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在并购市场退出将成主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06:15 中国证券报

  

在并购市场退出将成主流
本报记者 李宇 报道

  摩根大通投资银行中国部董事总经理方方,正在寻找一轮风险投资领域的新机会。这位参与创建第一家中国政府发起的海外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行高管,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今年越来越多的海外风险投资基金将进入中国,投资规模、投资领域及退出机制三个方面均会显露新的趋势,而投资银行与风险投资有关的业务也将很有前途!”

  三类风险基金涌入中国

  “如果你是风险投资家,你要意识到面临的竞争将会很强!”方方转而谈到,今年中国风险投资的一个首要趋势,就是在中国做风险投资的钱越来越多。

  他解释说,这其中原因很多,一是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近期不少高成长公司海外上市引起了风险基金的关注。去年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IPO的高科技公司中,27%是亚洲公司,这样,硅谷的风险投资基金自然坐不住了,它们必须到亚洲来,否则四分之一的机会就将丢掉。此外在美国,不少以前是高成长的公司现在进入低成长阶段,投入其中的风险基金需要撤出以寻找新的高成长项目,而中国是他们必须来的地方。

  “基金的数量,以及基金管理资金的规模正在增加!”方方认为这是钱越来越多的表现。他指出,新涌现的风险基金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由创业成功人士拿出一笔资金来做风险投资;另一类是原来号称只投资在美国硅谷周边不超过200英里区域的老牌风险基金,现在纷纷到中国来了;第三类是一些老牌的风险基金跟中国风险基金进行合作,他们或者合作筹集新基金,或者合作找项目。

  “如果一个创业公司准备筹集资金,那么现在是筹集资金的最佳机会,因为有很多的钱在追寻这些企业!”方方说。

  新生意模式备受关注

  伴随资金规模扩大,另一个趋势是风险投资领域将会拓宽。方方认为,虽然传统的TMT(包括科技、传媒、电讯)还会是当前的主旋律,但一些新的生意模式也会涌现,并受到风险基金青睐。

  对于06年风险基金关注的新热点,方方认为,主要是医疗器械、新能源以及与消费有关的新生意模式。他指出,医疗器械领域之所以出现机会,主要是因为内地中产阶级不断扩大,原来需求较小的高端医疗器械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而成本则越来越低,同时中国的一些医疗器械也开始可以出口。在与消费有关的新生意模式方面,经济型连锁酒店将会是一个热点。

  从传统领域来看,他认为,值得特别关注的首先是Web2.0所代表的网络社区技术;另外一类就是以芯片设计为基础的公司,它们仍然会是风险投资的一个热点;此外还有以电讯为基本技术的附加值服务,包括IPTV、无线增值服务等等。

  并购退出将更频繁

  海外风险基金的退出通常以上市为主,对此方方指出,下一阶段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虽然纳斯达克仍为主流,但是也会看到很多公司到香港上市,同时会看到有很多风险基金在并购市场上退出。

  他认为,导致并购退出成为趋势的原因很多,首先是上市公司群体越来越大,企业规模做大以后,都有一个收购的欲望和动力。同时,风险基金投资的公司群体也越来越大,这些公司并非每家最后都选择上市,因为以并购方式退出可能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此外,有些公司则会因经营困难而遭遇并购。方方指出,在美国的风险投资市场上,能够退出的风险投资,80%是以并购的方式退出,余下的才是以上市方式退出,中国也将会逐渐形成这一格局。

  投资银行的机会

  “我们与风险投资基金有很密切的联系,同时,我们也花很多时间去寻找一些新兴公司。”作为投资银行高管,方方不讳言其在风险基金投资项目方面的行动。

  他指出,在风险投资领域,投资银行参与的业务一方面是将找到的新兴公司推荐给风险投资基金;另一方面,由于投行较早发现这些公司,可借此在将来帮助它们做融资、后续服务、以及并购等业务。

  方方指出,与风险投资有关的业务在摩根大通的业务中比重不大,毕竟这些公司规模相对较小,但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工作,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

  不过由于投资银行与风险基金的生意模式不同,方方指出,投行不会向入股大型企业一样入股风险投资企业,因为这不是投行的核心

竞争力所在。

  △摩根大通投资银行中国部董事

  总经理方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