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资金面紧张 债市涌动“倒春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00:36 中国证券报

  

资金面紧张债市涌动“倒春寒”
2004-2005年人民币月新增贷款图(单位:亿元)本报记者 陈继先 上海报道

  资金是2005年推动债市上涨的主要力量,而现在,这股力量似乎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一方面,央行通过2月份的公开市场操作回笼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3月份银行又
要面临较大的贷款投放,在“两边夹击”之下,银行市场充裕的资金面可能将改变,一阵“寒流”正悄悄向“高高在上”的债市袭来。

  2005年债券市场十分火爆。上证国债指数全年上涨了14%,2006年一月份继续保持良好上涨势头,盘踞在现在的110点。市场交易也创下了历史记录。据央行统计,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6.01万亿元,是2004年的2.4倍。在一级市场上,“每期债券发行都会招来大小机构的哄抢,竞相压价,这又进一步抬升债市,如此循环下来”,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这样感叹,“关键原因是银行钱太多了,都堆在债市里面”。然而,春节过后这一切慢慢地发生了改变。

  首先,央行接连抛出票据和正回购大单,其中有两笔甚至超过1200亿,让市场倍感惊讶。票据发行利率也被一路拉高,以期引导市场。

  据统计,整个2月份央行回笼资金10323亿,抵消到期的4740亿后,当月净回笼资金达5583亿。如果再扣除央行在节前有意投放的2773亿票据,2月份央行从市场多“抽走”的资金也达高达2810亿。银行马上就感觉到手中的“活钱”少了不少。

  一位国有银行交易员承认,“资金比1月份紧张多了,与春节前相比,有一点紧张。”中国银行债券交易员董德志分析,从2月中旬至下旬,四大行突然取消了一直以来主动投放资金的操作—————逆回购报价,更有甚者,四大行之一的农行,从2月24日开始反而公开进行正回购报价,许诺以高于市场平均价的水平融入资金100亿元。

  “央行大力回笼资金对市场带来的直接作用还算其次,更主要的是让市场心理预期发生了转变。”一位市场人士说。

  据该人士了解,一些资金有限、操作灵活的机构,结合当前金融运行、宏观数据等分析后,态度更趋谨慎,正在考虑获利了结,暂避风险,等待下一步的投资机会。他们虽然不是撤出全部资金,但也是尽量压缩规模。

  其次,银行要在3月份加大信贷投放。按照以往规律,3月份银行的新增贷款量总是季节性攀升。2004、2005年三月份的新增贷款量分别达到了3631.92亿和3419亿,均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大银行一旦大量增加贷款投放,会直接减少对短期品种的投资需求,还会压缩逆回购量,减少对整个市场的资金供应,从而对市场资金产生连锁的收紧效应。

  再者,央行外汇占款压力正在减轻。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为8189亿美元,比2004年末增加2089亿美元,增长34.3%。外汇盈余过大已经明显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为此,外管局也将2006年外汇管理的工作重点调整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业内人士分析,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无非是尽量压缩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特别是在资本项目上大做文章。这样,央行结汇量减少,外汇占款压力也随之减轻。该人士判断,一月份央行向市场直接投放巨额资金,一方面是因为银行节日备付需求量高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月结汇量可能明显下降,否则,央行会降低直接投放的资金量。因此,3月份市场资金面正在收缩,一股寒流正在悄悄地涌向“高高在上”的债券市场。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强调,这只是债市资金面的季节性变化。展望2006年,资金面将依然比较宽裕。在《2005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设定的2006年货币政策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14%,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

  有研究人士分析,2006年M2的目标值较2005年实际数据低了1.6个百分点;M1的目标值反而较2005年实际数据高出2.2个百分点。M2紧M1松,信贷投放基本不变,这表明2006年央行保持“紧信贷、宽货币”货币政策。而且,央行2006年的货币政策是,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的节奏和力度,有效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债市波动过大也不是央行所愿意看到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