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券商集萃 > 正文
 

外资搅动国内券商盘局 带来的不仅是资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 07:45 中国证券报

  记者 朱茵 上海报道

  近日,有关外资将参股国内券商的消息不断,自瑞银参股北京证券以来,辽宁证券、湘财证券也有外资觊觎,虽然湘财证券等表示并没有落实此事,承认与外资方仅仅只是有接触而已,但是市场的关注度足以表明外资介入带来的将不只是资金。

  表现比较积极的外资方包括法国里昂证券、美林集团、美国雷曼兄弟(欧洲)公司,还包括摩根大通、汇丰银行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多家外资金融巨头,他们中的一些机构,除了在国内的银行、基金业布局,也正积极寻求国内的券商作为合资对象。

  为何外资参股券商的热情增高?一位外资投行人士曾表示,与国内券商合资,让其有所顾忌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国内券商无法摸清的资金“黑洞”,一是控制权的归属问题。这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担心的问题。不过,目前看来这两方面都有可能加速解决。从去年以来监管层加紧对券商的摸底清查工作,目前摸底工作基本结束,国内券商的问题也在加速解决,一些严重违规经营的券商被关闭,一些有重组希望的券商被责令整改,一些重点大券商给予了注资支援。券商从行业性的低迷不振开始呈现出新的生机。这对于外资进入显然是一个比较有利的局面。

  在外资参股比例方面,根据2002年7月1日起实施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第十条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设立规则》还规定,合资券商只能经营国内企业IPO和外资股的经纪业务,但不能从事国内A股证券业务和衍生品。上述《设立规则》出台三年多时间,华欧国际、长江巴黎百富勤、海际大合等合资券商均未破局。但高盛高华的成立,“迂回”绕过了政策限制。不久前瑞银集团进入北京证券,则更是在业务领域上有了直接突破。瑞银重组北证的新公司将从事比其他中外合资券商更广泛的业务,新公司将承销国内债券及

股票和其他服务,还可从事买卖及分销国内二级市场的债券及股票等经纪业务,以及提供国内个人投资管理服务。

  业务空间的拓展,无疑是最大的吸引力。瑞银方面明确表示,“我们选择北京证券,也看中它拥有齐全的业务牌照。”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早已允许参股至49%,合资证券公司中,外资可允许参股比例一直停留在33%上,迟早会有调整。并且这也与最近国内券商行业的整体重组和清理整顿有关,可以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外资参与。”

  正是由于对控制权的看重,因此目前外资参与的无一不是中等规模的券商,“国内的大券商一般合资的可能性小,而中等券商或者小券商会相对容易取得控制权和管理权,在这种情况下,中等券商变身合资券商最有可能,他们将成为券商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部分。”一位研究人士认为。外资加入之后,国内的合资券商将对原有的券业格局形成冲击,例如目前华欧国际在国内担任保荐的投行项目数量就比较可观。

  券商业对外资开放的程度正在深化。不过合资谈判的过程并非一时可以完成,“外资参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位曾与外方接触谈判的券商管理人员坦言,“可以给你列出数十家我们曾经接触过的外资机构的名字,但是最后联姻能否成功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正式签定哪怕是框架协议之前,他们都要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对公司的情况了解不仅仅是依靠报表能够解决的。”现有的合资公司也确实经历了漫长的谈判过程,在最后的底牌没有亮出来的时候,大多数的谈判都只是铺垫。对于国内券商的管理层来说,他们也是很希望尽快引进外资,一方面可以解决公司的困境,一方面能够加快发展的速度。但这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有券商表示,首先要与原有股东协调。同时也要考察外资是否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是否能够通过引进管理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准?如果只是为了合资而合资,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