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直面全流通新时代 非流通股上市冲击不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直面全流通新时代非流通股上市冲击不大

  本报记者 夏丽华

  一年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在争议中起步。那时人们思考的是启动这场变革的正义性。一年后,改革基本取得成功已没有悬念,此时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为即将到来的全流通时代做好准备,未雨绸缪。

  股改一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一直在推动并见证这场变革的业内专家,天相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和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展望即将到来的全流通时代。

  股改整体取得成功已成定局

  记者:管理层提出,年内基本完成股改。您对实现这个目标是否乐观?

  林义相:实际上,股改整体取得成功已经成定局,这是一个基本判断。试点启动之初,有很多争议、担忧,今天来看,包括对国有资产流失、对价支付等争论的声音基本没有了。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不能说对市场的影响是确定的,但市场至少是相对平稳的或者说稳中有升的情况下过来的,没有对市场造成重大冲击。

  接下来当然还会有新的难题,比如含B股的、有境外上市股份的公司如何参与改革等。但这个难题与股改初期时遇到的难题不一样,今天大股东支付对价已被普遍接受,问题在于要找到一个技术方案、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而这种技术性问题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这是很清晰的。现在还看不清楚的是,“锁一爬二”政策、非流通股取得流通权以后对市场的影响等。

  华生:年内基本完成股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最困难的时候,即试点和试点转入全面推开的阶段已经过去,上半年中石化进入股改后,下半年就是打扫战场了。可能有钉子户,有人放冷枪,有人牺牲,但毕竟不会影响全局。

  现在还没有进入股改的公司大多存在一些具体的困难,虽然市值不大,但问题更复杂,正因如此,下一步改革推进中就不能简单化、急躁。由于资产重组等将成为主要的创新手段,建议管理层做一些政策调整或出台新的措施,提供更多的工具手段。另外,股改接近尾声后,制度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要提上日程。

  记者:如何评价目前的股改效应?

  林义相:肯定是正面的,目前从短期效应看,对各类股东的影响并不一致。以增加的流通市值和分红来衡量,已完成股改公司的流通股增值40%。40%是什么概念呢?以2005年4月29日上证指数为基数,流通股收益相当于目前指数超过1600点带来的收益。另外进入股改的公司流通股增值28%,未进入股改的公司流通股增值10%,股改失败的是3%。当初一些人称,否掉股改方案是为了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事实证明,他们却是获利最少的。

  华生:以流通股股东受益来衡量,是一个角度,这说明改革中市场环境比较稳定,投资者利益得到了保护。但是股改效益最根本的体现是,解决了产权界定问题。

  股改之前,两类股东的利益分配实际上是很不公平的。通过股改,整个市场的产权基础牢靠了,为市场下一步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也跟股权规范有关系,中国股市的估值标准上升,长期资金就会进入。股权分置解决前,市场投机性强,一些长期性资金如保险、养老基金不可能进来,进来也是蜻蜓点水。

  非流通股份上市带来的冲击不大

  记者:首批进入股改的公司非流通股份即将进入流通,对市场会造成多大程度的压力?

  林义相:非流通股进入流通,对市场压力一定是有的,但压力有多大,我觉得不会特别大。如果有冲击,初期的心理冲击会超过实际冲击。

  首先,不是所有非流通股股东都愿意卖;其次,非流通股股东卖掉股份得到的资金还有一部分会寻找新的投资对象,重新回到这个市场中来,而不是彻底出去。这两个影响到底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不好时,这种负面效应会被放大;当市场好的时候,冲击会得到缓解、弱化。总之,对股市的冲击不会象非流通股本身数字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大。

  华生:现在非流通股份进入流通的负面作用有些被虚化、夸大了。以前讲股权分置改革就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说这把剑悬在天上的时候是压力最大的时候,真正掉下来时实际已经没有什么威力了。现在也是这个问题,非流通股股东有了卖股票的权利,并不是实际上都会卖。这个压力是很小的,不是一个真实的压力。有人卖股权,也会有人增加控股权,这是两方面的因素。

  现在恢复融资时机稍早

  记者:目前“新老划断”已提上日程,您认为目前是否已具备了恢复市场融资功能的条件?

  林义相:现在恢复再融资,时机稍微早了一点。恢复市场融资功能是必须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是上市公司变得更好、更大、更多的必要前提。股市不好时,融资项目出现是大利空,股市好时,如果一些公司确实不错,融资项目可以转化为利好。

  从广义的融资来看,整体上市、以资产重组为目的的定向增发,尤其是对大股东的定向增发,没有增加任何的资金需求,但会使上市公司的产业链更加完整,关联、内幕交易减少,从这里开始恢复融资,对股市应该说是利好,就是在市场情况并不特别好的时候也是利好。目前启动这样的融资,条件已经具备。其次,上市公司再融资和IPO,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哪个更有利、更迫切不好说,但从可操作程度说,再融资相对比较容易,市场也比较容易接受,然后才是恢复新股发行。再融资应该等“五一”长假后,市场预期稳定一段时间后启动比较合适。

  华生:恢复市场融资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个人认为,下半年,也就是7月份以后,如果首批非流通股开始进入流通,市场反应比较平稳,时机就相对成熟了。这不是绝对的,但是一个策略的考虑。融资功能刚开始恢复时,压力要分步释放。

  未雨绸缪:收购兼并、股权激励

  记者:“全流通”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您如何看待一些即将面临的新课题?

  林义相:首先,收购兼并会增加。股票可流通并不意味着大股东愿意放弃控制权卖出股票,但会增加买的人的兴趣。初期来自卖方的“推”力不大,但买方“拉”的力量会增强,就是说想买大股东股票、想买控制权的人,积极性会增加。买的人是谁呢?如果股市继续上涨,一些人在股市赚了钱,会拿赚的钱去控股一些上市公司;如果不上涨,股市中的人获利甚少,收购兼并做不了,产业界或外资将会是收购主体。

  其次,下一步股权激励会很快推动起来,但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比如管理层行权的钱从哪里来?如果公司做配套的现金奖励计划,会增加公司成本,对公司业绩不利。而如果没有现金,有些管理层又可能对外进行利益输送,用利益输送的钱来行权。这些都是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全流通后,股价操纵会比以前严重。以前是庄家在二级市场上炒作,可流通后,股价变动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大股东、内部控制人等都有操纵股价的直接动力。另外,以前两类股东矛盾是主要矛盾,全流通后,没有类别股东了,大小股东之间的矛盾会上升,成为主要矛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