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外资垂涎境内券商控制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16:39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闻涛

  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入股境内券商的步伐正在加快。前不久,瑞银集团出资17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证券3亿股份,在重组后的新公司中,瑞银集团持股比例达到20%,成为北京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本月中旬,跟随美国财长斯诺访华的一批华尔街银行家,集体到北京游说,这些人都来自华尔街的著名投行,包括华旗集团、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高盛集团、雷曼兄弟公司、美林集团等。游说的话题之一就是入股券商及控制权等问题。

  摩根大通或受挫辽宁

证券

  此前有消息称,摩根大通正与辽宁证券进行后期谈判,准备入股这家处于托管状态的问题券商,但双方还未在参股比例、价格等问题上达成一致。

  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表明,这起外资入股境内券商的案例可能会以失败而告终,问题还是出在控制权的问题上,“如果无法获得控制权,外资不会非常积极,因为外资不愿只为境内券商堵窟窿”,有券商人士如此分析。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面对外资方控制权的要求,当地政府还是无法作出让步,他说,政府不想放弃辽宁证券这块资产,双方显然是在控制权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据称,辽宁证券下一步的重组方案目前仍没有新的进展。

  外资进入券商步伐加快显然是受到此前几家合资券商的影响。此前高盛向中国著名投资银行家方风雷提供高达8亿元人民币贷款,方成为高盛在合资投行上的合作伙伴,这笔贷款使这家美国公司赢得对合资投行的有效控制,高盛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可以在中国

资本市场上从事全面业务的外国公司。

  高盛的曲线策略刺激了其他外资投行,他们频频向境内券商抛出了橄榄枝,其中瑞银集团入主北京证券是最新的成功案例。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外资成功入主境内券商的案例在增多,并不意味着外资的入主难度在降低,几乎每一家外资的进入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谈判过程,境内券商的股东对于外资的控股要求往往持有保留态度,有不少合资的谈判都是止步于此。

  外资的算盘怎么打

  有券商人士分析说,从购买股权的成本角度来分析,外资现在进入境内券商业的时点非常恰当。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地方券商存在重组的要求,在资产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原有股东的谈判筹码很少,外资可以在相对较低的价位进入;另一方面,通过近一年来的自查摸底,券商原有的风险因素已经基本暴露,而券商以往资产质量不明正是让外资犹豫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在选择入主对象的时候,更加倾向于地方性的中型券商,此前传出的外资入股券商的案例多是这种情况。外资之所以选择这些券商,也是从谈判的难度来考虑的,相比于一些规模庞大的全国性券商,中小券商的谈判难度显然要小一些,获得控制权的可能性也会大一些。

  能够获得境内券商的控股权并且获得开展综合业务,是外资进入境内券商行业的理想状态,这些控股券商可以成为外资更加深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桥头堡。不过有券商人士也指出,外资选择以重组的方式进入境内券商业,可能还有更多的考虑。

  该人士分析说,以瑞银集团进入北京证券为例,17亿元的资金只获得了20%的股权,假设重组后的公司每年净利润为5亿元,而且是全额分配,瑞银集团每年获得的投资回报只有1亿元,按照这个速度来计算的话,瑞银集团收回投资的周期需要10年以上。该人士说,单纯从投资的角度来分析,不能说这是一笔合算的买卖,瑞银集团之所以愿意投资,恐怕还有更多的考虑。

  这位分析人士指出,外资可能更加看重与地方政府长远的合作,比如当地企业海外上市的承销业务、地方政府的财务顾问业务等等。如果从战略合作的角度来考虑,暂时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