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底部抗战史能否再克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11:11 每日新报

  北京首放

  以史为鉴,方知未来。随着最近股指出现反复下跌,尤其是股指再次跌破1100点后,大有再次出现考验1000点的态势。由此也引发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反弹结束,股指将重新回到千点之下,一种是调整属于正常,随后将再次爆发强劲上涨行情。那么,这两种相反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呢?股指后期运行又会朝哪个方向演变呢?我们认为,要客观
就此作出一个较为科学的判断,最重要的是要抛弃短线视野,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尤其是要对1997年以来长达8年的股指底部抗战历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股指趋势、千点支撑等战略性问题有一个清醒的判断。

  历史回放一:千点保卫战一度硝烟四起,但结果是锤炼出跨世纪“ 5· 19”大牛市。

  经历了 1996年的大牛市之后,从 1997年到1999年的两年时间内,股指基本呈现反复探底走势,并出现过三次考验1000点的大跌走势,一次是 1997年 9月份,股指最低下探到1025点,随后出现大幅反弹,一次是 1998年8月份,股指第二次下跌到 1043点,一次是 1999年 5月份,股指第三次下探到1047点,此时市场极度悲观,不少人士看到800点、 700点,但随后股指并没有大跌,而是在一片悲观中爆发著名的“ 5·19”大牛市。

  客观而论,当时股指之所以出现多次下探1000点,并引发多方展开千点保卫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1996年股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为了防止股市过热,管理层首次提出1997年是防范风险年,并相继采取了违规者禁入股市、印花税上调、严禁国企和上市公司炒股、禁止银行资金入市、严厉打击投机行为等。所有这些都是导致股指多次考验千点的主要因素,但就是在这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股指并没有跌破千点,多方的千点保卫战最终大获全胜。

  历史回放二:千三

神话多次上演,多方多次在该点取得保卫战的胜利。

  最著名的当属“ 6· 24”短线井喷行情以及 2003年的 1307点行情了,以至于最近几年许多投资者都产生了千三情结。2002年1月份,股指下探 1339点,随后强劲反弹; 2003年 1月份,股指再次下探 1311点,随后也强劲反弹;2003年11月份,股指第三次下探 1307点,当市场普遍认为 1300点必失无疑时,却爆发了一波极为凌厉的阶段上涨。

  股指多次考验千三的原因相对较为简单,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外界环境也非常有利。股指反复考验千三的主要因素除了前期涨幅巨大外,更多与市场自身建设有着直接关系。自从2001年开始,证券市场再次重申监管、整顿,对于各种违规行为给予极为严厉的打击,庄股时代宣告走向了灭亡,一系列重大制度性建设步入实施阶段。这既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也是构筑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股指也在1300点多次产生阶段反弹,也没有轻易跌破1300点,千三底部保卫战依然演绎了多次激动人心的历史。

  历史展望:千点支撑初步得到确立,多方成功克隆前两次底部保卫战历史机会极大。

  仔细比较分析目前的千点意义,我们认为这与 1997至 1999年千点底部保卫战、2001至2004年千三底部保卫战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巨大差异。从相同性来讲,底部保卫战发生的前提都是股指曾经出现长期下跌。“5·19”行情爆发前股指调整了将近 2年的时间,跌幅为 32%; 2001年至 2004年期间,股指调整时间更是长达3年,调整幅度也高达42%。而最近股指下跌到 998点时,调整时间达到了 4年多,下跌幅度也达到了55%,这无疑为股指反弹创造了历史机会。

  从不同性而言,目前环境是前两次都无法相比的,现在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也是空前的,最大的标志是市场得到较好的规范。为了确保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管理层相继推出系列重大利好,自然包括

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实施,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而修改后的
证券法
的即将实施,在市场定位、放宽资金入市限制等方面也获得重大突破,所有这些都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股指不但可以克隆千三神话,使得千点成为股指多次反弹的支撑点,还可以克隆“5·19”千点大底神话,使得股指在千点附近构筑一个全新的历史大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