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研究 > 正文
 

H股连阴引发估值交锋 资金外流还是并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H股连阴引发估值交锋资金外流还是并流

  本报记者 李宇 报道

  随着本周三连阴组合横空出世,H股由开年的艳阳天转入“倒春寒”,市场唱淡之声有渐盛之势,H股正走入一个敏感的当口。不过最近看多预期至7000点的观点犹言在耳,一些
机构也认为H股继续下跌空间有限,并预期今年将更上层楼。昨日H股指数在前日大跌之后震荡运行,成交萎缩,显示市场仍存在分歧。

  众大行纷纷唱空

  “过去三个月H股升幅太大,调整才刚刚开始,以我们设定的各股份目标价计算,H股指数可能会跌至5450点,即可能再有10%的跌幅。”荷银证券中国研究部主管范卓云说,对于继续看空后市显然十分肯定。

  另一唱淡主力便是摩根士丹利。昨日该行将建设银行和中国人寿评级为跑输大市,并对上海电气给予减持评级。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资类股份的估值已较国际上同类股份出现溢价,投资风险和回报并不相称。此外,由于环球资金重新调配,预期人民币升值而流入亚洲新兴市场的资金亦接近完结。过去10年的经验显示,每年首季资金通常会流入新兴市场,而在第二和第三季度流出,故建议现阶段套现。

  西南证券研究员周兴政认为,估值偏高是触发H股此轮调整的主要原因。虽然中石油具有较好的业绩支撑,但从银行股的估值来看,建行、交行的回报水平不如汇丰和恒生,市盈率却高于香港蓝筹,因此调整难免,目前来看,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依然存在。此外,整个H股公司业绩在宏观经济制约下增速减缓也成为促成调整的重要因素,而建行入H股指数以后开始调整,对于指数的压力也非常大。

  多方冀望“三江并流”

  尽管“空方”声势不小,但不少投资界人士也预期,H股指数在6000点大关将有支撑。部分机构更对后市表现持乐观态度。

  “调整只是传统基金及对冲基金的获利回吐行动!” 曾在6700点建议沽货的瑞银证券中国研究部联席主管何显鸿说,他并不认为H股调整是因为基本面因素的改变,预计H股指数在6000点应该已是合理水平,到时将会有寻找价值的投资者入场,因而对H股前景看好。

  国泰君安(香港)研究部主管蒋有衡指出,05年不少投资者过分看淡国企股指数、看好恒指,这些投资者的误判使H股目前依然存在机会。该所也依然维持其03年提出的5500点、6000点、7500点三个阶段性目标,并认为目前H股指数在6000点将获得有效支撑,而今年可以高看至7000点。

  蒋有衡认为,看好包括H股在内的中资股的原因在于“三江并流”的推动。他指出,越来越多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希望分享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历史机遇,由此导致中资股将成为投资主流;其次,从资金流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为港股特别是中资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目前全球投资于中资股的比例远远小于中国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这一点迟早也会得到纠正;最后,中资股重估的潮流也将助推H股走强。他认为,“十一五”规划带来的新机会、产业结构变迁、更多的并购以及企业层面的治理和财务指标改善等多种因素,将触发中资股重估。

  资金流向何方

  双方估值的分歧主要源自不同的参照背景,部分机构以H股与香港市场或者国际平均估值进行对比,而另外一方则认为H股去年表现较为滞后,加之H股结构明显改善,内地经济表现相对优秀,国际资金愿意给H股更高的估值。H股究竟何去何从,资金面的动向就尤其值得关注。

  由于欧美及日本货币政策趋于紧缩,市场预期资金将流出新兴市场。恒生银行财资市场主管兼高级经理黄伟鸿表示,香港资金已有流走的迹象,但暂时并不明显。香港同业拆息上升也反映了这一动向。

  对此,香港特区政府经济顾问郭国全表示,资金其实每日都会流出流入,投资者对短期资金流出不用大惊小怪,因为港元

汇率长期稳定,利率波动也不大。西南证券周兴政认为,从前期美国持续加息来看,加息对于港股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也不会成为导致H股大幅调整的主要因素。

  更为乐观的看法认为资金流入的趋势并不会改变。汇丰卓誉投资管理董事黄子骅认为,新兴市场成为全球热点,将吸引新资金持续流入。此外,受惠于港股市值急涨,可供环球基金投资的对象较以前增多,投资大市值股票为主的巨无霸基金已普遍开始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增磅。蒋有衡也指出,今年中行、工行等大盘股在港上市,也将会吸引国际资金流入香港。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