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行情提升监管层信心 股改进程加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08:14 新京报

  

行情提升监管层信心股改进程加速

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昨天出席“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论坛。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清欠工作正在平稳进行。本报记者杨杰摄(图片来源:新京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沪深股市持续上攻,沪市催促上市公司7月前进入股改程序,再融资开闸逼近

  昨天,沪指继续上扬,上演了“四连阳”。近来沪深股市保持上攻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监管层的信心。

  与此相应的是,股改进程快马加鞭,中国内地股市恢复新股发行的脚步声已经清晰可
闻。

  4月11日,上交所向未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发出“关于全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紧急通知”。4月16日,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证监会发言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优先安排再融资,是兑现改革政策、扶持公司做优做强的一项重要举措。昨日,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股改进展良好。

  股改进程快马加鞭

  4月11日下午,上交所上市公司部向未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发出了“关于全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紧急通知”。

  上交所在该“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求,尚未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应积极主动与非流通股股东及相关各方沟通,最晚于2006年6月30日前进入股改程序。

  通知称,“公司预计2006年6月30日前能进入股改程序的,应在收到本通知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报送股改日程安排。预计2006年6月30日前不能进入股改程序的,应在收到本通知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报送不能按时进入股改程序的具体困难和原因。本部将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对此,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有意在今年上半年“结束股改”。

  对于这一猜测,昨日参加“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论坛的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向本报记者表示,股改目前进展良好,但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6月30日结束股改。

  据记者了解,截至3月底,已经共有768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者进入股改程序,已经占到沪深两市1349家应股改A股公司总数的57%,对应市值比达63%。而像中石化这样的大公司,目前尚未进入股改。

  此前有媒体根据上交所的通知推测,中石化必须在5月进入股改。

  对于中石化的股改时间,庄心一昨天在回应记者的提问时称“对个案不了解”。但他明确表示,上交所的通知并不意味着6月30日结束股改。

  记者还致电深圳证券交易所,希望了解深交所是否也有类似督促上市公司股改进程的举措。深交所上市公司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对此没有给予明确回复,但表示肯定会根据有关政策促进上市公司加快股改进程。

  经济学家华生告诉记者,目前来看打算把股改时间往前赶,尽量早一点完成股改。

  “股改已经提速。”学者韩志国说。

  行情提升监管层信心

  去年4月,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为了有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并避免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市场暂停了融资功能。股改开始后,市场各方都对何时恢复融资功能非常关注。

  上周日,证监会在公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同时表示,选择目前时机开始恢复市场融资功能是由市场多方面的背景和条件决定的。

  证监会发言人称,目前,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健全和完善市场法制等各项基础性建设也取得积极成效。

  随着市场发展基础的巩固,特别是两市G股走势与活跃程度明显强于大盘,改革后新的定价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证监会认为,恢复市场融资功能是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国民经济建设筹集资本,为社会资金保值增值提供渠道,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也是市场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改革后新的运行机制基础上启动“新老划断”,将使市场的发展进入新的轨道,必将促进资本市场健全机制、完善功能、调整结构、扩大规模,从而为资本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另外,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并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要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就必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近期行情的火爆,增强了管理层恢复再融资和发行新股的信心,因此采取措施加速股改进程,而股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股市恢复融资功能。”某证券研究机构主管向记者表示。

  H股关注内地“再融资”

  由于目前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有31家同时在内地发行A股,证监会上周日公布的关于恢复再融资的草案引起香港证券业的关注。据香港媒体报道,当地证券行业认为,内地恢复新股发行对香港资本市场形成的竞争不可小觑。

  香港媒体认为,内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意味着内地上市公司将进入股份全流通时代,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恢复1400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新股上市。

  瑞信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表示,内地公布再融资办法草案,是恢复新股发行的第一步,也意味着香港资本市场重新面临内地证券市场的竞争。他认为,尽管短期而言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之间的竞争微不足道,但从长远来看,竞争是存在的。

  本报记者 刘宝强

  -相关

  庄心一:大股东占款问题一两年内解决

  此前证监会曾表示务必在今年年底前偿还完毕

  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的一块重头戏,清理大股东占款的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2005年11月1日,管理层为上市公司“清欠”设下时间大限。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文指出,对已经侵占的资金,务必在2006年底前偿还完毕。

  “清欠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正在平稳进行,估计一两年内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庄心一向记者介绍,2005年共清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00亿元左右,11家上市公司实现平稳退市。

  目前沪深两市约有480家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占款金额累计近480亿元,相当于全部上市公司去年上半年净利润的一半。

  在今年1月20日社科院金融所举办的“股权分置改革理论根据研讨会”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经透露,今年证监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和其他部门一起,要求上市公司清欠、解保,即清理大股东欠款和不合理或违规担保,并表示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造成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况普遍存在,60%-70%的上市公司都存在着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款项的情况。

  在今年3月初证监会召开的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甚至表示,坚持“清欠”与股改紧密结合、对不主动“清欠”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并坦言,一些问题严重的公司如果没有参与股改的话,最后只能走“退市”这条路。

  上交所表示,若上市公司制定的清欠方案不能确保在2006年底前彻底解决资金占用问题,交易所将要求公司重新制订方案。

  统计表明,自去年11月“清欠”启动至今年3月份,已有近40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布了具体的清欠计划和进展,现金清偿、红利抵债清偿、股权转让收入清偿、以股抵债清偿、以资抵债清偿等等,成为上市公司清欠主要方式,更有一些上市公司借着股改所提供的契机,加速对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进行清理。

  本报记者 刘宝强

  -研究报告

  “公司治理主要迫于监管压力”

  社科院发布上市公司100强治理评价报告称,内地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不足5%,股价与治理水平无直接关系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中心与甫瀚公司公布的“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称,一年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改善的幅度很小,以综合评价得分来衡量,总体水平只提高了4.25%.

  “股东权利”治理水平下降

  社科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鲁桐已经是第二年负责此项评价研究了,其评价对象是《财富》杂志(中文版)根据年收入排列的中国上市公司100强。

  今年的评价报告显示,中国公司治理的改进主要来自“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和“对股东的平等待遇”等强制性规范方面监管标准的提高,而在较为实质性也较多自觉性的“股东权利”、“董事会责任”和“利害相关者的作用”等三个方面的治理水平甚至还有所下降。

  作为社科院合作方,内部

审计和风险管理公司甫瀚的执行董事GaryPeterson在主题发言中说,执行力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这说明,目前内地上市公司治理改进还主要是迫于监管部门的压力,形式上的改进多于实质上的改进。”报告课题负责人鲁桐说,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很弱。

  这一点不光反映在上市公司是否自觉改进公司治理上,同时也表现在不同治理结构公司的资产溢价水平上。

  在沪深市场,如果把公司治理水平和资产溢价水平分别放在两个坐标上,得到的结果是集中的点,几乎没有线性关系。

  “这说明,公司的

股票在股市上是不是值钱,与公司治理水平并无直接关系。”鲁桐说,我们看得见的是,很多大市值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如意。

  “百强公司”治理水平处于中等

  该报告对于上市公司治理情况的评价,主要涉及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对股东的平等待遇”、“董事会的责任”、“股东权利”,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作用”等方面,并一次计算公司治理评价综合得分。

  根据各类公开信息得出的评价结果显示:在满分100的评价体系中,所有100家样本公司治理综合得分平均值为56.08分,最低分46.59,最高分67.54,中位数为56.17.报告指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的治理仍处于中等水平。

  鲁桐认为,即使是这些中国百强上市公司,其公司治理水平还都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股东权利和董事会职责这两个现代公司治理的硬性和核心领域,中国上市公司百强的表现离公司治理最佳实践还有很大差距。

  沪市上市公司中化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在此次评价中名列第六。该公司副总经理潘跃新认为,公司治理需要学习西方,也需要有中国特色。

  董事会议事规则不健全

  在此次的评价报告中,“董事会的责任”平均分为45.87,“股东权利”部分平均分为37,“利益相关者的作用”部分平均分为21,较上一年度都有所下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周绍朋在主题发言中说,董事会制度仍需强化和规范,目前董事会产生过程不规范,董事会议事规则不健全等等,导致公司治理中这一核心制度无法发挥应有的功效。

  对此,鲁桐和周绍朋开出的“药方”有些不同。

  鲁桐认为,需要从保障股东权利和提高董事会责任等这些基本问题的解决上做起,努力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运作层面引入和落实一些普遍公认的公司治理最佳实践做法。

  周绍朋教授则认为,分散股权是一个好办法。他说,“这就像独资公司永远无法建立有效的董事会。”

  本报记者 吴敏

 

行情提升监管层信心股改进程加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