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工程机械股因行业回升估值偏低揭竿而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06:12 中国证券报

  

工程机械股因行业回升估值偏低揭竿而起
本报实习记者 林喆 北京报道

  昨日工程机械类公司股价表现出色。G三一(600031)、G厦工(600815)、河北宣工(000923)封于涨停,中联重科(000157)、G柳工(000528)、徐工科技(000425)等涨幅居前。有关专家认为,龙头公司业绩增长,行业景气度回升以及估值偏低,是造成工程机械类公司股价齐涨的内在原因。

  直接导火索:龙头公司业绩增长

  东方证券周凤武认为,此次上涨的直接原因,缘于龙头企业业绩良好,如三一重工的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了10%。联合证券的吴昱村也认为,由于去年3、4季度工程机械产品销售放大,所以,相关企业今年年报显示的业绩比较出色,引起投资者良好的预期。中信证券的吴健指出,香港市场上,中国龙工(3339.HK)大涨超30%,对今天工程机械行业的上涨行情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根据中国龙工(3339.HK)公布的年度财务报表显示,股东应占盈利2.36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度的1.32亿元上升79%,每股盈利0.32元,营业额26.78亿元,上年同期为21.09亿元,而中国龙工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12%。

  另外,周凤武还强调,本次G三一的行情可能还和“迪斯尼概念”有关。上海申请兴建的迪斯尼乐园,选的地块毗邻三一重工子公司三一科技所在地。

  产业背景:行业景气度回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5年机械设备制造行业整体增长形势较好,投资继续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以及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都对机械制造行业产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为机械设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周凤武认为,自2005年以后,下滑的趋势有了根本的扭转。吴健也看好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走势。他指出,这一点最好的反映是出口的高速增长。三年前,该行业还有近10亿美元的逆差,而现在逆差明显缩小,进出口基本持平。吴昱村觉得,这是在05年低位基础上的温和回升。

  工程机械属于生产增值型的昂贵耐用品,与欧美日同类产品相比,虽然在技术上稍逊一些,但中国产品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价格不到国际同类产品价格的1/2,性价比的优势非常突出。

  中国龙工董事长表示,龙工凭借技术、制造、成本、销售服务等优势,成功介入了澳大利亚、中东、俄罗斯以及临近的东南亚国家市场,并在其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价值支撑:国内重点工程

  联系前期市场表现较好的钢铁、水泥和

房地产板块,这三个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行业目前正逐步走出行业低谷,出现回暖的迹象,因而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同样受到宏观调控影响的工程机械行业却一直没有表现,吴健认为,这与投资者对宏观调控的预期片面有关。

  武汉新兰德研究表明,宏观调控对生产装载机、压路机和挖掘机的企业影响并不大,原因是这些产品大多用于在建和拟建大型交通和港口项目,如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均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速度并不受影响。

  吴健特别强调,2006年,工程机械行业将受益于新农村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会。他指出,虽然目前还无法测算新农村建设对工程机械的需求量,不过,市场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县乡公路五年将增加30多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交通部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5年内投入1000亿元修建农村公路。这对于生产装载机和路压机的工程机械类公司无疑构成利好。

  同时,铁路建设将超常规发展,工程机械类行业也将受益。“十一五”期间将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既有线增建二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复线和电气化比例分别达到45%以上。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铁路建设计划投资1600亿元,从2006年到2010年,铁路建设投资可望达1.25万亿元。

  对于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业内专家大多看好。不过,吴昱村比较谨慎。他看好短期,认为目前10—12倍市盈率的股价已经比较合理,并觉得外资的参股购并,将对龙头企业有利。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