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增持 确定性博弈不确定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 08:15 中国证券报

  记者孔维纯

  投资者陈先生和李先生这两天在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因为这关系到他们投机G上汽(600104)的成败。

  本周一G上汽复牌,大股东上汽股份以3.98元每股的价格申报买入G上汽1.638亿股,在
集合竞价和第一笔交易中,悉数以3.98元的价格成交,耗资约6.52亿元。1.638亿股已达到G上汽总股本的5%,按照有关规定必须公告,因此增持暂停。随后股价一路下跌,最低价曾达到3.3元,报收于3.4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了33.14%。

  不少人嗅出了机会。上汽股份的增持是“广控模式”,只能以3.98元的价格挂买单。假如以现价买入,再以3.98元或者略低的价格成功出手,就可稳赚10-15%的差价。当然,投机者的风险亦存在,即他能否用预期中的高价卖出G上汽。由于上汽股份的增持资金只剩下不足3.5亿元,换算成8700万股的股份,很可能在次日采用集合竞价方式增持,要想实现高价出手的计划,一看运气,二看报价,这样一来,陈先生和李先生只好重温集合竞价的交易规则了。

  而放眼望去,增持计划没有成为保护原流通股股东利益的有效手段,却为套利者者提供了空间,出现这种情况的,G上汽不是第一家。

  承诺内容面面观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截至10月25日,已有38家股改公司推出了增持计划。其中,G韶钢、G广控、G紫江、G华发、G中化等5家公司已完成增持;G敖东、G宝钢、G三一、G上汽、G申能等5家公司正在实施增持;G苏宁、G苏泊尔、G人福、G龙盛、G综超、G亨通、G卧龙等公司承诺期满未触发增持条件;其余公司还没有开始增持行动。

  而仔细分析,38家公司增持承诺的内容却又不尽相同。这为大股东、投资者和投机者安排了不同的剧情。

  大股东均为增持行为设定了时间和条件上的限制。时间以股改完成后2个月为限的居多,也有公司延长至8个月、1年、一年以上、2年,还有的公司在1年之后的2个月也有增持计划,比如G申能。

  触发增持的条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模糊条件型,例如G中化大股东中化集团的承诺是“择机”增持,类似的还有G农产品、G敖东、G三一、G紫江、G华发、通宝

能源;第二种是低于指定价格型,其中又分为几种:

  首先是低于某价格即触发增持,例如G广控的大股东发展集团承诺,若股价低于每股4.35元将增持;其次是连续几日收盘价低于某价格触发增持,例如G申能的大股东承诺,如果公司

股票收盘价连续3个交易日低于5.60元将增持;还有更加复杂的触发条件,例如G天威,大股东天威集团承诺,以股改股权登记日后连续30个交易日每日加权平均成交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基准价格,在股改方案实施后12个月内,如出现连续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每日加权平均成交价格均低于该基准价一定比例的情况,将立即启动增持。

  关于增持资金、增持股份数和增持比例,多数公司也作出了限制。有的制定了上限,有的制定了下线,有的上下限都有。资金上限从几千万到40亿元不等。

  实施增持的价格分为两种,一种是确定价格,例如G上汽;一种是不确定价格,例如G宝钢。

  增持是否有效对价

  无论大股东把增持定义成投资行为还是护盘行为,对中小投资者来说,他们只关心增持对于股价走势起到的作用以及对自身利益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只注重从承诺看诚意,从股价看效果。

  当增持还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触发增持条件低、实施增持价格明确、资金使用上限高的增持方案有着很高的美誉度,也吸引了一部分流通股股东的选票。进入操作阶段,当G广控出现大股东增持资金提前用尽的情况之后,市场开始质疑“广控模式”是否有博傻之嫌。随后,G宝钢出现了灵活增持方式,又引来一批投资者的议论。G中化增持完成但资金的使用远未达到上限,有投资者甚至上门讨说法。

  与上述付出了数亿、数十亿履约代价的公司相比,部分承诺期满却未触发增持条件的中小板公司堪称幸运。增持力度越大、股价跌得越狠成了股改怪现状之一,是增持套利机会触发了市场的投机本性,还是进入全流通时代后,无形的市场之手已经不是个别股东可以左右?

  有分析师认为,“盘是护不住的”,期待大资金护盘正变得越来越不现实。从5月份股改启动至今,不少行业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例如钢铁、火电、石油化工、汽车、

房地产。G广控、G宝钢、G中化、G上汽的股价下跌有着深层的行业基本面因素,大股东的增持只能是杯水车薪。

  而又有保荐代表人表示,流通股股东最好把增持当作大股东的一种投资行为,而不是片面地理解成“护盘”。大股东承诺一定的增持价位或者触发增持的价位,只代表大股东认为上市公司在这个价位或者低于该价位是值得投资的,可以说是大股东的“一家之言”。不过事实证明,短期之内,大股东的判断和市场结果往往有差异。

  增持成了风中的承诺,大股东也不知道风向哪个方向吹,这种现实之下,市场似乎已经没必要把它当成有效对价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