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联手标普中信证券定调稳扎稳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 14:20 《财经时报》

  中信证券大规模扩张后,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是如何消化收购成本;二是能否顺利整合接管的券商;三是如何应对实力强大的外资券商。能否解决好上述问题,将决定其今后的发展前景究竟何如

    本报记者 焦强

  行业内的又一个制高点被中信证券(600030)占领。

  2月13日,中信证券与标准普尔公司成立了一家名为“中信标普指数信息服务公司”的合资公司。这家新公司将致力于股票及固定收益证券指数的开发和销售,并向客户收取指数授权费作为销售收入。

  这是中信

证券继2005年展开一系列扩张动作后,狗年伊始打出的又一记重拳。

  在指数服务领域中抢占一席之地,进一步彰显中信证券力争行业排头兵的诉求。

  在中信证券有关人士看来,2006年,中信证券虽然以稳扎稳打为主,但绝不会坐失任何良机。与标普合作,正是处于调整期的中信证券为今后蓄势待发埋下伏笔。

  抢占“先手”

  套用一句围棋术语,中信证券在指数市场抢了个先手。业界有一种看法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证券市场上,谁控制了指数谁就控制了市场,编制指数相当于制定标准。

  指数,是衡量市场跨时表现的工具,比如

股票市场指数就是一篮子能代表市场整体变化的股票。由指数衍生而出的指数产品,通常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参考物或标的物。

  目前,中国有多类机构编制证券市场指数,除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交易所指数外,还有外资与国内机构联合推出的新华富时指数、中信标普指数、道琼斯中国证券市场指数等。

  标准普尔公司总裁凯瑟琳·科贝特女士告诉《财经时报》,合资公司的指数产品主要面对合资企业客户,当然,也包括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及散户。在她看来,中国正迅速地参与到全球金融市场中,市场对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投资产品需求将大大增加,标准普尔与中信证券的合作可谓天赐良机。

  北京工商大学一位多年从事证券期货研究的教授坦言,中信证券与标普成立指数合资公司,是其自身经营模式的拓宽。

  中信指数的成分股本身可能就是中信证券的重点投资对象,倘若投资者参照中信指数进行投资,这样对中信证券自身非常有利。

  巧用“打劫”

  联手标普只是中信证券掌门人王东明制定的长期战略中的一环。

  2000年,中信证券预见到熊市将长达4年,当时,中信证券就确定了4年发展战略。比如,确定了规范发展、公开上市、投行转型、收缩自营、整顿公司经营架构等方向。当时,中信证券的一位高层在内部会议上还断言称,此波熊市过后,本土券商将所剩无几,中信证券将成为其中之一。

  此后发生的事情印证了这位高层的预测。大连证券、新华证券、汉唐证券、闽发证券等一批级别不一的券商被撤销、托管、关闭。

  优胜劣汰的调整,恰恰给了中信证券扩张的良机。

  从富友证券、万通证券、华夏证券,再至金通证券,中信证券频繁利用围棋中的另一术语——“打劫”,通过不断的托管、重组、收购等方式,使其营业部数量从2002年底的40家发展到目前的217家,同时,中信证券获得了一大批优质客户。

  中信证券还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信托领域。2005年10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与中信证券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备忘录,以期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各自的发展战略。

  快速扩张使中信证券业获得了丰厚回报。2005年在券商股票、基金和权证交易总金额排名中,中信证券名列第10位。今年1月,中信证券公告盈利预增50%以上。

  放眼香港

  扩张得太快似乎已经引起中信证券高层的警觉。因此,中信证券2006年的指导思想是,稳扎稳打、消化去年的成果。继去年中信证券发行9亿元短期融资券后,目前正在申请发行15亿元长期债券。

  对此,中信证券内部人士透露,此举是为了增加流动性资金,同时,也是为中信证券的下一步扩张准备好弹药。因为,中信证券绝不会错过任何良机。

  上述战略只适用于中信证券在中国内地的战略,其在香港地区的行动亦十分迅速。此前,中信证券增资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3亿元港币,收购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并决定筹建中信麦格理

资产管理公司,以大规模进军内地券商影响甚少的香港证券市场。

  拓展中信证券的香港业务,意味着中信证券将能打通内地、香港证券市场,对接目前正在走牛的港股市场。

  中信证券此举的更大背景是,中信集团欲将集团在内地和香港的证券业务集于中信证券一身,这也是中信集团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重要开端。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信证券虽然正在成为本土最有实力的券商,但过去的迅速扩张并不意味着中信证券未来同样能够继续顺利扩张。

  因为,中信证券在大规模扩张跑马圈地后,必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是如何消化收购成本;二是能否顺利整合接管的券商;三是如何应对实力强大的外资券商。

  能否解决好上述问题,将决定其今后的发展前景究竟会怎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1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