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市场坎坷前行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 14:54 《财经时报》 | |||||||||
□ 本报记者 焦强 见习记者 吕文娜 王丽媛 法人股,是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产物,出现于1990年前后。当时,中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因“股份制是否等于私有化”而存在争论,为了维护企业的国有性质,不得已采取了一
短短几年里,中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募集公司群体,鼎盛时期甚至达几千家之多。但由于法人股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法人机构的投资出现了难以收回和无法变现的困难。 “两所两网”格局 于是,建立法人股流通市场的声音日渐高涨,当时的主管部门——国家体改委遂于1992年7月批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主管的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为指定的法人股流通市场。 在STAQ法人股市场运行9个月后,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人民银行联合五家银行、人保公司以及华夏、国泰、南方三大证券公司共同出资组建NET法人股市场,并于1993年4月28日正式在北京开通。 STAQ与NET系统一起,构成了当时中国的场外交易市场。法人股交易一度非常火爆,风头强劲。中国的证券交易场所也出现了所谓“两所两网”的格局(即上交所、深交所以及STAQ与NET系统)。 好景不长。在经历了短暂的火爆局面之后,1993年,中国证券业协会向两个法人股系统发出《暂缓审批新的法人股挂牌流通的通知》。政策巨大的转变使得两个法人股市场掉头向下,法人股交易市场由平稳发展开始走向衰落。 不幸接踵而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大整顿,其矛头直指场外交易市场,“两网”遭到取缔。 1999年9月9日,“两网”正式停止运行。 沦为“垃圾桶” 事情在2001年6月有了转机。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指定包括申银万国在内的6家证券公司,代办原STAQ和NET系统挂牌公司的股份转让业务。 这一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于2001年7月16日正式开办。 虽然在转让次数、转让价格和交易方式上都有很大限制,但投资者手中的股份总算可以合法转让,而不必去“黑市”交易。 2001年底,从主板退市的水仙登陆三板。三板开始承担完善中国退市机制的历史重任。 由于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差,在三板挂牌交易的公司股票不是连续涨停,就是接连跌停。 在经历重组热潮之后,时至今日,尚无一家三板公司实现重组并登陆主板。 进入2004年后,随着退市公司的增多,三板市场的扩容增速,目前,三板市场上的公司共有46家。三板市场上的公司重组也鸦雀无声。 三板也被人戏称为“垃圾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