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2005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年会 > 正文
 

第一财经日报:上市公司竞争优势缘何下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02:4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陈汉辞 发自北京

  在世界经济论坛推出的最新《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综合竞争力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次连续下滑,名列第49位?中国股市长期的低迷不振为什么会与中国经济总体的欣欣向荣形成鲜明的反差?

  经过对中国企业中的“优等生”——1000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连续三年的跟踪和研究,国内竞争力研究专家金碚近日在传媒记者沙龙的座谈中作出以下总结:“与非上市公司相比较,这些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总体处于下风。这其中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这一许多专家都认为非上市公司莫属的数据。”

  而这一结论也许为这些争鸣提供了解释和解决思路。

  在未公开的《2005年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中称:就企业的规模而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远大于非上市企业的平均规模。

  统计分析表明,从1992年到2004年,全部工业企业平均销售额为504.85万元,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额为42556.60万元,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额为全部工业企业的84.30倍;2004年,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额为247922.41万元,全部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为8557.93万元,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额为全部工业企业的28.97倍。从1992年到2004年,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额始终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但十多年来,上市公司平均销售额的相对优势在明显降低。

  在总利润率上,从1992年到2004年,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全部工业企业,其平均利润均大幅上升,1992年,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润为5969.8万元,全部工业企业的平均总利润为15.8万元,上市公司的平均总利润为全部工业企业的379倍;2004年,上市公司的平均总利润为19096万元,全部工业企业的平均总利润为517万元,上市公司的平均总利润下降为全部工业企业平均总利润的37 倍,从1992 年~2004 年,上市公司的优势明显降低。而在净资产上,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优势也在明显降低。

  金碚指出,现在有些管理者理念有问题,简单地说,把融资当成了收入,你以为别人的钱到你口袋里就是自己的钱了,资金的稀缺性就减弱了,他不缺钱,而且他认为这个钱是他的收入,很显然在提高资金盈利率理念上就减弱了;其次,按照常理说一个公司上市,它应该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强的应用资金能力,但是一个企业的规模在上市前后,它所运用的资金量是很不一样的。

  “当你将来用一个比较大的资金量的时候,你让资金能够来盈利的能力够不够,这对企业是重大的挑战。你原来钱很少的时候可以赚很多钱,比如1亿能挣2000万那就不错了,你现在拿5个亿也能赚到20%的盈利吗,而我们大多数企业家没有做好这个思想准备。”

  再一个原因是股市本身的原因,股市它自己要更新。

  金碚认为:“按理说一个国家应该把比较好的企业,放到股市上去融资,而股市里头不好的企业,让它退市,但是由于实行审批制,好的企业不一定能够进去,因此我们见到,很多大的企业效益很好,它只能跑到境外去融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