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中长期仍将上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 07:46 中国证券报 | |||||||||
孙敏涛 9月份作为世界上头两位的棉花生产大国中国和美国,由于台风和飓风频频侵袭,使沿海一带正处在吐絮和采摘时期的棉花产量严重受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9月下旬中美棉花期价开始节节攀升。然而10月12日,美国农业部月报公布并没有形成明显利多,棉花上涨势头似乎受到了一定抑制。
棉价短期寻求整固 从国内现货市场来看,近日国内籽棉收购价格在3.0元/斤附近徘徊。价格高了棉花企业不敢收,主要原因是2003年棉花价格大起大落的伤疤还没有愈合,棉纺织厂害怕重蹈覆辙,不敢轻易大规模补库。规模较大的棉纺织厂只是维持一个月左右库存量,规模较小棉纺织厂库存在半个月左右。同时,10月中旬起的新年度,1%关税进口棉花配额申请及后期发放就会逐渐展开。在进口棉花价格仍然低于国产棉花价格情况下,纺织厂也有等待心理。价格低了棉花又收不上来,主要原因是今年棉花产量的确受到了天灾的严重影响,加上种植成本也上升了许多,同时棉花采摘还在进行当中,棉农也没有太多精力放在出售棉花上。在棉农惜售、棉花企业慎收、棉纺厂少买情况下,笔者认为,现在棉花价格到了三方磨合阶段,上涨、下跌都有不小阻力。 对于郑州市场来说,目前11月合约价格在14800至15000元/吨之间,而目前三级皮棉加工成本价为14200至14250元/吨。即使算上交割棉比市场流通棉花质量好的升水300至400元/吨,郑州棉花期价相对现货市场,也存在较多投机成分。所以笔者认为,短期棉花价格还需要整固。但是从中长期角度看,市场仍然存在一些利多因素。 原油四季度将重拾涨势 化纤作为棉花重要替代品,其主要生产原料是原油裂解产品。如果原油价格继续上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棉花价格。从技术图形上看,原油价格在8月底创出70.9美元/桶历史新高,然后市场在9月份经历了民众抗议、OPEC商议增加产能,以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联合释放库存等利空打压,已经调整了一个半月。目前60美元整数位对价格构成了良好支撑,可以说市场再一次接受了更高油价。而进入4季度,北半球将会迎来原油消费旺季。面对已经基本饱和的原油产能,原油价格很可能在4季度重拾涨势。这样就会在新季棉花上市压力尘埃落定之后,对棉价构成支撑。 美国准备降低农业补贴 今年4月,WTO已裁定美国棉花补贴非法,本来要求2005年7月1日之前取消,而且美国农业部已上递取消step2的提案,预计年底之后step2有可能取消,从而减弱美棉补贴对全球棉价压制。虽然美棉重头生产补贴并没有取消,但10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称,美国预备为促成对全球贸易协议至关重要的农业改革协议而作出一些努力,波特曼向记者表示,美国可以将农业补贴减少60%。 所以笔者认为,在Step2补贴取消后,美棉生产补贴也可能会被削减。笔者知道,在去年巴西将美国农业补贴告上WTO时曾声称,美国农业补贴使世界棉花价格成本缩减了30%左右。如果美国农业补贴真的在今明两年被削减,那将会从成本上推动棉花价格上涨。 中美纺织品谈判不会无疾而终 中美纺织品谈判经过了六轮磋商后,仍然没有达成一致,这似乎挫伤了多头积极性。但是我们从中了解到,美方谈判代表明确提出,2007至2008年度给予中国10%至14%的增幅,美方认为,这个条件比中国与欧盟今年6月达成的协议要慷慨得多。问题在于中方谈判代表认为,美方提出的增幅根据计算基础太低,但他们拒绝透露更多细节。中国一位高级贸易官员说,双方差距“相当大”。 不过从上面内容看,中美谈判焦点已经在缩小了。同时美国人也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即使对中国设限,也无法明显改变美国纺织品行业现状。双方都很清楚如果谈判破裂,双方利益都会受到很大侵害。所以我们认为,中美纺织品谈判不会无疾而终。 美方官员表示,由于没能达成协议,他们将继续对进口中国纺织品实施保护性配额。对于美方认为对美国市场造成干扰的纺织品类别,将继续实行7.5%增幅限制。我们认为只要中美达成协议,其结果肯定会好于目前现状。 天气仍存在不确定性 10月份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将中国棉花产量从25.5百万包下调到24.5百万包,将巴基斯坦产量从10百万包下调到9.5百万包,但是美国产量却从22.28百万包调高到22.72百万包。印度产量从18.4百万包调高到19百万包。而在8月份美国农业部月报里,印度产量数据仅为17百万包,短短两个月印度棉花产量被提高了11.8%,这是否有点太夸张了。棉花采摘期最怕连阴雨,美国方面棉花采摘要到11月份才能完成,印度要等到11月才开始采摘,所以天气变化仍然很关键。在大气变暖情况下,今年热带风暴明显较多,而且热带风暴形成期会延长到11至12月份。所以天气对于棉花产量的危害,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面对市场短期调整,投资者仍要保持逢低买入的多头思维,不要轻易去抛空而造成投资策略上的被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