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建议战略性增持短期封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05:35 中国证券报

  

建议战略性增持短期封基
■一周观察

  建议战略性增持短期封基

  净值变动已不足以导致比较大的风险,投资者可采用以折价率变动为基础的策略,按照买入并持有的原则,战略性增持2008年以前到期、折价率仍超过12%的

封闭式基金

  招商证券 王丹妮

  主要内容

  封闭式基金指数微弱上涨。截至上周末,沪深两市基金指数分别收盘于1017.21点和937.80点,周涨幅分别为0.63%和0.68%;封闭式基金累计周总成交量为393043.3万份基金单位,比前周降低了35.85%,整体换手率为4.81%,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下降。上周封闭式基金整体折价率回升,54只封闭式基金整体折价率为36.05%,3年内到期的短期基金整体折价率为16.86%,剩余期限在3年以上的长期基金整体折价率为40.95%。

  偏股型基金整体净值增长超过全市场指数。上周主动投资的偏股型基金累计净值涨幅较大,各类偏股型基金的周净值增长率均值超过3.4%,高于沪深300指数周涨幅,获得相对于基础

股票市场的超额收益。其中,稳定配置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周累计净值增长达到5.27%,是上周净值增长水平最高的基金品种;封闭式基金和混合型开放式基金整体累计净值增长低于股票型基金,均未超过4%。

  投资建议

  战略性增持短期封闭式基金,策略性买进2010年以后到期的高折价率封闭式基金。2006年A股市场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小,封闭式基金净值下降导致投资损失的概率也已经大大降低,并且与基金净值有关的波动风险也将大大降低。净值的不利变动尽管仍然是封闭式基金持有人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已经不足以导致比较大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在封闭式基金市场上可以暂时忽略净值变动的影响,采用以折价率变动为基础的策略,按照买入并持有的原则,战略性增持2008年以前到期、折价率仍超过12%的封闭式基金;同时,策略性买进2010年以后到期的高折价率封闭式基金,但要做好在折价率回落至15%以内后卖出并实现资本利得的准备。从长期变动趋势来看,封闭式基金市场价格必然随到期日的临近向净值回归,但由于折价率受净值和价格两种力量联合作用的影响,其短期波动仍然可能存在,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短期折价率变动情况,利用折价率向上波动的契机,坚决增持3年内到期的大幅折价交易的封闭式基金。

  策略性买进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基础股票市场决定性地转向上升趋势的格局已经明确,前期的净赎回将被新资金的大规模流入取代,主动投资的偏股型基金在经过积极的仓位和股票组合的调整之后,中长期业绩将有明显的提升,部分结构调整比较充分的基金仍有很大可能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考虑未来1-2年的时间尺度,投资者可以对股票型基金进行策略性投资,以詹森系数等指标为基础进行筛选,同时适当参考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背景、基金规模及变动、投资研究团队、风险控制、投资组合结构的因素,选择那些经风险调整收益更高、运作相对稳健的基金作为投资标的。

  重要市场新闻及点评

  基金一季报显示基金管理人大幅增持封闭式基金。天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共有15家基金公司持有旗下48只封闭式基金,总份额为5.69亿份基金单位,比2005年末增加0.88亿份,增幅达18.4%。其中,持有旗下封闭式基金最多的是易方达,其持有4只科系基金共14.95亿份基金单位,其中握有基金科汇6.55%的份额,持有比例居各家之首。大成基金公司持有景系基金超过7亿份;长盛基金公司持有同系基金近6亿份;南方基金公司也加大了对封闭式基金的持有力度,一季度共购买基金金元485万份,增幅高达194%。此外,长盛、华夏、融通几家公司的增持幅度也超过了 100%。

  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及分享封闭式基金上涨收益是基金管理公司以固有资金购买旗下封闭式基金的主要原因。管理人增持的封闭式基金大多业绩表现良好,并有不错的分红方案。大幅增持封闭式基金反映出基金管理人对旗下基金管理能力充满信心,同时有利于提升市场对封闭式基金投资价值的认可。

  

货币基金收益率有望走出低谷。一季报显示,货币基金规模增长9.71%,扭转去年四季度净赎回的局面。平均净值增长率0.45%,尽管低于去年四季度,但已经出现触底反弹迹象。展望后三个季度,多数基金经理对货币市场收益率表示乐观。

  深市基金指数走势图

  主要市场数据

  指数简称4月21日收盘周涨跌(%)

  沪深3001149.162.73

  上证指数1416.794.21

  深证成指3857.292.59

  上海基金1017.210.63

  深圳基金937.800.68

  上海国债109.65-0.13

  上海企债120.36-0.35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