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科龙股东起诉德勤 > 正文
 

张明:德勤这回能从科龙脱身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张明:德勤这回能从科龙脱身吗
◎张明

  日本Asset Managers公司访问学者———我看“四大”之四

  行内流传一句玩笑话,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比很多皮包公司更像皮包公司。如果观察一下“四大”的财务报表,你会发现固定资产少得可怜(也许每个员工配备的

笔记本电脑
以占到很大份额);每年最大的开销除了员工薪金和旅行费用,就是写字楼租金(“四大”在各个城市往往选择最好的写字楼作为办公场所);现金流非常稳定、而且处于很高的水平上。可以说,“四大”最宝贵的资产都是无形的,首先是人力资本,都是所谓的“精英”;其次是商誉,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若干年的历史和口碑赋予“四大”品牌极高的市场价值。

  但是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让“四大”的品牌蒙上了一层阴影。安然丑闻使得安达信轰然倒塌,“五大”被迫变为“四大”;但剩下的“四大”似乎并没有充分吸取安达信的教训,例如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理事会曾发布报告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均有违反美国会计原则的行为。在通用电气案中,安永被指存在欺诈行为,由此造成3.8亿美元的损失。2006年年初,德勤向日本一家保险公司支付了约1亿美元的赔偿金,该项诉讼一共让德勤付出了2亿多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诉讼和解之一。

  在中国资本市场,“四大”也没有保住金身。毕马威曾经卷入锦州港的是非漩涡,普华永道在黄山旅游和京东方的

审计中由于违规而被财政部点名批评。科龙股东起诉德勤则是最近中国资本市场上最令人关注的事情之一。

  一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造假,只要审计师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充分、独立、完整地履行了自己的调查和分析职责,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审计师不必为该公司的造假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在科龙股东起诉德勤一案中,德勤能否全身而退的关键,在于德勤能否充分举证,说明自己的审计师客观、独立、充分、完整地履行了审计责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德勤门”很可能将从传闻变为现实。

  转过身来,看一下科龙股东为什么要起诉德勤,是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按照常理来说,报表造假,科龙公司及其主要领导人应该负主要责任,德勤作为审计师只负连带责任。鉴于顾雏军已被拘押,科龙股东应该首先起诉科龙公司本身才对,单拿德勤开刀的理由,据说有三:第一,据《上海证券报》上援引的一位和广东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的知名律师的话说,如果科龙被起诉,将影响科龙的重组进程,可能损害一系列相关人(尤其是债权人)的利益;第二,据相关法律人士分析,如果以科龙为被告,按照有关规定,投资人起诉时,必须提交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公告,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书,但现在

证监会对科龙的处罚决定书尚未公布,亦无法院的相关刑事裁判文书。第三,更为直接的说法是,德勤财大气粗,其赔付能力远远超过顾雏军和科龙公司。笔者认为,以上三种理由都站不住脚。如果以保护地方利益为借口来鼓励股东起诉德勤的话,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会让外资企业寒心;如果以法律条款为理由,仅仅起诉德勤的法律义理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最后一个理由明显带有“吃大户”的嫌疑,根本违反了现代法律精神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至少,科龙公司在此案中置身事外令人疑惑。

  从近年来“四大”面临的诉讼及其应对来看,“四大”的危机管理能力似乎存在明显缺陷。作为对投资者和监管当局负责的市场中介机构,在应对诉讼的过程中,“四大”无论是对事件的具体经过、对当事人的调查或处罚、对公司治理机构的改善等等,均未见充分的披露。这实在令人遗憾:职责在于提高市场透明度的机构,在应对诉讼风险时,本身却不透明。

  在“四大”内部,负责签署审计报告的审计师(经理)们仅仅是雇员,身为老板的合伙人,却不必签署。故而,一旦发生审计事故,为此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仅仅是签署报告的经理,而负责相关项目的合伙人则置身事外。因此,很可能审计师迫于合伙人的压力被迫签署审计报告,而一旦事发却成为相应合伙人的替罪羊。为了预防此类风险,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修订,让对项目负最终责任的合伙人也承担相关责任。毕竟,让风险和收益相配比、让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是公司治理的普适性法则。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