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宏观研究 > 正文
 

2006年中国行业发展格局展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08:12 中国证券报

  高增长行业明显减少,产能过剩矛盾加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课题组

  内容提要

  2006年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仍较为乐观,但比2005年偏紧。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投资需求的回落,将会使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明显加剧,企业盈利空间将因此而缩小;另一方面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供给能力的提高、煤电油运紧张状况的缓解,又会给众多的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2005年以来,宏观环境的变化和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深刻地影响到我国行业运行的格局。原材料供应环境及价格变化、投资需求的回落、

汇率制度的改革及演化,在改变着我国行业运行基础的同时,也使2005年行业运行的格局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从2005年1-9月的趋势看,资源型、瓶颈型行业继续成为行业运行中的亮点,消费品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高度关联的钢铁、建材、机械等投资品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2006年,近几年投资形成的产能将逐渐进入投产期,生产能力和总供给将进一步扩大,而在总需求尤其是外需的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一些行业的发展将面临生产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工业行业效益整体上将趋于下滑,行业之间的分化将进一步显性化。

  2005:多数行业利润增速呈现高位回落

  宏观调控”有保有压”,行业投资冷暖不一2005年以来,国家继续实行了”有保有压”的行业调控政策,在严格控制房地产、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投资的同时,加强了对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及部分服务业等薄弱行业的投资。2005年1-8月累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1150.9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降幅最大的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类行业,一是投资明显过热的建筑和房地产业。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钢铁、水泥行业。三是前几年投资增长过度的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四是受资源约束和成本压制的航空、木材加工行业。

  与此同时,一部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适应市场热点切换的行业的投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一是铁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等国民经济中的瓶颈行业。二是部分资源约束型行业。三是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食品和服务业。四是具有自主创新意义的部分装备行业。

  上游行业的成长性普遍好于下游行业,消费品行业的稳定性强于投资品行业

  1-8月份,受宏观调控政策和成本推动的影响,工业行业效益出现系统性回落,利润增长速度稳中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下同)实现利润86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373亿元,同比增长53.1%。

  2005年1-8月累计,利润增长50%以上的业绩优异行业共有6个,占39个工业大类行业的15.3%;利润增长在30-50%的业绩较好的行业共有9家,占比23%;利润增长在10-20%的业绩一般的行业共有13家,占比33.3%;利润增长在0-10%的业绩较差的行业共有4家,占比10.3%;利润增速下降的行业共有7家,占比为17.9%,其中,出现全行业亏损的行业有两家。

  多数行业利润增速呈现高位回落趋势,高增长行业数量明显减少

  与上年同期相比,利润增幅明显提高的行业只有11个,占39个工业大类行业的28.2%。

  在利润增幅下降的行业中,前几年一些高增长行业因外部环境变化,不但高增长的光环已经退出,而且个别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境况。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产品售价下降的双重挤压,1-8月累计,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利润虽然同比增速达到28%以上,但增幅较上年明显缩小,对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贡献有所下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一2004年的利润增长大户更是沦落为亏损状元,1-8月累计亏损近80亿元。通过对利润增幅下降的十个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2004年的很多高增长行业已显出疲态,业绩增长已经大不如前。

  出口成为经济的重要拉动力,重工业出口增速明显加快

  在部分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出现倒挂的情况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开始把发展的视角扩展到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传统的纺织服装、家具、皮革、家电等行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石化、钢铁、水泥、化纤、造纸、船舶等行业的出口异军突起,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新生力量。2005年1-8月累计,在出口交货值增幅前十位的行业中,重化工行业就占据了四个席位。

  此外,在部分重化工行业中,虽然1-8月累计整个行业的出口增长不是十分明显,但其中的一些子行业的出口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炼钢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33.9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8.86个百分点,非金属制品业中的水泥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0.0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2.6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8.7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25个百分点。重化工行业出口的增长,一方面说明,在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的阶段后,我国部分重化工行业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实力,另一方面又加剧了资源紧张的矛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了较大的压力。

  2006:部分工业产能过剩矛盾明显加剧

  从行业运行的国际环境看,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世界贸易增长率略高于2005年,从而对一些出口性行业构成支撑,但高油价和国际贸易摩擦也增加了我国一些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不确定性。从产业运行的国内环境看,2006年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仍较为乐观,但比2005年偏紧。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投资需求的回落,将会使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明显加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各行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国际石油和其它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会增加部分行业的成本上升压力,企业盈利空间将因此而缩小;另一方面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供给能力的提高、煤电油运紧张状况的缓解,又会给众多的行业带来新的政策和市场机会。

  能源类行业紧运行的局面有所改善在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期的同时,中国也开始进入了资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期,对以石油、铁矿石为主的国际初级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并引起国际市场的强烈反映,带动了一些资源类产品价格的上升。无论从工业化进程还是从消费升级的背景来看,我国对资源的需求都已进入持续上升的阶段。资源的供给和节约利用,已成为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为应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瓶颈,一方面我们将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减少资源消耗,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约束;另一方面,将立足国内市场和资源,继续加强对能源原材料的投资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能源类、基础原材料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采掘业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行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同时,一部分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将逐步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但是,投资、出口增长速度的回落,也会牵制资源类行业的发展。总体上看,2006年能源、原材料工业将继续是国民经济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但增长幅度将会比2005年有所放慢。

  从具体行业看,2006年我国原煤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将较2005年有所下降,总产量约为221000万吨,同比增长6%,但受钢铁行业景气下降和电力行业需求缓解的影响,煤炭价格将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从而使煤炭行业的毛利率和利润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石油开采行业因资源的约束,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预计原油产量达到18600万吨,同比增长3.33%,同时受高油价的支撑,行业利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汽油产量因成品油价格上升呈现恢复性增长,预计产量为5800万吨,同比增长7%,增速比2005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行业的利润增长情况也将好于2005年;天然气产量受西气东输的拉动和以气代油领域的扩大,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预计产量达到5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随着大量新增机组的投产,全国电力供给能力将有较大提高,预计2006年电力供给增长12.1%,全年发电量将达2.78万亿千瓦时,全国电力供求形势明显缓解。

  投资类行业的紧缩信号仍难消除由于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力度不会减轻,对土地的控制仍然较严,再加上企业投资的主动收缩以及外商向我国产业转移速度放慢,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出平稳回落的态势,从而对投资品行业的增长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作为新的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一些跨五年计划的大项目及新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将会继续增加投资或逐步开工,奥运场馆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中用于社会发展、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及中部崛起的基础性投资仍将保持一定的力度,从而使投资增速的下降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下降将限制投资品类行业的扩张,继续调整的趋势不会改变。

  从具体行业看,2006年宏观调控对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区及工业项目的建设以及房地产建设还将继续延续紧缩的政策,这种紧缩将使工程机械、水泥、玻璃、钢铁等行业短期内难有好转。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产品产量低速增长的趋势仍将延续,在结构调整中行业利润持续下降的势头将得到一定的扭转。钢铁行业一方面面临如何消化巨大的产能问题,另一方面又将受到铁矿石价格高企和销售价格的挤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利润水平继续下降和再度的结构调整将不可避免。作为投资中间品的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在继续受到原料制约的同时,还将面对可能出现的价格回落风险,整个行业的利润将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

  消费类行业增收难增效从2004年5月以来,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月累计增长速度连续保持在12%以上,消费启动的迹象日益明显,经济增长正逐步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的转变。2006年,随着居民收入的继续增加,汽车、住房、旅游、文化休闲等新消费热点将由东向西、由大城市向中等城市进一步扩散。消费需求将保持2005年以来稳定上升的态势,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在消费需求稳定上升的前提下,与吃、用相关的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而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关的汽车、房地产、旅游、文化休闲等行业将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机遇。但是,消费率的上升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相关行业难以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这些行业严重过剩的产能将制约这些行业业绩的提升,稳定增长是消费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基调。

  从房地产情况看,2006年商品房供给量将有所增加,自住性需求逐渐回暖,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2006年房地产价格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趋向平稳。在经过2005年的调整消化之后,汽车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有所回升,初步估计,2006年汽车市场总体产销规模将达到640万辆左右,比2005年增长约12%-13%左右,同时,钢材价格的下降将扭转汽车行业利润持续下滑的势头。食品饮料行业因其较强的抗周期性和国家相关消费政策的刺激,将面临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利润水平短期内将受到消费环节价格趋降的制约。

  出口型行业的入世效应将有所减弱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环保压力的增大、贸易摩擦的急剧增多、出口退税地方分担压力、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抑制”高能耗产品”出口政策的出台,都将对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出口增长在2006年可能出现转折性变化,即从目前的超常规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出口增速的下降,意味着我国传统出口行业如纺织、家电、家具等商品出口的难度越来越大,入世效应将有所减弱。

  在2005年广交会上,纺织品服装签约金额比同比下降6%,这预示着2006年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速将明显下降,而且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与中国的纺织品贸易谈判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给未来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埋下了难以控制的外部隐患。预计2006年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在经过了近两年的较高增长后将恢复到正常增长的水平。家电行业在严重供过于求的市场背景下,出口将成为未来行业成长的突破口,但随着国际家电巨头的重新崛起,出口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同时在国内还将面临新的能耗标准的考验,因此整个家电行业还不具备全面复苏的条件。

  服务类行业将受惠于价格的调整2006年,适应建立

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国家将在企业和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将充分利用当前价格水平较低的有利时机,逐步理顺资源类产品和公共事业类价格,适当释放
原油价格
上涨的压力,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适当提高电价,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水、天然气、公共交通价格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从而改变这些行业利润增幅下降的势头,提高这些行业的业绩水平。因此,在价格适度调整的背景下电力、供水、供气、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行业将成为价格调整的受益行业,持续获利能力得到增强。

  产业调控需重点关注三个问题

  经济增速放缓后的产能过剩问题随着固定资产增速的下降、成本上升压力的增大以及资源保障程度的降低,一部分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快速扩张的行业出现了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1-8月份,在当前产能过剩比较明显的炼钢、铝冶炼、水泥行业中,因不能有效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或因原材料断顿,全国规模及以上企业亏损比例急剧上升,其中炼钢行业亏损比例达到32.4%,比2004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水泥行业亏损比例达到43.8%,电解铝行业125户生产企业中,一度有39户停产,55户净亏损。电力行业在”拉闸限电”的警报声中,产能扩张很快,2004年增加了1.6亿千瓦,现在已建成4.6亿千瓦的供应能力,2006年可能会超过6亿千瓦,如果用电需求不能同步增长,估计2年内电力也会出现过剩的问题。

  在产能过剩问题上,我们认为,随着2006年水、电、油价格的调整以及PPI对CPI推动的滞后期的到来,大部分下游行业会面临更大的成本上升压力,产能过剩的现象将面临大面积扩散的风险。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就可能引发产能的全面过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形成巨大冲击。因此,我国宏观调控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依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如何将投资冲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显然,解决供给过剩不能单纯依靠简单的进一步扩大需求,而是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一些行业中高耗能高污染和技术落后的生产力,同时,理顺宏观体制和运行机制,消除产能过剩的体制性根基。

  重化工加速发展阶段的资源保障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将持续扩大。为此,必须提高矿产资源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能力,一是加大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解决油气供应不足的问题。二是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增加产能,提高效益。同时,依法清理关闭无证开采、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办矿条件的矿山企业。三是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改善矿山建设外部条件,利用高新技术,降低开发成本,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资源、替代资源和二次资源,扩大资源供应来源,降低生产成本,鼓励对废旧金属及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四是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技术,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扩大利用洁净煤和煤层气,减少直接燃煤比重,发展新型金属、新型非金属及常规矿物原料的替代品,降低经济社会对常规矿物原料的依赖程度。五是根据矿产资源供需现状及现有国力,对重要战略资源分期分批纳入储备序列。六是扩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到国外开拓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

  全面开放后重点行业面临的竞争问题2006年,按照入世承诺,我国部分商品(或项目)实行五年保护期或过渡期的时限将至,汽车、银行、保险、电信等重点行业将全面开放,建筑、旅游、运输等行业也将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国内部分行业的垄断局面将要打破,市场格局将面临转型,宏观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行业波动而带来的影响。2006年7月1日起,进口汽车关税降至25%,汽车零部件关税降到10%。随着过渡期后进口汽车关税的进一步下调,跨国汽车厂商可能会因势调整经营战略,以直接进口汽车和零部件为主,国内汽车产业的利润将被进一步摊薄,汽车行业将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微利时代。在金融方面,2006年底我国将取消对外资银行在所有权、经营范围和设立方式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客户经营人民币业务,而我国银行在企业治理结构、不良贷款比率、资本充足率等方面的不足,又给外资银行抢占中心城市市场创造了机会。同时,2006年起取消地域限制,允许外国保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险,取消再保险的强制分保规定,降低对外资经营经纪公司的总资产要求,允许设立独资的保险经纪公司,将使外国寿险公司能够以合资或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保险业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 (执笔:陈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