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2005年外贸数据的故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08:27 中国证券报

  左小蕾

  上星期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布2005年贸易信息显示,去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超过14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3.2%,对美国和欧洲贸易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对韩国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12月的贸易量达到超过1320亿美元的月最高记录。关注这些巨额数字及其背后的故事,称今年是中国的“贸易年”似乎并不为过。

  2005年中国贸易呈现三大特点

  首先,出口顺差增长幅度大。1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打破了历史记录。按照2004年名义GDP158000亿,发改委对9.8%的GDP增长预测,加上全年通胀2%的水平匡算,1000多亿美元的顺差占2005年GDP总量的5%,比上年2%的占比增加3%。

  2005年第二季度的出口顺差就已经超过了2004年全年顺差的一倍多,这主要是因为进口增长的大幅下滑。第三季度进口增长虽然开始恢复,但始终没有出口强劲,到最后一个季度,国外市场进入“ChristmasSeason”,美国全年消费的25%都发生在这个季节,国外的“消费旺季”对中国一般消费品的拉动可能成为最后的“冲刺”,使2005年的贸易顺差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千亿美元。

  其次,贸易呈现多元化特点。对欧洲贸易突破2000亿美元,对韩国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说明中国与欧洲和东亚的贸易量加大。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中,中国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对世界主要市场的贸易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非洲、中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拓。这也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正确的国际贸易战略方针。

  第三,贸易摩擦加剧。美国4月底宣布启动《特保》条款对中国十几类纺织品进行限制,与欧盟的相关协议也几乎是在《特保》条款启动的最后一分钟才达成。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采取强硬态度,巴西禁止所有中国纺织品进口,西班牙唐人街的鞋店被砸,在俄罗斯中国商人的部分商品被明目张胆地运走,意大利要起诉中国鞋料,韩国认为中国的一些食品含有毒物质。

  在如此空前的贸易摩擦环境中,中国的贸易仍然长驱直入实属不易。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的摩擦,中国人逐渐学会如何利用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如何应对谈判争取多赢的局面。更高明的是学会了如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战术和手法。

  外贸顺差加大的原因

  2005年第一、二季度外贸顺差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之一是纺织品配额取消,纺织品出口有超出正常水平的增长。另一原因是世界经济在2005年有较好的表现,给中国产品提供了更大的消费市场。虽然美国的两大赤字带来全球经济失衡的担忧,但是美国的经济增长比预期的要稳定,美联储的稳步升息使美元保持了强势地位,吸引了国际资本的流入,保持了国际收支的平衡。欧元的相对走低也刺激了欧洲的出口,欧洲央行在去年年终,第一次提升了保持五年的2%的利息率。日本经济的复苏有目共睹,韩国包括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已经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进入新一轮的经济成长时期。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消费的增长亦属必然,贸易增长也就顺理成章了。中国出口产业也是充分利用了国际经济形势,对所有市场的贸易都有了突破,抓住了发展机会。

  更值得研究的原因是进口大幅下降拉大了贸易顺差。为什么进口增长会大幅下降?一般认为,对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可能是汇率机制改革之前进口增长下降的重要原因。汇率机制改革以后,进口增长仍然没有恢复到过去的水平,让人不禁担心这是否是未来经济下滑的信号。如果是由于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原材料进口急剧下降,我们可能需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加大对能够吸收产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重视数据背后的故事

  对未来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因为中国的贸易不能永远停留在用8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水平。我们要在2005年出口增长的巨大数字背后看到压力和危机。

  首先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还是比较初级的,依靠低成本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成本优势会逐渐消失。当收入的增长跟不上成本的增长,企业利润就会下降,很难长期维持。另外,初级产品的出口也高度依赖国外一般消费市场,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一般消费人群的收入降低,购买力随之降低,消费市场就会萎缩。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大幅下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出口企业边际收益很低的产品不要盲目扩大生产能力,要认真考虑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的转移。低档产品的过度出口会引起贸易摩擦,引起各国的贸易保护,使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加大。

  其次,要加强出口企业的制度性建设。据了解,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便宜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按照劳工法支付工人的一些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基本医疗保障等。政府应严格执法,企业也应该付出这些本来就应该付出的成本,依法建设企业。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合法合规。二是无序价格竞争,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使中国出口产品卖不出高价,低价格还带来人民币被低估的压力。出口企业应该健全行业协会发挥调节作用,不要老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第三,必须关注

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对出口贸易企业的影响。从数据来看,
汇率改革
的举措似乎对进出口没有明显的冲击,但这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当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企业的利润是否增长?有没有产品升级换代的压力?有没有出口企业破产?这些影响可能会滞后显现出来。特别是上市公司,在年报披露期中是否会显现出来?人民币汇率还会继续改革,汇率机制会越来越灵活。出口企业是否能逐渐适应更灵活的汇率机制带来的不确定性,能否学会利用汇率的工具来控制和对冲外汇风险?这可能是进出口企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2005年的中国贸易数据,不断让人们“刮目相看”。第一季度的240亿美元顺差;第二季度进出口增长比例的巨大差异;突破多方贸易摩擦的影响,贸易总额达到14000亿美元以上的历史新高;最后一个月,1320亿美元的进出口创单月贸易记录。不俗的贸易数据随着2005年已经过去,我们更应该关注将来应该面对的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