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营销论道) 尝试精确营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09:21 中国证券报

  文/钟洪奇

  国内某一家曾经相当知名的洗发水企业请国外一家著名的营销服务公司做了一个营销策划全案。整个营销计划中包括请大批的用户去黄果树瀑布旅游,以体验这种洗发水带来的“像瀑布一样的秀发”。整个营销计划投入了1.3亿元,这家企业甚至向银行贷了大量的资金以支持这次营销活动,但最终却只带来了9000万元的销售额,从此,这家企业一撅不振。

  作为纯粹的品牌和营销研究学者而言,他们可以挑出任何一个营销策划或品牌规划中的无数错误,但对于生死攸关的实际商业竞争中,策划是否理想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入产出比。因此,成本问题不容忽视。

  如果以上的案例能以2000万,甚至更低的成本完成相类的营销任务,这家企业不仅不会因此而败北,甚至可能带来高利润和品牌的附加提升价值。

  事实上,在分析大量美国的营销策划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所有营销策划工作都建立在美国式的高总量、高运营成本上的,这种营销思路是近几年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而恰恰是这种高成本使这家企业陷于困境,而在现阶段,中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高品牌壁垒之前,成本竞争优势是不容回避的。

  不要放弃原有的优势最近,一位归国人员写了一篇有关他最近一次回到北京的感受:他发现在北京已经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获得送餐服务。而在美国,这是一种奢侈消费,如果他要获得同样的服务必需支付商品价格2倍的费用。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劳动力便宜。

  这种社会环境给我们的企业以很强的竞争优势,尤其在品牌和

知识产权还无法发挥足够的优势的情况下,它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成本优势不是孤立的,而且是具有阶段性的。如果我们能在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同时拥有美国企业的品牌优势、知识产权优势,中国的企业将无敌于世界。

  因此,中国企业不应邈视我们的成本优势。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保持一定的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强化品牌,强化知识竞争,强化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

  当我们的企业一味地强调品牌,强调营销而把原有的成本优势放弃时,这就如同一个原本在某个行业干得非常出色的人突然心血来潮转向了他从不了解的另一个行业。这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将失去所有的优势。

  如何保持成本优势保持成本优势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通过低劳动力成本来实现。劳动力成本只是整个商业成本中的一部分,而且劳动力成本也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广东的制造业一直以劳动力成本获得强大的竞争力,但随着

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将会逐步削弱,工人要求加薪,企业如果一味地压低劳动力成本就会出现象去年广东的劳动力危机这样的不稳定因素。

  当劳动力成本变得越来越不可靠时,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途径来降低成本,保持成本优势。事实上,就整个商品经济来看,制造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变得越来越刚性,难以压缩,而营销成本、市场成本正在迅速地增长,日益成为企业成本竞争的一项关键性内容。

  这种情况下,企业保持成本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在于营销成本和市场成本的控制。营销和市场成本的控制基础在于如何实现精确化营销。

  精确化营销意味着企业对市场需要以低成本精确了解市场。不可否认,任何一个企业要精确地了解市场是需要成本的,而且过去的成本相当高昂,使大量的企业只能以经验为导向进行市场决策。而经验型的市场策划意味着成本浪费的不可预知,意味着成本优势在以营销成本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难以保持。

  慧聪网行业研究院副院长杜飞说:“我们可以看到,IT行业已经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各企业都在想尽各种方法在同等营销效果的基础上压缩成本,以获得市场优势,而传统的市场数据都是以‘市场报告’的方式销售,价格动辄上万,甚至数十万元。从而成为‘王谢堂前燕’。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妨碍了国内企业营销成本优势的建立,使绝大多数企业无法实施精确化营销和市场规划。如果这种模式获得市场的认可,我们将会针对其他行业推出类似的模式。”

  杜飞的话表明了大量企业的现状:市场推进处于“瞎猫撞死老鼠”的模式,它带来的营销成本、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使企业处于高风险和低竞争优势。中国企业未来保持市场竞争的成本优势将从人力优势偏移,逐步走向市场操作成本。而定价在一百多元的调研报告使这种精确营销的实现成为可能。它意味着市场数据不再成为少数大型企业领导者手中的专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