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公司研究 > 正文
 

关铝股份资金断流 20万吨项目成烂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7:46 中国证券报

关铝股份资金断流20万吨项目成烂尾

  □记者 钱昊 山西运城报道

  谁曾料想,一个被寄予厚望、期待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的20万吨电解铝项目,如今却似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关铝股份(000831)喘不过气来。

  在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关铝股份称:“根据目前电解铝的主要原料氧化铝粉价格上
涨,同时电力涨价等因素,公司预测2005年1—12月份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将超过50%。”去年,公司净利润是6400多万元。

  但事实上,较之氧化铝粉和电力价格的上涨,让关铝股份管理层更心急如焚的是已经试运行的20万吨电解铝项目,因资金原因无法实际投产,不仅成为“半拉子”工程,而且每年还要吞掉公司约2亿元资金,用于偿还贷款利息以及各项维护费用。这对于正处在宏观调控风口浪尖、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的关铝股份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20万吨电解铝项目何去何从?正决定着关铝股份的命运。

  资金断流 20万吨成“烂尾”

  诺大的厂区寂静得没有一丝声音,没有灯光显得昏暗的车间里,一排排电解槽正安静地卧在地上。除了门口两位值班的工人师傅,没有工人上班。

  10月下旬的一天,冒着霏霏秋雨,记者驱车前往坐落在山西省运城永济市的关铝股份电解二分厂,即20万吨电解铝项目所在地,这里离关铝股份本部所在的运城解州镇不到40分钟的路程。厂区外的马路修得非常宽阔、平坦。但是,当汽车驶入厂区大门,映入记者眼帘的却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诺大的厂区寂静得没有一丝声音;塔架、砖石堆、杂草丛随处可见;一座办公楼模样的建筑,仍旧裸露着钢筋水泥的外表……这一切,都显示这里还是一个未完工的工地。

  驱车往里走,便看到一座长达近1公里的崭新厂房,这便是20万吨电解铝项目的主体工程电解车间。走进去一瞧,没有灯光显得昏暗的车间里,一排排电解槽正安静地卧在地上。据介绍,这里所采用的300KA大型预焙槽,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发的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节能、环保槽型,由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设计,属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整个空旷的车间里,除了门口两位值班的工人师傅,没有工人上班。他们告诉记者,由于没钱,工程还没建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工投产。现在就是看着这些设备,做好维护保养的工作。有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设备由于已经试产,一旦停下来就全毁了,所以还得定期保养。因为电解铝一旦停产,再要重新启动,就要更换电解槽的内衬材料。以年产20万吨280KA的大型槽为例,如果彻底停产再启动,仅内衬材料更换就要耗资1.2亿元左右。

  眼前的这一切,对于关铝股份的员工而言,在两年前是绝对想象不到的,当年项目试投产仪式的盛况至今还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2003年11月26日,正是在这里,关铝股份举行了20万吨电解铝项目调试运行典礼,时任山西省省长刘振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等出席。山西省内的媒体评论说,“随着刘振华省长按下启动电钮,中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基地宣告诞生”。典礼上,公司董事长许复活踌躇满志,表示这将“真正实现做大的目标,并为做强、做优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然而,美好的愿景如今似成泡影。

  在运城采访期间,但凡与当地人聊起关铝股份,记者几乎都会听到类似于“关铝20万吨项目生不逢时,赶上了宏观调控”这样的话。

  还是在2001年,公开发行股票上市3年后的关铝股份决定在原有11万吨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筹建2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为22万吨)的电解铝生产系列及相应的烟气干法净化设施,总投资额23.8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铺底流动资金1亿多元。全部达产后,关铝股份的电解铝生产规模将达到33万吨,成为国内单产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基地。

  当年,该项目获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关于下达2001年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第六批国债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批准。这样,关铝股份可以拿到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10亿元贴息贷款。

  公司认为,除这10亿元国债贴息建设资金外,还可以通过增发股票解决部分项目资金,再加上公司是银行“AAA”级信用企业,其余不足的建设资金可通过银行贷款及其他融资方式解决。

  随后,关铝股份从当地几家银行顺利筹到了9亿元贷款,而且都签有合同,约定20万吨项目建成后,这几家银行还会继续提供流动贷款。

  2002年7月,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整个项目投入18亿元,其中贴息贷款资金9.2亿元,银行商业贷款资金9亿元。整体工程建设进度已完成了85%以上,主体工程如电解车间、配套的变配电系统已基本建成。预焙阳极系统、氧化铝贮运系统等工程,以及铁路运输、仓库等辅助生产系统尚待建设。

  但是,从2003年开始,特别是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针对铝行业投资过热的情况,接二连三出击政策组合拳:从政策舆论引导到强化环保约束、调整进出口政策、提高并实行差别电价,直至项目审批设限、信贷控制,其力度之强、密度之大、参与部门之多着实令人惊叹。

  对于关铝股份当时已经进入后期建设的20万吨项目而言,真正造成巨大杀伤力的正是银行信贷的紧缩。2004年一年,电解铝企业几乎不能从银行获得新的贷款,并被要求在年底前偿付所有短期贷款。关铝股份一位高管人士告诉记者,“从2003年底,银行就不给公司任何贷款了,还老催着我们还以前的钱。”

  另一方面,关铝股份打算通过增发新股募集近7亿元资金,用于20万吨电解铝项目建设的努力一直未果。增发不超过1亿股A股的方案,自从公司2001年度股东大会批准之后,已连续4次被推迟。前3次,据公司有关负责人士讲,是因为碰巧赶上中国证监会发审委换届。而最近一次,是在今年年初。根据公司发布的公告,“由于预计公司2004年度的业绩达不到增发条件,因而董事会取消了原定于3月28日召开的以审议公司继续实施增发A股为内容的股东大会。”

  后续资金迟迟未能到位,20万吨电解铝项目处于停建状态,不但未能发挥预期效益,而且还必须支付前期投入的18亿元资金的利息。据测算,这笔费用一年近2亿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仅以2004年的财务数据为例,关铝股份主营业务利润不过2.3亿元,净利润才6400多万元。

  高速扩张 关铝背上包袱

  业内专家认为,当时在对该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时,过分侧重于静态分析,忽视了对原料价格、电力供求、国家产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动态把握。

  关铝股份陷入如此困境,难道仅仅是因为宏观调控?痛定思痛,并不尽然。也许,宏观调控只是一个外因。

  根据记者从关铝股份以及运城市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初促成20万吨电解铝项目上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关铝股份想借此实现规模经济;二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

  如今位于运城永济市的20万吨电解铝项目所在地,原先是兵器工业部的575厂。这家兵工企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处于停产状态,后来被国务院列为破产试点企业。2001年,575厂政策性破产后,为了安置原有的几千名职工,运城地方政府决定让关铝股份收购其破产资产。

  575厂的占地面积非常大。关铝股份认为,可以利用这块地方,在公司原有11万吨电解铝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再建一个20万吨项目,以达到世界电解铝企业通行的30万吨经济规模。“毕竟,电解铝行业发展的关键是靠规模。”公司一高管向记者解释说。

  地方政府之所以会挑中关铝股份收购575厂,一方面是因为关铝效益不错,有这样的实力;另一方面,有分析认为,是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据测算,电解铝项目每投资1亿元,投产后每年可增加工业总产值2.5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增长0.7亿元,还可较大幅度地增加税收。

  从大的背景看,2000年—2003年期间,正是我国电解铝产能迅猛扩张的阶段。当时,全球氧化铝供应过剩,价格仅在2000元/吨左右;国内电力供应过剩,许多电厂因有电难“卖”而烦恼,部分地方针对用电大户出台了优惠电价政策。根据静态测算,当时电解铝各项成本加起来每吨不足1万元,而市价为每吨13000—14000元。与此同时,原国家有色局及有色金融三大集团解散,大多数央企划归地方管理,地方政府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从用地等多方面鼓励对当地GDP拉动作用大的电解铝项目新建和扩建。截至2003年底,国内电解铝的产能已达830万吨,大大小小的铝厂有150多家,而全球一共才250家。

  正是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促使关铝股份再一次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兴建于1987年的关铝股份,其前身为解州铝厂,用了近10年时间,才在1996年建成了3.3万吨电解铝产能。1998年组建股份公司、股票发行上市。随后,从1999年至2000年,仅用不到2年时间便形成了11.3万吨产能,规模跨入全国前列。而2001年决策、2002年上马的这一20万吨项目,将使其电解铝产能跃居全国第一,达到33万吨规模。

  就在关铝股份上马20万吨电解铝项目之际,2002年,运城市出于城市发展的考虑,打算搞集中供热,这就需要上2台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由于财力有限,地方政府再次将目光投向关铝股份。按照当时非常流行的打造“煤—电—铝”联营的产业链模式,运城市政府希望由关铝出资,兴建电厂,既可用于其原有的11万吨电解铝产能的生产、降低成本,同时,也为城市集中供热做贡献。

  就这样,由关铝股份的控股母公司关铝集团承担的热电厂工程紧跟着20万吨电解铝项目同期上马。

  电厂项目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后,原定的15亿元配套资金一直未到位。关铝集团便自筹9亿多元投资建电厂。但是,后来赶上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国家经贸委撤销,有关电厂立项的所有审批职能并入国家发改委。发改委表示该电厂项目需重新履行审批程序。之后,因为国家对电解铝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电厂项目一直未获立项批准,如今也成了“半拉子”工程,9亿多元打了水漂。

  “两个项目同时兴建,现在看来,确实超出关铝自身的经济实力了。”运城市经委一位负责人这样评论。“2002年一年,关铝的扩张速度太快了。如果不建电厂,也许还能腾出手来,先把20万吨电解铝项目建成投产。”

  但是,在一些专业人士的眼里,即便是20万吨电解铝项目,对于关铝股份而言,决策时也未必就非常审慎。

  关铝股份曾就20万吨电解铝项目的可行性做过研究。在其可行性分析报告中,突出了原料和地缘优势。山西省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已探明贮藏量为全国第一。中国铝业下属的山西铝厂,是亚洲最大的氧化铝厂,与公司同处运城市,相距仅百余公里。另外,山西省煤、电资源丰富,这将使公司电力成本优势和电解铝生产成本优势更加突出。

  可行性分析报告还对20万吨项目的经济效益作了分析:假设铝锭价格15400元/吨,氧化铝价格3200元/吨,电价0.3元/度,不考虑利息费用因素,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年新增销售收入272443.11万元,新增利润总额28876.13万元,所得税9529.12万元,税后利润19347.0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10.63年(含建设期),财务内部收益率9.22%。

  一言以蔽之,此项目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财务预期乐观,似乎没有理由不上。

  实际情况果真如此乐观吗?

  山西省冶金行业管理办公室的一位专家指出,虽然说山西的氧化铝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位,但主要产自中国铝业下属的山西铝厂。而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山西铝厂生产的氧化铝产品要供全国市场,本省电解铝企业很难从那里获得氧化铝,只能依靠进口。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关铝股份为了20万吨生产项目竣工,从澳大利亚通过长期订单低价进了一批氧化铝作为备用原料。

  那位专家还分析说,尽管山西号称电力大省,但也存在电力紧张的状况。以往的电解铝用电价,全国平均水平为0.30元/度,电解铝第一大省河南为0.28元/度,山西平均为0.35元/度。在2004年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之后,电解铝作为高耗能行业,所用电价又有所提高。这样算来,山西用电平均价格大约是0.50元/度。而电价0.35元/度是公认的电解铝企业的临界点,超过这一电价水平,企业的生存就面临危机。

  据熟悉运城地区情况的人讲,对于关铝股份而言,电力紧张更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20万吨新增生产能力意味着需年新增供电28亿千瓦,这是关铝股份原用电量的2倍。关铝股份所处的运城市,是山西省缺电最严重的地区,全市用电最大需求达到265万千瓦,而实际供电能力仅为135万千瓦,缺口高达130万千瓦。尽管关铝股份是该市的重点企业,但如此巨大的用电量,单靠当地是难以保证的。

  业内专家认为,关铝股份当时在对该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时,过分侧重于静态分析,忽视了对原料价格、电力供求、国家产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动态把握。所谓时移事变,眼下氧化铝的市场价格一直呈攀升状态,超过了4000元/吨。每生产1吨电解铝需要2吨氧化铝,需要支付的氧化铝费用在8000元以上。同时,1吨电解铝要消耗1.4万—1.5万度电,按照每度电5角钱计算,需要7000元的成本,而目前市场上每吨电解铝的售价为1.5万元左右。如此算来,关铝股份20万吨电解铝项目既便现在完工投产,也几无利润空间。

  乘虚而入 中国铝业欲吞关铝?

  据悉,目前正在考虑的合作方案是,由关铝股份与中国铝业共同组建一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关铝股份以20万吨项目作为出资,在新公司中占49%的股份;中国铝业以现金出资,在新公司中占51%的股份。

  如今的关铝股份,可谓四面楚歌:针对电解铝行业的宏观调控,至今仍未有丝毫放松的迹象;占生产成本80%的氧化铝与电力的价格,仍旧高企不下;20万吨电解铝项目像一张血盆大口,还在不断地吞噬着公司的资金。

  关铝股份之所以还能硬挺着,没有出现账面上的亏损,据知情人士透露,是因为公司将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氧化铝粉转手,高价卖出赚了钱。

  记者在运城采访时听说,迫于无奈,关铝股份曾经号召公司全体职工筹款,要求高管每位出资5万-10万元,职工每人出资1万元。但是,这不过是杯水车薪。甚至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专门负责解决资金问题的副总费尽周折,要回2亿元应收款打到公司账上,可没等他人回到公司,这笔钱已被用得一分不剩。而地方政府苦于财力有限,无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万吨项目,今年一定要想办法把它盘活。”公司一高管向记者表示,这已是摆在关铝股份面前的头等大事。

  运城市经委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从关铝到市里,都非常着急,方方面面都在想办法。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走联合的路子,与中国铝业合作。”

  中国铝业要来收购关铝的消息,已在关铝股份的职工中传开。

  凑巧的是,记者在运城采访的那几天,中国铝业从北京派来一个由七八个人组成的小组,就20万吨电解铝项目与关铝股份展开了新一轮谈判。

  不过,据知情人士讲,双方已进行了一年多的谈判并不顺利。原因是中国铝业提出的合作条件非常苛刻。在与关铝股份以20万吨电解铝项目作为出资共同组建的新公司里,中国铝业现在只愿意拿出2亿元现金,并且要取得控股权。

  据悉,双方目前正在考虑的合作方案是,由关铝股份与中国铝业共同组建一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关铝股份以20万吨项目作为出资,在新公司中占49%的股份。中国铝业以现金出资,在新公司中占51%的股份。

  在运城期间,记者还从当地出租车司机那儿听到不少有关中国铝业与关铝股份的“前尘往事”,真可谓“造化弄人”——

  2001年,中国铝业组建的时候,最早想到的发起人就是关铝股份。但当时的关铝股份正处于蓬勃的发展阶段,不愿意加入其中。此乃双方的过节之一。

  前几年,氧化铝价格低迷,中国铝业在运城河津市的山西铝厂希望将所产的氧化铝卖给关铝股份,但关铝股份嫌其质量、价格不如澳大利亚进口的氧化铝,硬是不要。山西铝厂甚至提出不要钱先拉走,但关铝股份仍不为所动。此乃过节之二。

  当地有人说,难怪中国铝业这回将价格一压再压,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种种迹象表明,此番中国铝业对于关铝股份的20万吨电解铝项目,应是志在必得,因为这是其打通氧化铝和电解铝产业链的内在必然要求。

  行业专家指出,铝行业的利润周期是在电解铝和氧化铝两者之间的“钟摆”运动。从目前的情况看,作为铝业生产商,中国铝业的利润分布十分畸形,62%为氧化铝,37%为电解铝。而氧化铝毛利率为46%,电解铝的毛利率却仅为0.08%。中国铝业已垄断国内98%的氧化铝生产,产量达850万吨,而电解铝生产仅为134万吨。

  2004年全球氧化铝总产量为5680万吨,其中60%的氧化铝产量,都在氧化铝、电解铝生产的一体化公司内消耗。这样的一体化公司,可于产业周期在上下游间浮动时,确保公司的平均利润。世界前三大铝生产商美国铝业、加拿大铝业和俄罗斯铝业的氧化铝与电解铝产能比分别为4.25、1.75和1.17,而中铝的产能比为6.34,远高于国际同行。

  今年9月25日,中国铝业山西铝厂80万吨氧化铝、28万吨电解铝、2组30万千瓦机组的电站项目相继建成,标志着山西铝厂“铝土矿—氧化铝—电—电解铝”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而从扩大电解铝规模的战略部署上讲,利用当前极为有利的时机,将处在同一地级市内的关铝股份20万吨电解铝项目纳入囊中,无疑是中国铝业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也就在前不久,中国铝业就对外宣布,将在年底前落实1—2个包括A股公司在内的收购项目。

  “中铝不会满足于20万吨电解铝项目,最终的目标恐怕还是整个关铝股份。”有人士作如此揣测。

  中国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向记者透露,不久将公布实施的《电解铝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将从政策上促进更多的电解铝企业兼并重组。

  关铝股份如能与中国铝业合作成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20万吨电解铝项目亦会很快盘活。只不过,关铝股份走到这一步,付出的代价太为沉重!

  相关报道:

  记者手记 关铝股份就被逼到了生死一线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