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富人成为慈善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 07:4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年年争说富豪榜,今年又说慈善家。舆论颇多诟病,大约说富豪阶层中不少人一毛不拔,为富不仁。笔者以为,这倒是个颇为有趣的话题,很有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西方很多富豪都是慈善家,如洛克菲勒、比尔·盖茨,或资助大学,或设立研究项
纯粹由于一毛不拔的本性所致?也未尽然;其它原因大约有二:一是不肯露富,钱不是正道儿赚来的,露富反而招灾;二是怕被当成唐僧肉,一花钱就想起你来,招来诸多麻烦。 时髦地说,慈善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成龙配套的建设。比如,对私产的保护,经营的规范,廉政的建设,税收的严格,力求人能够从正道赚钱,他才敢捐钱,否则,偷来的锣鼓打不得。 过去读书人都梦想金榜题名,为什么?既能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又能学而优则仕。所以,多少辈人囊萤映雪、皓首穷经,追求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现在的富人不愿上慈善榜,倒是要想想,慈善榜为什么缺乏吸引力? 洛克菲勒家族曾经有过这样一件趣事。二战以后,联合国在美国纽约建立常设机构,但当时的联合国很穷,一没钱,二没地皮。洛克菲勒家族就把一块地捐赠给联合国,同时把周围的大片土地都买了下来。富豪们看着这个家族当“冤大头”,不由幸灾乐祸地等着看笑话。谁知联合国大厦拔地而起之时,周围的地价也翻着倍地上涨,洛克菲勒家族自然赚得盆盈钵满。一直憋着看笑话的人这才见识了这个家族的眼光。 洛克菲勒做善事的同时,也发了大财。可见,一定要让人“善有善报”,且善报必须是现世现报,不能让人家指望着来世。能够建立一种“奉献社会、成就自己”的效应,奉献社会的同时也能够成就自己,才有更多的人愿意做善事,慈善事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慈善事业还需要一个环境,那就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注。人文关注不是“关怀”,不是“献爱心”,不是“学雷锋做好事”,而是一种责任感。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是这个社会必须承载的责任,是每一个人必须承担的责任。按照雷锋叔叔的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动物世界里,同样有对弱势者的关怀。比如大雁飞行的时候,年老、有病的大雁无一例外地飞行在雁群的中间,从空气动力学角度看,这也是阻力最小的位置;狼群也是如此,尽管狼为争狼群之王而撕咬不休,但年老体弱的狼无一例外地受到群体的照顾。 如果一个社会漠视弱势群体,如果为弱势群体说话总是被称为“愤青”,被称为“民粹主义”,那么只能说这个氛围“不慈”,不“慈”何来“善”,也就谈不上慈善了。 当然,西方的慈善里有其宗教因素,但笔者倒以为慈善并不依赖宗教,何况老人家说过,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宗教。 还有几句话如鲠在喉,前不久某国捐助品中有过了期的针头针管,被国内某些医院用来降低成本牟取暴利,而此等物品恰恰是通过某慈善组织进口的。但愿涉足其中者,来世变猫变狗不要变人。希望工程的捐款,在某些地方变成了高楼名车。这些事儿一曝光,让捐助者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看来,要发展慈善事业,首先要有纯洁的慈善组织,专做善事的位置决不能用恶人。 笔者游峨嵋,曾问一老僧“怎样修行”,老僧答“吃饭穿衣,积德行善,不是修行,也是修行”。 对作为个体的人,确实如此。但对于社会而言,则需要法制、经济、社会环境、慈善运行机制、人文精神等一系列的建设。说来说去,慈善事业的确是个系统工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