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新工行问世 国有银行改革棋到中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09:04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王妮娜黄立锋 “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这一刻起,工行开始了新的征程。”姜建清说。此时此刻,站在主席台上的他,丝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2005年10月28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中国资产规模最庞
从九年到六个月的跨越 从2005年4月工行股改方案获批,到10月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工行只用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就走过了建行和中行一年多才走完的路程。这是让姜建清深感骄傲的一个飞跃。时光回溯到三年以前,按照他做的分析,如果依靠自身积累解决资本金问题,工行卸掉所有历史包袱,需要9年时间。 中央政府显然不能等到2010年。根据入世承诺,中国金融业将在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中央政府是想在入世过渡期之前,解决掉国有银行的问题。”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说。作为参与工行股改方案设计的专家,她对于工行快于中行和建行股改速度的节奏,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我们的速度会比中建两行快得多,因为他们毕竟是第一批,有个摸索的过程,我们是在他们的起点之上,当然速度会很快。” 2003年,工行股改方案尚未确定。面对依靠自身积累需要花去9年光阴的“时间预算”,姜建清表示,如果国家注资,工行有能力在三年内完成彻底改制。他承诺,改制完成后,工行每年预计有1000亿元的经营利润,并进入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大银行之列。 这个承诺给当时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工行,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两年后,在工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仪式上,姜建清感慨道,“抚今追昔,创业艰辛。”他的老搭档杨凯生谈起工行财务重组,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开展法律尽职调查时,工行积累的资料重达80吨。他说,工行股改之所以能在6个月零10天完成,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以及盈利能力所作的不懈努力,在财务重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行的个性股改 “如果我能在这岗位上,让工行成功改革、圆满上市,成为世界上最优、最大、最强的商业银行,我觉得这一生就没有白过。”在姜建清豪迈的背后,是工行改制的曾经举步维艰。 拥有银行业半壁江山的工行,她的股份制改革就像一个巨人转身,其中涉及到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配套制度问题,牵扯的利益和复杂程度和中行、建行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第三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采取怎样的不良资产核销和注资方案,以及出资人代表机构的设置和公司治理架构的搭建,不仅关系到工行一家的改制效果,更涉及到国有金融资产的监管机制、庞大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新的形势下银行业的监管与治理等更为棘手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说,工行股改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的命运。 由于工行股改是一次如此艰难的转身,加上有中行和建行前车之鉴,工行的改制自成一片风景。 2004年建行和中行改革时,动用了改制前的资本金、拨备和利润,来冲销损失类贷款;之后,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注入450亿美元补充资本金。 然而这剂药对于工行显然达不到疗效。数额巨大的损失类贷款无法靠财政部在工行的所有者权益冲销。最终工行将2016亿元的可用财务资金一分为二,一块是1240亿资本金,算作财政出资,另一块776亿,算作工行的拨备;在此基础上,央行通过汇金动用150亿美元外汇储备(折合人民币1240亿)注入工行。如此形成的股本结构颇具工行特色:财政部和汇金各持股50%。 工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也颇有特色。工行的一位高层透露,工行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向高盛、德国安联以及美国运通出售10%。作为战略投资者,这三家跨国金融公司将支付36亿美元。此外,工行还正在与数家财务投资者进行谈判。引进战略投资者后,工行的资本金将达到360亿美元。 “和中行、建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没有选择商业银行,这主要是出于混业经营的考虑。”这位高层透露,引进高盛就是为了拓展投行业务,与安联合作意在开拓保险业务。 “对于这些境外投资者来说,将来进入的是新业务领域,所以风险相对小,他们出的价格恐怕比一个跨国银行的价位还高一些。”钟伟说。 行百里者半九十 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引进战略股东和上市,这是国有商业银行重生的四部曲,其终极目的是完善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的信贷机制。 在这四部曲中,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显然在短期内有看得见的效果,前者直接充实了注册资本金,后者则直接减少了不良资产的存量。但从长期来看,第三步显然才是关键,因为新增注册资本会不会被新增不良资产带来的亏损消耗,关键在于引进战略股东能否让银行运营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引进战略投资者后,工行的资本金将达到360亿美元。汇金和财政部两大国有股东,尽管在持股比例上依然平分秋色,但这个比例将从原来的50%下降到42%左右。杨凯生说,在工行“一年内择机上市”后,其股权比例将进一步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工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三个独立董事席位,是一个国际化程度极高的组合。他们分别是,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前高盛证券总裁约翰·桑顿,以及现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系教授钱颖一。 杨凯生对记者表示,“他们各有专长,将为工行下一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帮助董事会行使经营决策权起到积极作用。” 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王君说:“以前国有银行只有一个所有者,政治口号代替了商业经营战略。大家就一个战略,那就是做大做强,竞争市场份额,抢大客户大企业。要打破这个,战略投资者大有可为。” 然而,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很好的公司治理,让战略投资者发挥作用。香港软库(软银)金汇投行总裁温天纳说:“通过董事会来控制管理层,可以削弱、隔断地方分行和地方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总行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主要问题出在各地一万多家分行身上,很多政策性贷款、政府影响银行行为都是在地方分行发生的。”他怀疑,在这场制度的变革中,中国银行业是否能实现凤凰涅 ,走向真正的市场化。 金融安全之争 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将入股工行,引发了新一轮金融安全之辩。 “金融企业过度引入外资,容易造成中国经济权的丢失,危及国家金融安全。”业内人士质疑,外资参股中国银行业以小成本换来高回报,是对中国金融资源的变相掠夺。 以建行为例,2005年8月29日美国银行以25亿美元购入建行9%股权。短短两个月时间,这笔投资在建行上市后升值到52.67亿美元,美国银行获得的回报高达111%,这还不包括美国银行以5亿美元在全球发售中额外购得的0.751%股权,以及美国银行获得中央汇金公司授予5年内增持建行股权至19.9%的期权。 世界金融专家王君认为,金融安全给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政治色彩。“对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机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危机发生的时候,抽逃资本的往往是本国企业,无论是入股建行的美洲银行还是入股中行的苏格兰银行,都将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获取红利。认为他们进入中国银行业带有不可告人的政治性目的是可笑的。” “如果把引进战略投资者看作是危及金融安全的隐患,就是本末倒置了。”钟伟说,“我们的国有银行必须进行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结构和业务创新能力带来积极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引进战略投资者,才是国家金融最大的不安全。” 但是,王君担心赶在2006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之前,快马加鞭推动国有银行改革,将导致风险过于集中。他认为,应当警惕让银行业改革成为一场运动,国有银行改革仍然需要整体上的战略安排,让三家银行真正采用不同的模式。比如采用分拆上市的模式,或者内部消化风险的模式,通过竞争,促进国家作为所有者的职能改善。 “从引进战略股东到上市的时间安排来看,建行的时间表很紧,这就意味着在谈判中会处于劣势地位。”威尔逊教授说。65岁的威尔逊教授曾担任美联储经济学家,退休后每年有半年时间呆在中国,目的是近距离观察中国的金融改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