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股市为外资商业添翼 百盛上市融资提上日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 20:23 《财经时报》

  在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在股权、开店数量和区域上已无禁忌,资本市场则为他们的扩张进一步添火加柴

  □ 本报记者 姜雷

  百盛商业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潜行十余载,在市场布局已显出大模样后,开始在资本
市场发力。如果一切顺利,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百货股将在本月底挂牌。

  百盛,这家被中国消费者熟知的百货店,其血统是不折不扣的外资企业。百盛隶属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简称金狮集团),自1994年百盛以合资企业身份进入中国后,在26个城市经营39家百货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外资百货零售企业。

  在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在股权、开店数量和区域上已无禁忌,资本市场则为他们的扩张进一步添火加柴。钱多从容,百盛日后对旗下门店的整合也将更显章法。

  高派息引人

  11月17日,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3386,HK简称百盛)公开招股。拟以每股8.4至9.8港元的价格,发行1.656亿股份,募集资金13.91亿至16.23亿港元。

  眼下并非上市好时机,港股市场遭遇IPO寒流,多只新股认购情况欠佳,百盛却逆流而上。为吸引认购,百盛提出未来每年派息比率将不低于50%,并预测今年盈利将增长43.2%至2.42亿元人民币。

  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业认购了百盛5465万股新股,谋得9.9%股权。国库控股是马来西亚

财政部的投资旗舰,这也为百盛平添底气。

  1999年之前,百盛一直着力于华东、华北地区发展,随后开始涉足华南,并在全国全面铺开。在2003年,金狮集团董事长钟廷森曾表示,百盛计划在五年内将中国境内的百货店网点发展到300家。

  但事实证明,百盛在中国内地的持续扩张给其资金、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003年底,百盛在广州的两家合资企业相继遭遇关门的命运。这也使其减缓了扩张的速度。2004年,百盛的目标变为2008年前,在中国开出100家店。在金狮集团的零售业务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利润占了80%。

  金狮内部人士表示:我们察觉到内地零售市场的成长率很快,因此积极计划增设分店的数量,以提高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百盛上市融资提上日程。

  今年以来百盛就一直为其在香港上市做准备:减缓了持续的高速扩张速度,加强对门店、品牌和定位的调整。

  金狮集团董事连寿礼表示:金狮希望通过进入香港股市,筹措扩大中国业务的资金,同时释放在百盛的投资,将后者打造成一个中国零售业务的自主集团。

  此次百盛首次IPO,其中1.104亿股为新股,90%为配售,余下10%在香港公开发售。通过配售,大股东金狮集团对其的持股量,将由100%降至65.5%~70%,从中套现5940万至6940万美元。

  金狮集团则表示:将把所套现的约10%资金,用来支付不久前在中国收购11家百盛分店的部分收购价,同时,要在3年内将目前39家分店扩充到至少80家。据预计,百盛上市后的市值可达46亿至53亿港元,而每家新增分店的投资则约合3510万港元。

  招股书显示,百盛计划融资资金将包括几个用途:其中约4.81亿港元将用于未来2-3年收购,主要是10-14家零售面积约2万-3万平方米的百货店;约2.4亿港元用于未来2-3年在主要城市开设百盛新店,在5年内实现百货店数目成倍增长;约1.92亿港元用于现有店铺的翻新工程;另外约1900万港元用于提升公司的资讯科技系统等。

  风险

  截至今年6月底,百盛的年度纯利润为1.35亿元,净资产7.07亿元。

  百盛相当看好2005财年表现,预估净利润可增长逾90%,至2.86亿元。据此,百盛的市盈率介乎16.9至19.7倍。

  但风险依然存在,现阶段百盛经营收益大部分依靠北京、上海分店。截至到2005年6月,来自北京和上海门店的销售收益占集团经营收益总额的52%。

  事实上,金狮集团通过收购并入百盛的门店,多处于国内二、三线城市,利润微薄,且流动负债高。一旦这些资产与原集团资产合并报表,在短期内对百盛的盈利和资产净值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时,百盛接近80%分店物业属于租赁物业,租金占营业额7%至 8%,租金成本达到了3530万,占年度经营收入总额的7%。

  法律方面的风险也值得关注。由于百盛多数店面是租赁而已,其中产生不少法律纠纷,也将有负面影响。北京海淀分公司占用农业用地一案,就令百盛被迫考虑搬迁事宜。而更多的业主提押、房产手续不全等隐性风险就近十例。

  背后的支持

  企业的风险难以避免,但背靠大树好乘凉。大股东金狮集团是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的工商集团。业务范围囊括制造、贸易、零售、

房地产、金融服务与资讯科技等领域。

  从1991年开始,金狮集团就进入中国的啤酒业、汽车制造和零售业。在鼎盛时期,金狮集团有近60项中国投资,总投入资金超过10亿美元,业务遍布各省。

  进入2000年,金狮逐渐缩短在华战线,从汽车、啤酒业退出,将主营方向定位连锁百货业。

  而国库控股认购9.9%也有玄妙。香港股市规定,若单一股东持股超过10%,将被视为战略持股人。而上市公司必须有25%公众持股量。9.9%的持股量,既未踩到成为策略性股东的红线,又帮助百盛满足公众持股额。

  这么做,在于刚起步的百盛,无意将

蛋糕多切给公众股东,保持尽量多的私有股权,待公司成长后,拥有更多或增发或转手的筹码。

  链接

  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是马来西亚财政部的投资旗舰,这也为百盛平添底气。此前,国库控股的海外投资案,大部分都集中在金融银行和电讯业,此次是其首次投资百货业。这也标致国库控股的多元化海外投资策略转向,即从投资地缘接近的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朝中国内地和香港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8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