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紧缩警钟影响几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 02:45 中国证券报

  

紧缩警钟影响几何
4月17日

  至

  4月21日

  

紧缩警钟影响几何
4月17日

  至

  4月21日

  沪市本周4.21%

  开盘1360.64 收盘1416.79

  深市本周2.58%

  开盘3753.95 收盘3857.29

  文/本报记者 徐建华 上海报道

  沪综指以今年来第二大单日涨幅突破了1400点的整数关,中石化大幅上涨、强势股新高不断、贵州茅台直指百元,市场氛围之热烈近年少见。

  在市场热烈之时我们更需保持一分冷静。一季度GDP增长超过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贷款增长1.26万亿元,超出全年计划的一半。紧缩的警钟已经再度响起,这会给迭创新高的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呢?

  紧缩警钟再度敲响

  早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前,央行可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猜测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交易所国债指数连续下跌就是这种预期的最好反映。而一季度经济数据进一步增强了部分人士对于经济可能过热的担忧,更为严厉的紧缩性措施会否出台也成为下一步经济政策的关注点。

  10.2%的GDP增长率虽然已经处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区间的上限,但有分析认为,与过去几年的数据对比,尤其从持续低位的CPI指数来看,还不能认为目前经济已经过热。但不可否认,一季度27.7%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显示出了投资反弹的苗头,而这种反弹又与信贷规模的过快增长分不开。

  另外,近期

房地产市场也明显升温,不少城市房产价格再创新高,有关房地产走势的讨论也再度成了媒体焦点。在经历了差不多两年的宏观调控后,GDP和房地产价格依旧高位运行的现实,显然会引发调控的预期。目前来看,市场焦点首先集中在了央行会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味“猛药”上。分析人士相信,如果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初始幅度可能在0.5%左右,锁定的基础货币数量约为1500亿元。而与锁定的基础货币相比,时隔一年多再度传出的紧缩信号对于股市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

  数量调控难改趋势

  虽然货币政策传来紧缩信号,但这种信号除了引发债市下跌外,并未在近期股市上引起太大反响。两市股指和成交迭创新高,显示投资者入市积极性不减。

  有分析认为,股市长期向好的趋势基本确立、紧缩信号更多集中于信贷,是股市对此反应不大的主要原因。货币紧缩虽然会在流动性和信心上对股市造成一定影响,但在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势头得以延续、上市公司价值重估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市场趋势不会因此改变。

  信贷规模增长过快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相反10.2%的GDP增速似乎并未受到太多“责难”。GDP仍处于潜在增长区间内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市场认同。虽然可能到来的信贷紧缩会对投资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较高,未来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很小,上市公司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依然要好于预期。在宏观经济预期好转的情况下,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也可能有一个向上修正的过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的恢复性上涨提供动力。

  即便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带动市场流动性减少,但其无法改变流动性宽松的总体格局。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上的外汇占款为76492亿元,比去年底增加了5200多亿。而一季度央行通过发行央票净回笼货币量约为4500亿,两者之间仍有约700亿元差额。存款准备金率提升0.5个百分点,锁定的基础货币约为1500亿元。按照目前外汇占款的增加速度,半年就能够抵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

  除非

人民币升值趋势得到扭转,或者
人民币汇率
做到完全市场化,否则由外汇占款所导致的货币供给增加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扭转。仅从这点考虑,市场流动性宽松的局面不会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彻底扭转。

  与此同时,市场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将逐渐改变此前A股市场制度折价的现实,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增长则将不断提升A股的增长溢价水平,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同时也将在整体上提升A股的估值水平,这都决定了A股市场长线向好的趋势已经基本确定。短期来看,一旦紧信贷政策付诸实施,会在短期心理和流动性上对市场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市场阶段性涨幅较大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可能会被放大。

  短线调整压力加大

  虽然近期市场的上涨让不少投资者沉浸在牛市氛围中,但随着沪指冲上1400点,市场的阶段性调整压力也在日益增大。这种压力既来自货币政策上的紧缩信号,又来自日益临近的“新老划断”和获利盘的回吐打压。

  近期市场表现说明“新老划断”已经失去了预期中的杀伤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老划断”的影响已完全消除。再融资究竟会否从资金面上对市场造成压力,新股发行会否重建市场的估值体系,这一切都有待“新老划断”付诸实施后才能真正找到答案。

  近期市场成交持续放出天量,这既说明资金入市的积极性依然很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市场分歧已经开始加大。经历了前期较大涨幅后,市场获利回吐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本周上海一家国有投资机构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他们目前已经开始阶段性赎回基金,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前期获利丰厚,同时也认为市场的短期调整压力在逐渐增大。虽然市场普遍认为,在长期趋势看好的情况下,市场即便调整,幅度也不会太大,但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即便是短线调整的预期,也会给其操作带来较大影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