。

  由于形势的变化,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开发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的共识。这种强烈的意愿和我国中小企业压抑已久的融资渴望相符合,就有可能建立起一个潜在的规模可观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这一市场上的两个主体——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商业银行必须开发适应中小企业要求的金融产品,为其提供最为周到便利的服务,才能在这个市场上占据制高点。而中小企业本身则应努力提高资质,只有一个富有潜力的优质企业才能获得众多商业银行的青睐与追捧,从而更高质量、更低成本地获得贷款。而银企双方行为的耦合,无疑将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不遗余力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断激发其活力,从而促进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繁荣活跃。我国的改革深化到一定程度,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最客观的要求。出台的诸多经济政策,或有意间、或无意间,总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我想,也许是因为这一内在规律在起作用吧。

  (本文由中央财经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王鋆协助完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