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淡马锡入股中行或存变数 外资布局中资银行悄然生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 07:44 中国证券报

  记者王妮娜 北京报道

  银监会首次明确对战略投资者的原则和标准,将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推到一个微妙的境地。与此同时,一些外资银行表示,银监会首次明确定义战略投资者,将对他们布局中资银行业的入股策略产生重大影响。

  淡马锡入股中行尚未获批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昨日证实,目前淡马锡入股中行的交易尚未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行36.75亿美元。”唐双宁说。而根据此前中行披露的信息,截至10月6日,共有四家战略投资者以67.35亿美元购得中行21.85%股份。其中,淡马锡在8月份以31亿美元购得中行10%股份。根据入股比例,淡马锡有望在中行董事会拥有席位。

  在唐双宁列举的中行投资者名单上,淡马锡的缺席,增加了中行战略引资工作的变数。中行行长助理朱民对记者表示,淡马锡对于中行来说是战略投资者。但是,此次交易尚未获得股东大会批准。这一表态进一步显示了淡马锡投资中行的不确定性。

  近来淡马锡在中国屡次以大手笔投资银行业。目前,它在中国民生银行持有4.55%股份,有消息称,淡马锡希望进一步增持。此外,淡马锡在建行持有5.1%股份,并向建行派驻一名董事。如果此次入股中行最终获批,淡马锡在中国入股的银行将达到3家。

  中行内部人士表示,在唐双宁提出的战略投资者五标准中,明确外资金融机构战略入股中资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这意味着淡马锡很可能面临减持股份或退出投资的选择。

  外资银行明确入股预期

  对于加紧布局中国银行业的境外机构,银监会对战略投资者的此次表态,明确了他们投资中资银行的市场策略。

  新加坡星展银行全球金融市场董事总经理冯孝忠说:“以前外资银行老在犹豫投资三家还是五家,有了这些标准以后,就不会乱投,而是集中资源优选少数对象。”他介绍,外资银行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拥有全国性牌照的中资银行。有的银行采取撒大网的策略,购入多家银行股份,随后从中“养大”一家银行,现在看来,这种策略行不通。

  这显然符合监管当局的政策逻辑。唐双宁认为,一家战略投资者投资两家以上同质中资银行时,很可能使得被入股的中资银行有同样的业务结构或客户群体,从而出现利益冲突、关联交易。他担心,这会损害市场的公平和效率。

  “对于还没有投资第二家中资银行的机构来说,就要想清楚了。”冯孝忠肯定了明确预期对中外资银行合作将带来的双赢。他认为,数量限制将加剧外资银行对优质中资银行的竞争,“对于中资银行来说,拥有全国性牌照的商业银行叫价就更高了。”

  监管部门的政策信号在市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记者询问香港汇丰银行主席郑海泉,是否有意增加投资中资银行的数量,他立即表示:“我们没有计划投资其他中资银行,我们只要集中精力和现有合作伙伴拓展业务就好了。”目前汇丰在交通银行和平安银行分别持有10%以上的股份。

  战略投资者定义存争议

  对于银监会列举的战略投资者原则,一些外资银行表示了不同看法。荷兰银行环球金融机构部副董事长Samuel Z a v a t t i 认为,判断对方是不是战略投资者,需要长期观察做出判断。

  “你花了多少钱购买了多少股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投入资源、人力、技术,进入组织的不同层面来帮助入股对象转变经营机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耐心和精力。”Samuel 说,由于对战略投资者有着不同的定义,他宁愿用专业投资者来形容目前入股中行、建行的外资金融机构。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区总裁马克·普瓦耶认为,考量战略投资者的标准,入股对象的数量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持股比例。他认为,中国银行业在2006年年底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机构有望将他们在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提高到25%至50%。

  Samuel Z a v a t t i 表示,战略投资者持有的股权比例要足够高。“这样他们就必须投入大量资源。提供一流的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经营效率,以及产品创新。”

  然而,从监管部门传出的信号表明,尽管就持股比例不宜过低这一点,中外方存有共识。但是,股权比例上限究竟为多少合适,二者显然存在争议。唐双宁明确表示,从国家利益看,要保持国家对大型银行的绝对控股。

  中外方更大的共识在于,肯定战略投资者必须有助于完善中资银行公司治理和决策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问题是,筛选的标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正如Samuel 说,这需要时间去考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