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行业转暖 增长可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06:06 中国证券报

  

行业转暖 增长可期
钱江摩托与上证指数日线叠加图

  钱江摩托

  上证指数

  万联

证券张锐

  即使不考虑可能存在的消费税调整利好,我们认为钱江摩托也能在未来几年实现较好业绩,预计2005-2007年公司EPS分别为0.14、0.30和0.42元。通过相对估值比较,再考虑10送3.2的对价预期,我们认为公司目前股价明显偏低。行业转暖、龙头地位、并购整合以及税改预期,是我们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的主要原因。

  行业走出低谷

  从历年

摩托车行业销量与GDP走势来看,二者曲线形态比较相近,表现了较强的相关性,这说明摩托车销售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目前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趋好。此外,从增长情况看,摩托车销量增速与农民收入增长情况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原因在于我国摩托车的主要销售区域在农村市场。因此,在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消费能力逐步加强的预期下,摩托车行业将迎来需求量的较大幅增长。

  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在汽车行业的五个子行业中,只有摩托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16%;汽车制造业、改装车制造业、

发动机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均出现下降。摩托车制造业成为汽车行业五个子行业中盈利增长幅度最大的行业。由此,我们认为,摩托车行业正在走出低谷,行业投资价值开始逐步显现。

  龙头地位明显

  钱江摩托主要从事摩托车及其配件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机电产品的研发、产销和上述产品的售后服务等业务。公司地处浙江台州市,该市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民营资本雄厚、制造业发达,机械加工配套资源和条件得天独厚。公司连续五年实现单一品牌销量第一,在国内摩托车市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不论是从技术、市场营销还是服务上,都一直领先中国摩托车行业,成为本土品牌中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也是实施差异化策略最成功的企业。

  目前,公司的年销售额在40亿元左右,年产销摩托车100多万辆,是中国摩托车行业有名的利税大户。公司是我国近年摩托车行业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之一,综合实力和盈利能力居同行业前列。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公司强化经营机制,积极推行市场优先、科技先行、质量第一的战略,进一步完善“钱江销售模式”,提高新品开发能力,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建设区域性的生产基地,不断增强核心产品的竞争能力,获得了良好的信誉和骄人的业绩。

  并购题材值得关注

  从外资购并这条主线索看,随着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加大,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全球资本对中国的产业整合能力将会得到提升。一些所在行业正在摆脱低谷的上市公司,一旦掌握较大市场份额、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先进的装备技术,将重点得到国外资本的青睐。

  钱江摩托在收购意大利公司之后,已经在大排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具备了国际竞争能力,一旦消费税下调预期成为现实,公司可能直接受到外资的关注。事实上,钱江摩托从上市之时,就已经被打上了外资概念的烙印:日本铃木进入钱江摩托可上溯到1994年。此外,上市6年以来,关于金狮集团、大长江集团、日本铃木关注公司控股权的传闻也一直不绝于耳。

  从行业整合的角度看,随着近几年有关摩托车行业的政策密集出台,我国摩托行业已经进入大规模行业整合的前夜。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钱江摩托积极整合资源,目前下属3家控股摩托车配件公司的股权已被公司全部收购,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此外,公司通过并购欧洲摩托车著名企业意大利百年摩企Benelli,迈出了参与全球竞争、整合全球资源的第一步。

  税改成为潜在利好

  影响摩托车行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税收。目前摩托车企业除了要交纳17%的增值税外,国家从1994年起对摩托车征收10%的消费税,并在生产环节征收(汽车由消费者支付)。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实行“禁摩令”的背景下,消费税的征收对摩托车生产厂商来说更是雪上加霜,造成大量生产厂商陷入微利或亏损境地。因此,消费税改革是摩托车行业企盼的利好。

  据有关报道,国家相关部门对摩托车消费税政策有望在2006年进行调整,可能的政策是250CC以下的消费税由10%下调至3%,250CC以上的则维持原有10%不变。统计显示,消费税改革能极大的提振钱江摩托的业绩。2004年,钱江摩托的销售收入为23.3亿元,假设消费税调整到3%,可增加公司税前利润约1.5亿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