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新高鼓舞多头信心 牛市身影渐行渐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 10:38 中国证券报

新高鼓舞多头信心牛市身影渐行渐近

  昨日,沪深两市单边上扬,沪指一举改写9个月来的新高;两市B股也演出了一幕热烈的暴涨“竞赛”

  本报记者 徐海洋

  在蓝筹指标股强势上涨的带动下,昨日市场以去年12月以来最大的长阳创出反弹新
高。牛市行情已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

  新高鼓舞多头信心

  昨日市场开盘即呈单边上扬格局,沪指一路走高,不仅吞噬前期两根阴线,还一举将近9个月的市场新高改写为1234.53点。沪综指尾盘报收1233.35点,上涨2.06%,创2005年9月底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深成指上涨3.26%,收于3123.04点,也刷新了反弹以来高点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两市B股也演出了一幕热烈的暴涨“竞赛”。沪市54只可交易的B股有21只收盘于10%的涨停位,T族

股票全部涨停,非ST股最低涨幅也超过7%。最终,沪市B股指数报收77.62点,涨幅达到了罕见的9.13%,创2002年6月24日以来的新纪录。深市B股也当仁不让,在全线飘红的推动下,深成B股指数报收于1871点,上涨7.84%,突破2003年以来单日涨幅纪录。

  权重指标股和基金重仓股对推动市场上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继前一日上涨2.61%之后,昨日中国石化再度发力,上涨2.33%,其4.86元的最高价也是2004年7月23日以来的最高价。浦发银行关于2005年净利润大增近30%的业绩快报则再一次激发了银行股的活力。浦发、华夏、民生等均跑赢大盘。此外,

中国联通、振华港机等机构重仓股也都有不俗表现。

  热烈的盘面全面激活了市场人气。昨日两市个股涨平跌之比达到1254:248:63,投资者情绪明显向多。

  牛市步伐似难阻挡

  在技术上,昨日长阳确立了反弹突破的有效性。而从影响市场走向的内在因素分析,昨日长阳也可视为对看空观点的致命一击。

  自

股权分置改革铺开以来,中国股市的基本运行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转折。而管理层着力提高券商、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等三大主体质量的种种举措,也意味着市场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市场层面来看,推动股改的直接效果就是打通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隔膜,为市场打开了考量A股投资价值的全新视角。

  从本轮行情的发展特征来看,外资购入人民币资产引发蓝筹股价值重估,H股、B股牵引A股行情的特点非常突出。表现抢眼的万科、京东方都属此类,近两日力挺大盘的中国石化、上海石化也有其H股近日突破新高的走势作参照。而广义上的A股价值重估过程还远没有结束。

  另外,货币市场资金泛滥构成了看好中期市场的根本保障。国债市场始于2004年4月的超级牛市至今没有低头的迹象。在国债指数不断突破新高的背后,是中长期债券连续上涨的事实,国内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压力仍然较大,低利率和宽货币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保险资金投资股市额度翻番的预期更是点燃了投资者的做多热情。

  而从不利因素来看,昨天大涨已经表明再融资意见稿对市场的影响已被充裕的资金所冲刷。在4年大跌已经充分反映业绩下降预期的情况下,新股恢复发行和股改限售期结束并不一定能够阻挡2006年的牛市步伐。

  短期走势要适度谨慎

  在看好市场中期趋势的同时,我们也要仔细捕捉近期盘面的变化,个别权重指标股独撑大局和游资活跃度下降的问题值得关注。

  根据交易所提供的数据,昨日上涨使沪综指代表的总市值增加了492.55亿元,其中沪市B股上涨带来了26.24亿元的市值增加,而中石化一只个股就为沪市带来了76.91亿元的市值增加额,对综指上涨的贡献度达到16%。另外,昨日两市达到10%涨停位的A股仅有6只,市场成交量也不及前期水平,游资炒作的力度开始下降。盘面极其明显的普涨特征也掩盖了主流热点板块缺失的弊端。这些特征都提示我们也需对短期市场走势保持适度谨慎。

  不过,在中长期向上格局确立的情况下,市场的短期调整只会带来重新布局的机会。应该承认,目前的市场已被全面激活,风格不同、操作各异的参与资金都能寻找到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与此同时,盘中各类主题投资效应还没有完全显现的局面,也意味着目前市场还处于布局阶段。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投资期望寻找合适的投资路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