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中国基金业:大发展需要大思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03:5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国基金业:大发展需要大思维
中国基金业:大发展需要大思维
中国基金业:大发展需要大思维
中国基金业:大发展需要大思维
中国基金业:大发展需要大思维
中国基金业:大发展需要大思维
中国基金业:大发展需要大思维
台湾基金业的经营策略

  □黄桂新

  中国台湾地区基金业这几年发展得很快,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百家争鸣。台湾的基金有:平衡型、股票型(封闭式、开放式、海外募集投资台湾、国际股票型)、组合
型、指数股票型(ETF)、保本型、指数型、金融资产类、债券型。

  台湾基金业务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发行及管理共同基金、代客操作业务、发行及管理私募基金。现在还增加了一个新的业务就是兼营投资顾问———代理海外基金。

  台湾基金业过去最大的挑战是债券基金的风暴。债券基金的风暴是非常严重的。债券基金过去报酬率比银行的存款回报还要高,吸引了很多企业,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遗症。当时台湾的利率跌到谷底,很多基金收到很多的钱。它们买了很多所谓的结构债,这些产品流动性不是很大,很多基金在利率很低的时候买了这种产品产生了大亏损,它们希望隐藏风险。但是在今年实施新的会计制度后 ,债券基金的亏损会显露出来。有关方面怕基金公司把结构债卖掉产生亏损,引起金融风暴,所以要求基金公司股东把亏损吸收过来。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慢慢解决了。

  债券的风暴已经过去了,怎样保持基金业务的成长呢?台湾的基金业发展有这样几点经验:

  台湾的经营者最主要的方向是创新、绩效及服务。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募集到多的钱就是创新,宝来金融

资产证券化基金,募集了150亿台币,这是台湾地区最高的募集纪录。另外,我们发行一个指数股票型的ETF大概是10亿美金是台湾最大的指数型基金。

  第二就是绩效,基金表现最好的去年,尽管台湾股市指数变化不大,但很多基金公司的绩效超越股指约40-45%。

  第三就是服务,我们提供很多财经周报,还有月报。我们也对投资人进行基金训练。我们的客户要求提供很完整的服务,包括网络服务。

  另外,风险管理很重要,风险可以分三个部分:第一是政策法规,第二是风险管理,第三是稽核。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公司有70%%的研究团队是硕士学历,还有常常举办训练,到国外学习新的产品。

  此外,地域及国际化也是很重要的。国际化第一是产品,第二是人才,第三是市场。

  (作者为台湾宝来投信副董事长)

  两岸经贸论坛余音缭绕。4月18日下午,一场推进海峡两岸基金业交流与发展的高级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基金业内专家,就基金业的监管理念、经营策略、产品设计、创新选择、市场营销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相似的文化和市场背景,使两岸基金业的交流产生了众多的共鸣。未来,海峡两岸基金业必将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巴曙松

  在整个中国大陆金融机构中,最具有创新能力的是基金管理公司,激烈的竞争环境培育了中国基金的力量。就目前来说,中国的基金业创新面临着这样一些机会:

  一、中国正处于金融机构迅速调整时期,中国银行业也处在积极的转型中。根据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在今年年底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资产证券化必然会成为一个新的热潮,一些很重要的创新工具会出现,比如混合资本债和国外的永久期限债券等,再加上正在筹备中金融期货。

  二、我们已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资金要双向流动,要允许合规资金流出,分享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这给我们的基金公司发展提供了机会。大陆基金也可能投资海外市场,也可能在海外发行一个基金,在大陆运行。

  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解决,为我们的基金公司以积极投资者的身份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供了机会。海外有“公司治理基金”,通过促进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提高公司业绩,从而分享公司的成果。这种收益是在企业收入之外的一种收益。

  四、目前产业并购是低水平的,全流通后,可以通过新的并购方式,来提升产业发展。并购必然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也为基金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要全面推进基金的创新,需要监管者、业界和基金持有人共同的努力。

  1、前一段时间有媒体说,QFII在抄底,而中国的基金公司却在卖出股票。在我看来,基金公司卖出股票是因为有人在赎回,其实股票仓位并未下降。这和基金持有人有关。中国基金业要发展,基金持有人也需要逐步走向成熟。

  2、其次,从监管角度来说,要加强对基金业的支持。

  对于影响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安心经营的经济环境必须进行重点监管,比如股权转让。对于股权转让要进一步的规范化,对于新股东进入市场要规范化。要特别强调基金公司独立运作的原则,避免股东对基金公司过多短期化干预。另外,进一步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3、现在国际上很多好的资产公司实行合伙人制度,基金管理公司就是“人脑的商业”,建议在合适时机试行高管持股,促进基金业发展。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基金创新需要各方合力推动

  选择基金公司

  发展最优路径

  两岸基金业应谋求差异化发展

  □林传辉

  目前中国大陆基金行业的发展路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第一类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为代表,他们形成了稳定的管理模式以及相当强的创新能力,拥有完善的产品线,行业地位稳固。第二类以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为代表,它们抢在行情最好的时候以高超的营销手段实现了超百亿的首发规模,资产管理规模爆发性增长。第三类包括广发基金、华宝兴业等,它们良好的品牌效应吸引投资者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第四类以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为代表,而它似乎是中国基金市场上极为少见的全能型选手。

  分析这些公司的发展轨迹,可发现其成长有以下路径可循。

  (一) 低成本战略

  主要体现在低价销售上,目的在于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该战略并不能拓展行业利润空间,反而迎合行业内的不良需求,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基金产业的战略性成长。

  (二) 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可以细分为文化制度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

  文化制度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对制度的执行力上。

  产品差异化是基金公司间竞争的结果,也是主要手段之一。只有相当基础的基金公司才拥有通过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战略的资本。中国大陆基金市场上的创新多由大型基金公司完成,在实践中并未出现新基金公司在产品创新上有所作为。

  服务差异化则主要体现在产品线及技术手段的完善上。

  (三) 细分市场战略

  基金公司可以选择对替代品最具抵抗力或竞争对手最弱之处作为战略目标,着眼于公司自身的资源、能力和专长,选取基金行业“产品———营销———投资”的产业链上某一环节作为突出重围的突破口,提高运作效率,获得公司的超常规发展。广发基金就是通过在投资这一细分市场树立优秀的品牌,实现资产管理跨越式发展。

  其实,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细分市场战略仅是企业生命中的表面现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谋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各基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独特本质。

  (作者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忠庆

  根据统计,两岸基金管理业迄今均有相当规模的发展。至2006年2月,台湾共有45家基金公司(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公司,简称投信),发行496只基金,基金资产总额为19346亿元台币(约合人民币4837亿元)。

  相对的,至2005年底,中国大陆有52家基金公司,共发行218只基金(含54只封闭式基金),资产总额为4691亿元人民币。

  展望未来,由于市场胃纳差异甚大,两岸基金市场预料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台湾市场规模受限于幅员与人口,在相对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会朝多样化、多角化经营,基金管理业可望转型为资产管理业。

  对此而言,大陆基金业则面对了诸多有待解决的市场面及管理面问题,既要求发展,也要求稳定,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台湾的基金始于1984年,当时可视为“政策工具”,台湾基金业的资产总规模在2004年2月达到高峰,共计有29762亿元台币(约合人民币7441亿元),以后因发生“联合投信”事件,资产规模开始缩水。再加上投资人本来就有海外基金可做投资选择(资金总额一般估计并不亚于本土基金),本土基金业明显遭遇了发展瓶颈。

  主管机关有鉴于此,适时施行《投信投顾法》,增加业者可经营业务,除原有的公募基金、全权委托投资(单独账户,或代客理财)外,业者也可做私募基金业务、代理境外基金,朝多角化发展,业者因此有机会可转型为资产管理业者。

  相对于台湾基金业已有超过20年的发展历史,大陆基金业在8年间的发展已出现了以下的市场面问题:行业呈几何级数爆炸性发展,竞争激烈;基金托管与销售重受制于银行渠道,投资基金便利性不足,后续服务待加强,产品设计不符投资需求等等。

  因此,大陆基金业未来的发展契机系于主管机关开放给业者更多的投资标的,诸如指数期货、股票期权、海外资本市场的投资标的(透过QDII进行),业者才可能设计更多样化的基金商品。

  另一方面,私募基金、单独账户的开放可使业者的产品设计更具灵活性,业务品种更多样而全面,避免业务太过单一而进行恶性竞争。

  业者自身当然也需多些努力,尚未开发的市场仍十分庞大,业者应让基金理财的理念更深入民间,并做好市场区隔,发展自身的特色。

  在营销方面,成熟市场绝对是持续性销售重于首发,有成本低收效大的优势,基金公司应视自身的实力与条件做战略性规划,在渠道销售与直销做有效的耕耘,并整合外部资源(传媒、金融公关、金融培训、专业认证机构、专业管理咨询、学校与社区、民间团体等金融周边资源),应可突破营销瓶颈。

  总体来说,面对问题、 回应趋势,两岸业者都可掌握发展契机,继续在市场中壮大。

  (作者为中国台湾《智富》月刊总主笔)

  □袁东

  大陆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越来越向一个产业方向发展,基金业日益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设计开发、营销以及行业监管模式。

  最近几年大陆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动频繁,由此引起经营管理层频繁变动,进而导致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和公司发展路径的变化,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基金管理的业绩,也使行业的不稳定性增大,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仅就大陆市场近几年的情况来讲,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基金公司非常强调其基金业绩的行业相对排名,至于能否给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绝对收益并不看重,由此导致了一些行业不正常现象:今年是所谓排名前几名的星级基金经理,次年可能就是排名靠后的。

  在这种比较初级与粗放的市场上,投资者最看重的首先是基金管理公司,而不是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因为这一阶段的基金产品趋同性较大,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异,由此,也就不可能产生业绩长期稳定和优秀的基金经理。

  为了促进整个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有以下建议供交流与讨论:

  第一,在继续发挥并规范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两类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开放有一定资本实力的

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并考虑允许保险机构甚至有一定实力的非金融机构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者按市场化的原则收购整合现有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以增强基金公司股权资本的实力,并努力使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稳定。

  第二,建议基金公司在重视基金业绩排名的同时,更加重视在较长时期内追求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绝对收益,形成一种普遍的行业经营理念。

  第三,从长远发展趋势看,为了促进基金业发展更加秩序化,需要公司股权结构更加合理与稳定。为此,需要在基金公司的法人制度方面应有新的突破,那就是应当引进合伙制的组织制度。实践证明,作为专业化的中介服务组织,合伙制是一种理想的法人制度。如果在条件成熟时引进这种法人制度,有利于培养出优秀基金经理,也有利于基金业发展精细化。

  (作者为中国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基金业应适时引入合伙制

  给基金发展留出足够空间

  上海证券报第三届“中国最佳基金公司奖”暨首届“最受投资者欢迎的基金经理奖”评选活动所有嘉宾发言及投资者参与奖获奖名单详见中国证券网(www.cnstock.com)。

  □孙键

  保险公司目前是基金的最大的机构投资人之一。总体来看,目前保险公司在基金市场的总投资额约1135亿元,而去年年底基金市场的规模是4736亿,因此,保险公司的总投资份额应该在25%%左右。具体来讲,保险公司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的资金量占到全部股票型基金规模的25%%左右;而货币型基金市场,去年有几个大的变化,其中投资者队伍的变化比较大,主要是保险公司投资得很多,占到40%%左右。保险公司对债券型基金的投资比重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保险公司自己也可以进入债券市场投资。

  去年以来,基金公司的管理队伍变化很大,银行系基金开始出现,银行系基金的销售优势很明显,将对基金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提高得非常快,这对于整个基金管理队伍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些内资基金公司也开始出现很大的变化,比如广发基金管理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飞跃。

  作为一家机构投资者,更应看重的是基金公司的长期回报。对于中国大陆保险公司来说,在基金投资的年限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最初保险公司自己投资也是盈利的,在1999年至2000年左右也是赚钱的,但到了2001年左右开始出现滑坡。在证券投资基金可以作为对保险资金的投资对象后,改变了保险资金收益率滑坡的困局,使收益率发生改变和突破,到2005年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已经开始反弹,2006年则应该是回报比较多的一年。保险公司不可能对投资市场做空,左右市场的行为也是做不到的,也不可能把市场波段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自己投资和买基金还是有差别的,但总体来说,基金投资不可能脱离市场,必然要经受周期性的考验。因此,需要机构投资者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放弃短视,市场是伟大的,要给基金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追求与基金公司共赢。

  (作者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资金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经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