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银行头疼股市风险防范 资金入市还需等待时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 10:12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钟恬

  近来,银行资金是否应该加快入市这一话题重又引发了业界的遐想。

  日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为银行资金合规入市创造条件,以连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而新颁布的《证券法》则将“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修订为“依
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禁止违规资金流入股市”。

  不过,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及业内人士均表示,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但银行资金入市时机还未成熟。

  风险之忧

  “试想,在目前有关法规政策还没配套、未到位的情形下,让证券公司向银行贷上上亿元资金去投入股市,会有哪个银行行长敢批呢?”

  11月4日,在本报记者问及目前是否是引导银行资金入市的时机时,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副所长刘勘认为,目前银行还面临呆坏账、资本充足率等问题,自身如何化解金融风险还是一大难题,如果进入股市走得太快,只会放大其经营风险。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日前指出,银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互动机制的研究,拓宽银行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途径。包括加大信贷资金支持证券市场的力度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建军则认为,银行介入券商融资业务并不是特别新鲜的事,口子打开了,配套设施完善了,为其入市提供了可能性,至于入不入还要看银行自身状况。

  其实,去年底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行动,对《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做了修改,从而拓宽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融资的渠道。

  但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同业部人士告诉记者,这一业务在银行中受到冷落。“股票价格天天波动,如何防范风险是银行很头痛的事。”

  他认为,由于银行对股票的价值认识不清,认为风险过大,因此缺乏拓展这一业务的热情。“银行贷款一般都是先评级、再授信,但现在能达到贷款评级标准的券商很有限。”

  事实上,许多证券公司真正的困难并不在于资金的缺乏,而在于资金管理效率低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就指出,部分问题券商接二连三出现的一系列资金链危机的现象,并不是证券公司本身资金短缺,主要是由一些违法违规的操作导致的。

  范建军认为,银行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加上对不良资产反弹的担心,银行不应该承担过多的贷款责任。

  需培育适宜环境

  “如果能让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的资金互相融通,让市场上原先被说成是非法、违法的融资行为合法化,证券市场中的资金成本就会下降,这对股市是有好处的。”一位证券行业人士说。 

  事实上,混业经营已经开一道口子。过去实行严格分业经营的做法在实践中已经开始被突破,在集团控股下分设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模式早已形成,而且商业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也已经在试点了。

  有专家认为,对处于改革关口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实行多元化经营有很重要的意义,包括开展证券业务。但要明确的是,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并不是仅仅直接投资证券或实行证券贷款,也并不是以为股市提供资金为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发挥资产、负债的效用,赚取最大的利润。否则可能会加重股市过度投机的风险。

  范建军表示,目前可大力发展融资融券这些证券信用业务,这对改善券商资金流动性有好处。而银行入市还有风险,要看准时机,该进入时才进入,否则就是把银行往火坑里推。

  刘勘指出,我国商业银行过多承担了为国企改革服务、承担国家

宏观调控政策载体的功能,这一定位不转换,银行自有资金就不可能进股市。

  “银行资金与股市如何实现双赢,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本主义股市搞了这么多年,都未能找到有效的防火墙。中国股市的条件更是远远没成熟,目前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于银行自有资金何时进入股市才适宜,刘勘表示还不能确定,因为有关法规政策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培育过程。“社会生态环境发育、发展至相对成熟的程度,不是两三年时间就能完成的。”

  (证券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5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