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权证频道 > 正文
 

重启T+0机构开颜 中小投资者更须谨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21:12 新浪财经

    重启T+0机构最开颜;当日风险放大,中小投资者更须谨慎

  大势所趋还是权宜之计

    对于T+0的回归,市场一度认为可能性很小。

  1996年,为抑制过度投机,T+1写进了证券法

    2001年下半年起,股市步入熊途,中小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进-被套-割肉”几成定律。T+1渐为人所指。

    然而,从2003年

证券法修订开始至二审期间,在外界看来,T+1这一维持了9年的交易制度并无松动迹象。

  尽管在证券法修订稿二审期间已有较强呼声,但彼时市场仍难以相信该法最后会删掉第106条“证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营,当日买入的证券,不得在当日再行卖出”的规定。

  事实上,就二审稿看,管理层无意舍弃T+1。

  10月27日,三审后的证券法修订稿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T+0虽未明文列入新法,但T+1已不见踪影。

  不过,市场并未将此视为利好。次日,沪深两市的双双收阴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笼中新法并未给市场带来太多想象。

  而二审到三审不过两个月,对T+0的态度即由严禁转为了“默许”。

  “应该说管理层考虑推出T+0是为了市场稳定,出发点是好的”。泰阳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向新浪财经表示。

  目前,不少公司股改后出现不同程度贴权。T+0是否属“临危受命”,向威达则未予置评。

  权证热身T+0 机构开颜

    T+0在暖冬里日渐升温。

  现在,谁也不会怀疑T+0结合权证稀缺性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武钢认购证上市交易短短数日连创巨量,交易量直逼深市。

    资深市场人士山东神光创始人孙成钢对眼下此类投机推崇有加,指出没有投机者根本无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而近日,某媒体称一资深股民炒股10载“毫发无损”,介入武权后亏损已愈40万。“T+0在控制了隔夜风险的同时放大了当日风险。”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向新浪财经直指T+0要害。

  向威达建议稳健的中小投资者在T+0环境下“尽可能避免追涨杀跌,不要逢高接盘”。

  市场普遍认为,券商是T+0及创设的最大赢家。

    中信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吕涛向新浪财经表示,T+0对基金也是一大利好。

    向威达补充分析,对基金而言,若某些重仓股得以T+0,则有望活跃股性,增加基金主动权。

  T+0点将

  11月28日,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透露,可能会有一两个领域涉及T+0。市场纷纷猜测,认为沉闷的B股、素有“试验田”之称的中小板均有机会“受惠”。

  事实上,近日中小板已有所表现,而折价严重的

封闭式基金在本月中旬便明显活跃起来。可见上述板块T+0的市场预期相当强烈。

  在向威达看来,T+0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吸引场外资金,激活局部热点,产生鲇鱼效应。基于此,大盘指标股先行T+0的可能不大。而中小板盘子小,适合炒作,且股改已完成,很有希望再度成为试点。

    新证券法正式实施的日期是明年1月1日。谁将T+0,最快1个月后可见分晓。

    拭目以待

    一切均为预测。

    “更公平的交易制度须有更透明的信息披露;如果缺少有效监管,T+0后市场操纵行为只会有增无减。”前述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提醒:“对倚靠中石化等指标股的大盘指数而言,T+0是否能起到提振作用?”

    不过,该人士补充道,“股改这样的‘手术’都敢做,重启T+0根本不足为惧。”

    经济学家韩志国与新浪财经交流此问题时表示“不想多谈”,并随即将话题转移到股改,“股改到今天,关于股改标准有必要再作一次大讨论了。T+0(之类的措施)不会解决问题。”

    而泰阳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的感叹或更能概括目前的市场心态:“(效果)不好说!有待观察。”

    链接:

    在新浪财经今年4月13日至10月10日开放的一项有关证券法修改的调查显示,参加投票的22710位网友中,8480人认为恢复T+0是“最希望看到的证券法修改意见”。

  而在本月23日开始的一项关于T+0的调查中,至今已有4260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3056票赞成交易所恢复T+0交易;52.42%的网友认为T+0最大好处是活跃交易气氛。

  对T+0的呼吁已然盖过其反对之声。(文/新浪财经 广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9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