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宏观研究 > 正文
 

2005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08:21 中国证券报

  --运行平稳结构失衡调整优先

  天则所·中评网中国体改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今年1-3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平稳,GDP增长9.4%,CPI上升2.0%,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加大改革和调整的力度创造了条件。但是,经济中的结构失
衡仍很严重,主要是外需过旺,内需不足,投资强劲,消费乏力,其背后是体制上的扭曲和政策上的失误。求解之道在于,一是从调整政府和居民收支入手,将政府工作从经济增长为主转向社会发展为主,二是调整内外关系和金融开放的次序、速度和力度,使国人增加收入,积累财富。初步预计,四季度我国经济将平稳增长,全年GDP增长9.3%左右,CPI上涨2.5%左右。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平稳1、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生产稳定运行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1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0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2325亿元,增长8.1%。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9.4%、9.5%和9.4%,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450亿元,同比增长16.3%(9月份6275亿元,增长16.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3%,集体企业增长11.9%,股份制企业增长1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6.9%,轻工业增长14.9%。分主要产品看,原煤增长10.2%,发电量增长13.4%,钢材增长25.8%,汽车增长10.0%,其中轿车增长17.7%。前三季度,产销衔接仍然保持较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6%,与上年同期持平。工业企业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6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增幅回落17.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1.16,比去年同期提高10.57点。

  2、消费物价涨势趋缓,原材料价格涨势依旧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9月份上涨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涨势明显趋缓。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2.5%。从构成看,食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涨幅趋缓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食品价格上涨3.3%,同比回落7.6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9%,回落26.5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5.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6%。其他类商品价格大多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0.8%(9月份与上年同月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4%(9月份上涨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2%(9月份上涨7.1%)。

  3、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第三产业需求增加

  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长了52.2万人和58万人,上升幅度分别为16.4%和17.4%,需求人数的增长幅度比求职人数增长幅度低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近52.9万人和43.4万人,上升幅度分别为16.8%和12.5%。

  劳动力的产业需求结构相对稳定,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有所回升。从行业看,72.8%的用人需求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社会服务业用人需求比重略有增长,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用人需求比重有所下降。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主体地位,其中,57.4%的用人需求集中在私营及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

  二季度,全国104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411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433.6万人。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49亿人,占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57.1%;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429万人,约占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62.4%。

  4、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人民币汇率微升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7690亿美元,同比增长49.5%。1-9月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591亿美元,同比多增478亿美元。其中,9月份增加158亿美元,同比少增26亿美元。自7月21日人民币汇率重新定值为1:8.11,9月末升为1美元兑8.093元人民币,远期市场一年期汇率为7.8。

  因素与结构

  1、投资增长较快,市场销售比较活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8741亿元,增长27.7%(9月份7591亿元,增长29.4%),回落2.2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0378亿元,增长22.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9月份1458亿元,增长21.9%)。与此同时,煤炭、石油和铁路等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76.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长31.3%,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1.1%。

  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81亿元,同比增长13.0%(9月份5495亿元,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实际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0309亿元,增长14.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4772亿元,增长1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3.4%和9.4%,比上年同期加快1.3和4.2个百分点。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8.3%,汽车类增长13.1%。

  2、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有所下降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0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7%,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3.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464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1亿美元,增长16.0%。外贸顺差继续扩大,进出口相抵,顺差683亿美元,同比多增644亿美元。

  前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实际使用金额432亿美元,下降2.1%,增幅回落18.9个百分点。

  3、货币供应增速加快,存贷差明显扩大2005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3.2个百分点,比8月末高0.6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且高于预期目标。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2.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 0)余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8.5%。1-9月累计净投放现金805亿元,同比多投放26亿元。

  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1%。今年前9个月人民币各项存款累计增加3.7万亿元,同比多增9620亿元。

  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末低0.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今年前9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1636亿元。

  4、货币市场活跃,市场利率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与债券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足,市场成交量大幅增加,市场利率基本稳定。1-8月,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23865.4亿元,同比增加68.4%;同业拆借成交8738.46亿元,同比下降15.3%;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成交为101370.4亿元,同比增加61.2%;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34313.51亿元,同比增长120.8%。

  9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1.51%,比去年同期低0.79个百分点,比上月高0.06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1.15%,比去年同期低1.05个百分点,比上月低0.04个百分点。

  5、股市大盘出现反弹,交易量明显回升三季度以来,深沪两市股指有所回升。7月1日上证A股指数1131点开盘,9月20日上涨至1285.68点,此后又有所回落,9月30日以1214点报收,当季回升7.3%。7月1日深市A股指数2845点开盘,8月12日一度涨至3236.66点,9月中旬一度突破上月高点,9月30日以3019.5点报收,当季回升6.1%。三季度两市成交量明显回升,特别是8月份两市共成交4641亿元,同比大增148.9%,成交量1057.48亿股,同比激增262.4%。

  汇率改革效果不错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情况的确不错。1-9月份,GDP增长9.4%,CPI上涨2.0%,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尽管根据当时的政策趋向,二季度很多人预测今年下半年经济运行会明显走低,但结果却比较平稳,表明经济增长的自主性有所增强,也许,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平台。按照这样的增长态势发展,2010年实现翻番的目标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数据本身也有可改进之处。如CPI的统计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现行的物价统计是20年前制定的,食品的权重占到1/3左右,随着粮食价格的涨跌造成去年消费物价快速上涨、今年又急速回落的现象。要知道,CPI统计与现行消费结构明显脱节,不能正确反映消费价格变动,因此,建议或者改进和修订现行消费物价统计的权重结构,或者发布核心通货膨胀指数,剔除粮价和能源价格变动的影响。

  今年7月,有人预测今年会出现通货紧缩,消费物价会出现负增长,9月份CPI上涨0.9%,防止通货紧缩的呼声再次出现。其实,今年的消费物价不会低于1-9月平均2%的水平。其原因有二,一是去年第四季度翘尾巴的因素已经消除,基数较低,二是去年担心物价上涨过快,水、电、油、煤气等该提价的未提,今年价格走低,各地会借此出台一些提价措施。现在的问题是明年会怎样?关键在于明年的经济走势,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明年的经济还会继续走强,也许问题不大,但前两年的投资已经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产能过剩的问题无法缓解,如果外需下降过多,而内需的增长又抵补不上,问题就比较麻烦。

  当前的货币形势和货币政策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个是M1和M2的走势以前比较一致,因而才有今年初央行把二者的增长率目标均定在14-15%的水平。但今年以来,二者的走势发生背离,特别是下半年以来,M2的增长逐渐加快,M1变化不大,到9月末,二者的增幅相差6.3个百分点。二是存贷差扩大,二者的增幅相差4.5(本外币合计)或5.3(本币)个百分点,存款余额大于贷款9万亿元。这两点合起来,一方面说明了银行的经营效率低,因为存贷差扩大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松货币和紧贷款的情况。由于美联储不断升息,中国有了加息的空间,但是否加息,如何加息,还要视明年的经济情况而定。由于加息和升值都是一种紧缩的因素,但作用机制和具体影响不同,且升值的影响在滞后三个季度内才能充分显现出来,因此,操作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推进银行改革,提高资金效率。

  在第三季度以至今年中,宏观政策上的最大调整要算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即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此同时,将汇率升值2.1%。现在,新体制已经运行了三个多月,我们可以对其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这次改革和调整虽然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却没有造成国内外汇市的明显波动,总体来看,是比较成功的。其最大特点是,放弃了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重回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自1997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实施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以来第一次做出的重大调整。一方面,它打破了七、八年内汇率固定不变的僵局,使我国的汇率体制和汇率水平开始重新走上正常运行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既然与美元脱钩,不仅减少了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和美国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也增大了用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易清算工具的空间,迈出了人民币走向地区货币和国际货币的第一步。

  这次汇率体制改革其所以比较好,不仅在于第一步的操作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和设计,而且在于有进一步的配套措施。如,8月2日央行发布《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8月8日,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了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增加了外汇市场询价交易方式,开放了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接着央行又将人民币与非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提升到3%。其目的在于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避险工具,增强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经营外汇的风险意识,为其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提供机遇。

  据外汇交易中心的消息,目前进入外汇远期交易市场的交易商有19家银行,其中,中资银行7家,外资银行12家。然而,自8月15日外汇交易中心正式推出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品种以来,市场并未出现火暴的交易局面,由于市场报价具有同向性,且方向与预期相反,所有报价的买盘远远大于卖盘,整个市场基本上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交易量很少,交易期限较短。这种情况很正常。它不能说明开市的决策有什么问题,而只是说明任何一个市场的形成、发展和成熟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在投机因素较大和市场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交易主体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再加上交易技术和交易经验不足,自然会等待和观望。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坚持,不能动摇,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要坚持市场开放,继续扩大市场主体,增加交易品种,完善交易制度,就会出现新的避险和盈利的机会,交易就会活跃,市场也会发展和成熟起来。

  此次汇率升值的幅度很小,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汇率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不仅是国际政治问题,也是国内政治问题。国际政治主要涉及到中美关系。2%的升值幅度,这里的关键不在变动的幅度,而在变动本身。动比不动好,改比不改强。只要动起来,再动就不难了。这次动的效果不错,再动也就有了信心。

  由于此次汇率升值的幅度很小,升值压力并未消除。这在多方面都有体现,一是最近美国国会又在向中国施压,重提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制造业协会也紧随其后,这方面的争端还会再起,日前美国财界四巨头来华参加G20会议,汇率问题也是重要议题,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六次未果,也与此有关。二是外汇储备增加和热钱流入之势未减,9月末外汇储备已达769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9.5%,虽然央行增发票据回笼货币少了,但货币的增长速度快了,9月末M2增长了17.8%。三是从新体制实施以来的汇率走势也可以看得出来。从7月21日重定次日交易价为8.11元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单边上扬的态势有增无减,8月份一路上扬,9月中突破8.09元关口,15日收盘价创1美元兑人民币8.0887元,9月下旬稍有回调,10月重拾升势,10月10日收于1美元兑人民币8.0864元,共计上升了246个基点,升值0.29%。与此同时,一年期远期汇率升至1:7.8,即预期一年后汇率再升值3.82%。这就使得人民币升值问题再次成为业界和舆论界关注的焦点。

  其实,有两点是清楚的,一是此次汇率改革和调整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现在还只过了三个月,其效应并未完全显现出来,对这次改革和升值的成效和影响以及新体制的运行,央行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短期内不可能在一个操作过后紧接着一个同样的操作。所以,预期近期再做升值操作于情理不通,是一种明显的炒作行为。二是人民币还会升值,但怎么升和何时升,则是另一个问题。既然实施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今后的汇率政策操作就有了多种选择,可以再次重新定值,也可以扩大浮动幅度,比如,把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从现在的0.3%提升到非美元的水平,还可以运用其他市场操作方式。既然有了条件,逐步让市场发挥作用比行政调整更好。即使央行再次选择重新定值的办法,进行升值操作,也不会在今年,而在明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现在的问题是,明年的情况会怎么样?按照目前的态势,今年的贸易顺差会接近1000亿美元,考虑到汇率升值影响的显现和贸易摩擦的因素,明年会出现出口下降和进口上升的情况,比如,分别从今年预计的29%和18%左右变为20-25%,贸易顺差将达到1169-1217.5亿美元,即使出口增长降至20%,进口增长升至25%,贸易顺差还将达到835亿美元。这时,央行也许会再次考虑汇率升值问题。更何况远期汇率升值的幅度也很清楚。

  在汇率操作上有所谓“超调”理论,2%的升值幅度明显不足,不仅不能消除升值预期,反而会刺激资金流入,增强升值预期,再加上美国进一步施压。于是,有人认为中国将会步日本的后尘,出现一个汇率不断升值的过程,重演中国版的“广场协议”。对此既不能过分看重,也不能掉以轻心。首先,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确实不小,但将日本经济陷入十年衰退的原因全部归罪于汇率升值,也言过其实。日本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与日本的宏观政策操作失误有关,也与日本的经济体制特别是金融体制的关系很大。其次,目前中国的情况与广场协议时的日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同在中国也处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和腐败寻租,异在中国金融业巨大的不良资产,也存在着汇率贬值的因素,特别是中国还是个发展国家,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再加上资本项目管制,中国还有应对之策。就以资本流动而论,广场协议后,日本企业大量去国外投资,甚至扬言要买下美国,而中国目前的国外投资才刚刚起步,尽管中国也鼓励企业走出去,内外条件都不允许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境外投资。再次,有了广场协议的教训,中国会保持警惕,不会轻易放弃汇率调控的主动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十分小心,形势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特别是当一个宏观政策变量发生重大变动时,保持清醒头脑,沉得住气,也是很重要的。

  经济结构存在失衡

  多方面入手扩大内需

  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形势很好,全年的情况也不会错,这一点已无疑义,然而好形势也掩盖着严重的结构失衡。集中表现为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明显不足。在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最终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从80年代的65%下降到90年代的60%,2003年下降到55.5%,去年和今年还在进一步下降。

  消费不足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外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形成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近几年来,我国的出口贸易以年平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以来,出口的增长速度是进口的一倍左右,全年的贸易顺差可能接近千亿美元,形成了长期的双剩余和双顺差以及巨额的外汇储备,造成汇率升值的巨大压力和频繁的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其次,造成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投入,高消耗,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是消费的2倍多,投资率超过了40%,中国的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5%左右,而消耗了全世界8%的石油、20%的钢铁和50%的水泥。实践证明,这种依靠高投资、高消耗、高顺差支撑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特别是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发展严重滞后,造成收入预期不稳和支出预期增加。二是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收入差距扩大,投向西部的发展资金向东部转移,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以农村的衰退和边缘化为代价。三是内外政策扭曲,包括投资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重外资外贸,轻内资内贸,外资依靠挤压内资而发展。四是政府收入和消费与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失衡,从1997-2004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了204.7%,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82.6%和40.5%左右。正是由于收入不稳、差距扩大、预期看淡、预防动机增强,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增长缓慢。而居民储蓄的增长明显快于收入和消费的增长,从1997-2003年增长了1.2倍,去年达到12万亿元,今年将超过14万亿元。

  “十一五”规划建议充分注意到这些问题,明确指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并制定相应方针政策,如发展自主创新,要求在GDP增长翻一番的同时,把单位GDP的消耗降低20%。这就为我们今后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的经济形势不错,也为推进改革和调整政策提供了条件。问题是如何将其真正贯彻落实。这里我们想从两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是从调整政府收入和居民收入分配入手,把政府工作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转向以社会发展为主。

  近几年来,政府的财政收支增长很快,连续数年在20%以上,大大超过了居民收入和GDP的增速,财政收支占GDP的比例分别从1995/1996年时最低的10.2%和11.7%,提高到2004年的19.3%和20.7%,提高了几乎一倍,约8-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快主要是税收增长快,而税收来自企业和个人的交纳,因而税收增长实际上是一个紧缩的因素,如果与经济建设支出联系起来,则是紧缩了非国有企业,扩张了国有经济。更重要的是,我们用高投资支撑的经济增长,其最显著的成果是政府收入的迅速增加。因此,财税改革应当加紧进行,其主要方向是减税。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上,应争取明年修改税法,后年实施。增值税转型东北试点已经一年多,情况已经明了,也到了向全国推广的时候了。

  在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中,2003年经济建设费占30.6%,社会文教费占26.2%,行政经费占19.03%。问题在于,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仍然过大,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味道依然很浓,社会文教支出增长较慢,从1995-2003年,年平均增长17.4%,八年提高了不到1个百分点,而增长最快的是行政经费,年平均增长率达21.4%,八年提高4.4个百分点,近两年依然如此。建议通过政府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政府主动承担起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劳动就业、廉租屋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职能,增加政府财政在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把社会事业的发展作为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

  二是调整内外经济关系,特别是金融开放的次序和力度,让国人增加收入,积累财富。

  建议在对外开放包括金融业开放上要实施内外资平等的政策,甚至应当先向内资开放,再向外资开放,不仅要让外资增加利润,更要让国人增加收入和积累财富。到目前为止,有外资参股的国内银行已达15家,合资基金公司19家,其中2004年以来新成立和外资参股的有11家,外资参股和控股的保险公司19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预计出让股权的总标的超过200亿美元。更令人惊叹的是,外资参股的利润相当可观,交通银行上半年年报披露,上半年的净利润46.05亿元,税前利润68.84亿元,按此估计,汇丰银行可从中分得20亿元,五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分别以3500万美元投资

平安保险11年,共获利9.7亿美元。比利时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拟增资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获得49%的股份,累计投资4900万元,外方董事预计,五年后可管理资产千亿元,每年分红将超过6亿元。我们认为,金融开放是正确的,但开放的速度和力度应当是有控制的。

  四季度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据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在秋季报告中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到4.3%,与今年基本持平,美国经济将增长3.3%,仍是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欧元区经济增长1.8%,增速有所加快;日本经济有望保持2%的增速。与此同时,世界贸易将继续维持缓慢扩张态势,增长率为7.6%,略高于今年。但是,高油价、全球发展失衡、各国房地产泡沫以及贸易摩擦频发等不确定性因素,将为世界经济的平稳增长带来较大风险。总的来看,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的态势。

  从国内环境看,在“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各个领域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各地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随着前几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陆续投产,国内的供给能力增加,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进一步改善。当然,经济运行还有许多不利因素:生产要素价格连续上升尤其是

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抑制了企业经营活力;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明显加剧;煤电油运等基础性产业瓶颈约束依然会存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依旧,汇率升值将使出口增速下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

  综上所述,初步预计,第四季度将保持今年以来的平稳发展态势,全年GDP增长9.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外贸呈现出口增速明显快于进口增速的格局,出口增长29%,进口增长18%,贸易顺差接近1000亿美元。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共同拉动下,轻重工业更加协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CPI四季度稍有回升,全年上涨2.5%左右。

  (主要负责人:张曙光高辉清牛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