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2005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年会 > 正文
 

让市场发挥力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 14:29 中国经营报

    作者:邬静娜 来源:中国经营报

  “这个结论并非完全出乎意料。”针对最近出台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年度报告》中上市公司总体竞争力弱于非上市公司的结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的理由是:“上市在国内本身就不是一个择优的过程。”能上市的公司不见得就比不能上市的来得优秀。

  耶鲁大学金融系终身教授陈志武则进一步指出,基于上市并非市场行为,因此上市公司也并不执行市场机制,因此造成“上市公司质量甚至比不上非上市公司”。

  因此,“独立第三方对上市企业进行评估、调查”,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使企业间接形成一种新的机制。”陈志武教授肯定了这份《报告》的意义。

  上市本应择优

  “很抱歉,很多现在的垃圾股可能都是我在担任发审委委员时选出来的。”李扬曾经担任了三届证监会发审委委员。他认为中国特有的公司上市制度要为现状负责。“上市是由政府决定的,而不是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决定的。”

  究其原因,则是“国内的资本市场不知道该做什么”,因此也导致了发审委定位不清。在过去的15年中,很多很好的企业都被淘汰掉了。“就好像是一个健康人,但是因为血脂有点儿高,或者个头不够高,就被剔除在了行列之外。”

  李扬更是尖锐地指出,上市的审批其实是一个“扶贫”的过程。他说曾经有人找到他,说你看我们这个企业在穷山沟里,既没有银行贷款,也不可能有外资。要解决困难,唯有走上市融资这条路。

  尽管现在这种机制的结果目前已经有所改善,但“还有人把上市当解决国有企业财务困难的一条途径”。李扬透露,在《证券法》修改过程中,还有人提出这部法律应该体现中国特色,要救国企。

  因此让上市真正成为市场行为将是解决现状的关键。“在美国,公司考虑上市的前提,上市的整个过程都是基于市场的判断,由市场决定择优汰劣的机制。”因此可以保证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都是有实力的公司。但很可惜的是,中国在这方面似乎并没有多大举动,目前的IPO还是停滞状态,监管当局对于上市审批也没有放松的迹象。

  市场缺乏约束能力

  造成上市公司质量不如非上市公司的原因,陈志武在批评发行制度的前提上,进一步指出:“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没有能力判断上市公司的真正情况。”佐证这一点的是:中国股市上70%~80%的

股票在每一个交易日里的走向都是沿着一个方向走。

  市场的这种状况会让原本经营好的、有实力的公司也向不好的公司学习。“因为它们的努力得不到市场的奖励。”在证券市场上,正确的执行机制是,市场参与者掌握着钱去投资。但如果企业乱投资,投资者也可以用脚投票,用卖掉这家企业股票的方式给企业管理层施加压力。而中国市场上没有这种约束机制,几百万的资金设立一个汽车概念也能圈到钱,让好的企业没有了积极性,也就不可能执行市场原有的机制。

  “这里牵涉的问题就很多。包括信息披露的不透明,投资者没有做出判断的信息基础。”根本性的原因是证券监管部门扮演着市场机制监督机器的角色,因此投资者就假定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好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股权分置,一般企业只有30%的流通股,因此投资者根本无法左右企业的经营决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有人认为散户、中小投资者过多,是造成市场上投资不理性的原因,陈志武指出:“在现有的机制下,发展机构投资者可能带来的危害会更大。”

  “台湾的经验就活生生地摆在这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方向最终决定于投资者的偏好。投资机构投资者的由散户和保险公司、国有单位组成。如果这些投资者也还是追求短线操作赚块钱,“极可能出现台湾上世纪90年代的状况。”虽然发展了机构投资者,但市场的换手率反而增加了。“散户的这种行为因为基金量比较小,还不至于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旦机构投资者也如此操作,它们的快进快出可能就会冲击单只股票,增大股价的波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