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升板:融资之外的引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 15:21 《财经时报》

  在三板挂牌交易后,未来将可获得升至二板的机会,这是中关村6家公司同意前往三板挂牌的直接原因

  □ 本报记者 牛丽静

  可以到三板挂牌交易,却不能进行融资。

  这样的规矩听上去十分荒谬——没有了融资功能,类似的市场还能有何吸引力?但这恰恰是目前三板市场的现实。

  尽管此次中关村科技园区的6家企业将在三板市场崭新登场,他们依然不能在融资功能方面获得任何突破。

  此前,业界普遍认为三板市场的样板是美国和日本的柜台交易市场(OTC),但三板与二者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不能融资。这正是三板市场发展的掣肘。

  不过,《财经时报》调查发现,参与试点的企业,看重的多是三板未来的新概念,即中国

证券业协会今后可能建立三板通往二板的绿色通道。这意味着,在三板挂牌交易后,未来将可获得升至二板的机会。

  真正的诱惑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三板不能融资,但自三板市场诞生之日起,它就被定位为证券市场的一个“出口”,一个接纳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和从主板退市公司的“垃圾桶”。这使得三板与“融资”二字根本无缘。

  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看来,事实上,在1998年之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两家交易所为龙头、场外的STAQ和NET的交易系统为两翼,以及全国29个交易中心为基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当时已经初具规模。

  但到了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场外市场归属地方政府管理难以监管,中央下令将场外市场全部关闭。

  此后,为了避免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为投资者设立一个出口,三板产生。

  由于这样的原因,多数企业对三板从未“正眼相看”。因此,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三板的试点,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推动过程。在他看来,上至国务院、北京市政府,下至中关村管委会,都十分看重此次试点。

  对于试点企业而言,这样的突破实在令人感到突然。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融资的三板市场对他们究竟有多大吸引力?

  一家试点企业此前曾一直想在主板或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但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幅萎缩,尤其是2005年,

股权分置改革使得
新股发行
被无限期搁置。

  目前,虽然中小企业板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结束,重发新股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即使中小企业板再度启动新股发行,候审公司排队之长可想而知。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证券业协会似乎向试点企业提供了一个“捷径”。早些时候,中国证券业协会曾透露,将来要建立一个从三板到二板的绿色通道。

  在试点企业眼里,这才是三板真正的诱惑。

  但是,如果三板到二板的绿色通道没有建立或三板不启动融资功能,试点的推出对于三板边缘化的状态不会有太大改观。证券业界和试点企业都担心,三板的发展不要最终变成政府的一厢情愿。

  更多的并购机会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目前在三板市场交易的公司普遍质地欠佳,且由于市场规模太小、流动性极差,这使得三板市场的投资风险非常大。

  中关村6家企业的挂牌,能否改善上述状况?

  一位长期投资三板的散户投资者认为,中关村试点企业可能能复兴三板,这是因为,这6家企业普遍质地优良,它们注入三板后,可能会刺激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同时,如果能在三板建立通往二板的通道,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并购、买壳上市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降温中国民营企业赴海外上市的热潮,使部分民企回流。

  此前,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基本丧失,大量企业前往海外融资。但是,美国的主板市场融资门槛高、手续繁杂,这使得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到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下的OTCBB市场买壳上市。

  截至目前,已有70多家中资企业在美国OTCBB市场买壳上市,但最终拿到真金白银的企业并不多。近两年,通过OTCBB成功升板至纳斯达克市场或主板的中资企业有7家,2005年1月至今有4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