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称中国经济重拾上升轨道 A股市场长线乐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 07:45 中国证券报 | |||||||||
10月14日,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主持人对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员陶冬先生进行了专访。陶冬对中国经济、汇率以及A股市场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中国经济重拾上升轨道
陶冬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从下降周期转入上升周期的拐点。他说,实施宏观调控后,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出现明显的回落,但从GDP来看,基本上维持在9%左右,而且回落的时间比较短,这是经济周期转强的特点。而在过去两三个月当中,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领先指数,比如说购买力指数,已经开始从谷底上升,九月份甚至出现相当大的反弹。最近货币发行明显加速、投资和信贷出现新的增长,信贷放宽迹象已经出现,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建设也开始加快。几个月后,新的十一五规划中一些大的项目、北京的奥运会建设也马上要铺开。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开始触底反弹了,或许未来反弹的力度可能不会太强,但是中国经济已重新进入上升轨道。 陶冬进一步指出,在经济增长的支持下,A股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投资价值。今天存在银行里的钱,回报是2%-3%的水平,而从A股的盈利水平来说,把钱投入有增长潜力的公司里,得到的回报要远远超过放在银行。陶冬表示,他个人比较倾向于从市盈率以及市净值来进行A股估值。而从市盈率看,撇开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A股的PE大概在16倍,代表国际估值水平的香港H股是14倍。几年前,A股和国际水平的市盈率最多差十几倍,现在则只有2倍,估值水平已相当接近。同时必须看到,今天中国的资本项目并没有开放,中国的人民币利率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利率。因此,尽管A股明天是涨是跌短线还难以预计,但在经济增长的背景支持下,如果A股股价再跌下来,早晚最终还是会上来的。 陶冬认为,从长期来看,投资A股是绝对乐观的。从资金量看,中国的个人储蓄目前大概是12万亿人民币,加上企业储蓄大概总计是22万亿。而A股把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加在一起的总市值无非是3万亿。因此,目前A股的真正问题不是资金不足,而是信心不足。 股权分置改革尚待市场检验 陶冬认为,股权分置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要进行改革是相当困难的,中间涉及很多矛盾,理起来非常乱。政府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做出一系列股权分置改革,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勇气。对非流通股作出一个适当的处置,是中国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一步,这个事情非常有必要做。至于具体做法,陶冬认为,这次股权分置的重要特点是一对一进行个案处理,很难从全局上说整个对价方案是否合理。在这个问题上,根本不存在一个单一标准,只有一个一个的个案分析。 陶冬说,股权分置改革后,股市旧的平衡会被打破,不会长期维持在一个水平。当投资者信心恢复的时候,A股向上的可能性会比向下的可能性大。对此理由有三:第一,今天A股的估值已经趋向合理;第二,会有一批接一批的机构资金,包括国内和海外的资金逐步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最后形成今后A股健康发展的主力;第三,归根到底,资金的问题是信心问题,只要对价合理,A股一旦启动,相信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人民币汇率将长期渐进升值 陶冬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生产力提高要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保持双顺差,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压力会非常大。相信十年之后,美元兑人民币将是1比4、1比5,但这不意味着这个月甚至是今年就会升。陶冬认为,中国的制造业至少可以承受升值20%的冲击,但中国国有银行和农业是非常脆弱的,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本着减少金融震荡的考虑,人民币短期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是没有的,但这不代表人民币就不会动。陶冬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他说,我们在烧开一壶水后,用布把水壶口堵住,尽管蒸气从水壶口出不来,但不代表从别的地方出不来。他认为,今后几年,人民币升值将更多是一个实际汇率升值的过程。通过通货膨胀、工资上涨、人民币资产升值的形式出现。当人民币可兑换问题解决了,政府在就业方面压力减少一些后,才会进入名义汇率的上升,但这是五年之后的事情了。长期来说,人民币会出现一个大的升值,但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更多地是表现为像目前的逐步缓慢升值,这是很难避免的一个趋势。(卓翔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