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公司研究:谁从糖价上涨中获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05:35 中国证券报

  南宁糖业、华资实业、贵糖股份、广东甘化、第一食品、st屯河甚至丰原生化业绩均会大幅增长

  世纪证券研究所 秦雪青

  2005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国内白糖价格一路飙升,NYBOT纽约11号原糖价格从8.22美元
/磅,一路飙升至最高18.7美元/磅,涨幅高达127%,高位震荡之后,近期又再度走强。国内糖价也随之上涨,南宁现货市场交易价格从3500元/吨,上涨至最高5500元/吨,涨幅达到57%,近期回落到4700元左右。

  三大因素推高糖价

  国际白糖价格的上涨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最主要的因素有欧盟削减糖业补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市场对燃料乙醇的强劲需求,以及国际游资的推波助澜。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引人注目,所以普通投资者往往把糖价的上涨简单地理解为原油价格的拉动。事实上,欧盟糖业改革才是糖价大幅上涨的诱因,也是未来支持糖价长期高位的根本因素。长期以来发达国家都实行对农产品的巨额补贴,以支持本国农产品的出口,严重扭曲了国际农产品价格。迫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力,发达国家承诺削减农产品补贴,并于05年12月世贸组织多哈回合香港部长级会议上达成协议,至此发达国家逐步削减农产品补贴成为大势所趋。欧盟为顺应此趋势,率先承诺进行糖业改革。按照欧盟的糖业改革一揽子方案,欧盟将在未来4年内将糖业补贴削减36%,这意味着,欧盟每年的食糖出口量将从目前的600万吨-700万吨急剧下降到130万吨的水平。欧盟作为世界第二大食糖出口地区,其糖业改革将使该地区从净出口改变为净进口地区,这种供需的大逆转,对国际食糖市场的供需关系有着颠覆性的影响,是国际食糖价格飙升的根本原因和长期支撑力量。随着世界第一大食糖生产国巴西种植面积的扩大,国际糖业才会逐渐恢复供需平衡。

  原油价格上涨是糖价上涨的又一重要因素。原油价格持续不断上涨,导致市场对燃料乙醇的强劲需求。2005/06制糖年巴西中南部地区已把用于生产酒精的甘蔗比例从2004/05制糖年的约49%提升到了52%的水平,这也导致了国际糖价的大幅攀升。此外,国际大量游资追逐商品期货,商品期货普遍出现大幅上涨,也是糖价上涨不可遏制的因素之一。

  由于糖价上涨波及下游企业的正常经营,所以国家采取大量抛售国储糖的策略平抑糖价。目前,国储糖基本能够满足国内的供需缺口,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国储糖抛售能够起到阻断国内外糖价联动的作用,抑制国内糖价过快上涨。但是,长期看,国内糖价也不可能长期背离国际糖价走势,国家也没有打压糖价的意图,因而预计国内糖价将维持在5000元/吨左右的高位运行。

  七家公司从中受益

  受糖价上涨的影响,一些关联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像国内制糖企业06年业绩将呈现爆发性增长。上市公司中最主要的制糖企业———南宁糖业05/06榨季预计产糖量38万吨,05年4季度销售约13万吨,结转06年销售25万吨,预计06年每股收益0.87元左右,比05年业绩增长5倍多。其他涉及制糖的企业如华资实业、贵糖股份、广东甘化、第一食品和st屯河等均会有业绩的大幅增长。其中华资实业由于生产甜菜糖,其收购成本不会像甘蔗糖一样与糖价挂钩,而实行市场定价,因此在糖价上涨中受益最大。(国家出于保护蔗农的目的,规定糖价上涨与甘蔗收购价挂钩浮动)。

  食糖价格的上涨还带来了其他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巴西是甘蔗种植大国,其生产的甘蔗主要用于生产食糖和燃料乙醇,而生产谁更赚钱是摆在巴西面前的现实问题。石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市场对燃料乙醇的需求,但过多地生产燃料乙醇,减少食糖供应,又刺激食糖价格的上涨。因此,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和酒精、食糖价格经常出现联袂上涨的局面。

  而同时,一些上游产品和替代品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地上涨。如国际玉米价格从去年11月份大幅上涨以来一直维持高位(玉米同样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市场甚至怀疑,能源价格的上涨是否会最终波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目前从国际市场看,有一定的发展迹象,但由于甘蔗仍是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主要原料,玉米作为替代品,其价格虽然水涨船高,但幅度会低于食糖价格的上涨。就国内而言,由于国家控制使用玉米生产乙醇的企业数量,目前仍以四家定点生产企业为主,所以虽然推广燃料乙醇的使用,但预料不会引发玉米以及粮食价格大幅度的上涨。事实上,玉米并不是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佳原料(木薯是最佳的低成本生产原料,目前一些地区和企业正在引进并种植),当初确定四家定点生产企业,其初衷是为了消化陈化粮。

  目前,国内生产燃料乙醇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丰原生化,华润生化也有潜在的燃料乙醇题材。丰原生化目前拥有44万吨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占据了国内燃料乙醇汽油30%的市场份额,06年预计每股收益0.20元,同比增长43%。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