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企业竞争力报告称上市公司竞争优势在下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01:02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 张立栋 20日北京报道】 中国股市长期低靡不振,与经济总体欣欣向荣形成鲜明反差,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记者今天获悉,即将出炉的2005中国企业竞争力年度报告称,虽然中国上市公司本身的竞争力在加强,但是,与非上市公司相比较,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整体上处于下风,另外,虽然上市公司中也不乏优秀企业,总体上来说竞争力强与弱处于分化状
据记者了解,报告的核心观点令许多专家都大跌眼镜———与非上市公司相比较,中国企业中的优等生———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总体处于下风!这其中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这一许多专家都认为非上市公司莫属的数据。 “优秀的企业还不够优秀”,该项目主持人,国内竞争力研究专家、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碚向记者表示,他说,经过三年的连续跟踪和研究,从集中研究上市公司作为突破,然后再把上市公司放到整个中国经济和企业的整体大环境中进行比较,由此得出了如上的结论。 面对有些令人“沮丧”的数据,金碚认为低利润总体上是一种积极的经济现象,市场经济是反暴利的。对于中国企业的经营者来说,要学会在微利时代的生存发展技巧,科学管理,不断创新。 金碚表示,对于上市公司竞争力低于非上市公司的结论,他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在去年的研究中就发现从行业的角度,有些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明显逊色于非上市公司。究其原因,首先是长期以来中国上市公司形成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把上市成功当成经营的成功。其实,上市不是经营成功的标志,而是责任更大了;融资不是收入,而是某种意义上的负债。对于上市企业来说,手头的资金更多了,但是单位资产的回报却低于过去的水平,这说明管理和理念没有跟上企业规模的发展。还有,从上市公司占有明显优势的一些领域看,主要集中在垄断型和资源型国有企业,他们的优势体现在规模上而不是效率方面。 他表示,这些研究可以说明,一直以来我们把融资看成为一种国家给予上市公司的一种特权,但是,当企业资金的短缺性降低的时候,反而会引起经营者思想上的放松,融资特权的使用,总体结果不理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股市长期低迷的问题。这都表明,中国股市的改革还要继续推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