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历史借鉴:九十年代的权证市场何以失败(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14:42 证券时报

  联合证券权证研究设计中心副主任:裴晓岩

  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权证市场形成的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初建时期,由于市场法规的不完善,市场还相当稚嫩,投资者风险意识薄弱,伴生高度投机,市场处于高度无序状态之中。由于当时存
在一批投机大户,在证券市场上兴风作浪,大钻法律、监管的漏洞,导致市场大起大落。

  九十年代初,小平南巡之后,走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重新活跃起来,但因为种种复杂因素,导致经济发展出现明显偏差,地产泡沫迅膨胀,通货膨胀率高企,经济过热明显,1993年国家果断采取宏观调控政策,以海南为代表的地产泡沫全面开始崩溃,全面紧缩的政策虽然主要是针对泡沫最严重的房地产行业,但股市同样遭遇资金面的严峻形势,市场出现持续近三年的下跌,股票市场从前两年初创时期的火热,一下子进入了寒冷的冬季。这样的背景下,有两个方面的动力让人想到要发行权证产品:一是上市公司,由于股价持续下跌,造成很多上市公司再融资受阻,很多公司试图通过权证产品,使老股东的利益能够得到曲线保障的同时,关键的是可以实现再融资的目的;二是当时的交易所试图活跃市场,拟推出权证产品来达到活跃市场的目的。来自这两方面的利益趋同,权证产品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九十年代权证市场概貌

  九十年代初期的权证市场总共出现过大约14只权证。分别是:飞乐股份权证、宝安权证、深中浩权证、

湘火炬权证、厦海发A权、吉轻工A权、凤凰A权、湘中意A权、闽闽东A权、桂柳工A权、港澳A权、悦达A权、闽福发A权等。

  综观这些权证从诞生到交易到最后到期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特点:出生于特殊历史环境,交易状况极度投机,市场存在操纵行为,也有纯粹是因为对产品不熟悉而盲目参与炒作带来的市场偏差,权宜之计的产品缺少前瞻性,规划缺乏系统性,过于迁就一时之需要。

  从投机机会来观察,宝安权证交易时间内,从上市开盘的4元价格,三个月后价格居然达到了23.6元,除了由于正股价格上涨带来权证价格上涨之外(认购权证),也与投机因素有很大关系。不过,我们从宝安权证的几个前三个月的价格波动幅度看到,如果以开盘价格买入,则该权证带来的收益最高曾经达到了5.9倍。远比正股宝安

股票的收益率(最高50%)要高得多。由此也可看出权证产品的魅力所在。

  但是,我们注意到,从1992年11月5日上市至1993年11月2日停止交易,其实际价格几乎一直是在其理论价格之上运行,而且出现大幅度偏离。宝安权证上市以4.00开盘,最高曾炒到23.60元,几乎拉高近20.00元,最后又跌至2.35元摘牌。宝安权证实际价格在炒到最高价23.60元时,偏离其理论价格9.65元。在开始认股期间,价格偏离率高达183%,使宝安权证完全失去了认购股票的作用。事实上宝安权证因为这种过度投机而使权证失去了其正常作用,走向了投机工具的结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