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银监会风险监管三周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唐昆

    在短短三年中,银监会无论是在风险控制还是在规范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前的今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市西城区成方街甲33号大门悄然挂牌,当时周围满是新奇、怀疑或者期待的眼光,这样一个新生的机构能否在未来承担实施银行监管、引领银行改革的重任?

  三年之后,昔日的担忧一扫而光,中国银监会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分业监管制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并在银行业机构中建立起绝对的政策权威。

  而历数银监会成立三年以来的各项履职工作,可以说基本上是围绕着风险监管而展开,督促银行建立现代化的风险理念和激励机制,并强化其风险敏感度。而在众多政策中,有如下三项决策尤其引人注目。

  资本充足率监管

  2004年3月1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开始正式施行。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要达到这一监管标准无异于令其脱胎换骨。

  而银监会从可操作的层面引入资本充足监管理念,由此引发了中国银行业在经营方式和竞争理念上的全面调整,从根本上建立了商业银行资产扩张、业务扩张的约束机制和调节机制,增强了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有数据可以佐证,截至2005年底,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银行已达40家,比年初增加10家,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3%,银行业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2005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达到37万亿元,增长18.4%,主要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达到1.1万亿元,增长19.2%,银行资本增长超过了资产增长。

  引进战略投资者

  资本充足率监管奠定了国内银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基础,从而为后来引进战略投资者埋下了伏笔。

  随着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临近,中国银监会逐渐强化了战略投资者这一特殊主体在中国银行业改革中的地位。包括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等在内的高层多次强调,引进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引智),对于建立现代化银行制度的重要性。

  而在最新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甚至规定,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时,发起人股东中应当包括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

  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为保证引进外资的正确方向,银监会曾经提出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五大原则和标准,譬如互利原则,股权持有期限等,然而即便如此,银行贱卖的舆论依旧给银监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计数据

  单位:亿元,%

  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四季度末

  2004年累计处置5286.85672.65876.26750.6

  其中:现金回收 1054.81128.31202.11370

  阶段处置进度42.60%45.70%47.22%53.96%

  资产回收率27.61%26.78%26.79%25.48%

  现金回收率 19.95%19.89%20.46%20.29%

  2005年累计处置6885.57174.27366.68397.5

  其中:现金回收1408.91484.61550.31766

  阶段处置进度54.95%57.28%58.71%66.74%

  资产回收率25.50%25.55%25.62%24.58%

  现金回收率20.46%20.69%21.04%21.03%

  2006年累计处置8663.4

  其中:现金回收1805.6

  阶段处置进度68.61%

  资产回收率24.20%

  现金回收率20.84%

  图表制作来源:银监会网站

  引股份制改革及上市

  自成立以来,中国银监会始终致力于帮助国内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而其中的核心正是建立清晰的产权结构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以国有银行为例,银监会引导国有银行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改变国有独资的股权结构和股东行为,解决多目标约束下缺乏真正的责任主体承担银行风险的问题,规范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优化了对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2004年3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中行、建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首次正式提出建设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求其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和风险管理机制。

  时至今日,建行已经成功完成海外上市计划,而中行、工行也即将赴香港实施IPO,而这一系列事件都标志我国商业

银行改革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毫无疑问,现代化银行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对于防范银行业风险将起到了重要作用。仅以不良贷款率为例即可说明问题,数据显示,目前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首次下降到一位数,这无疑是历史性的进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