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金融再下一城 JP摩根欲助券商起死回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 09:41 华夏时报 | |||||||||
本报记者 姜艳艳 报道 顶着“救援”的高帽子,外资金融对中国的证券业发起了猛烈进攻。 昨天,外电消息透露,继瑞士银行曲折进入北京证券后,JP摩根将有望直接入股辽宁
早在今年6月份,JP摩根中国区CEO李小加就曾公开表示,中国证券市场是在全面保护状态下发展的,券商发展的低迷与金融业发展的前景背道而驰。中国的证券行业应该大规模引入外资,引进新鲜血液,才能催生股市复苏。李小加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公司入股辽宁证券进行了佐证。 昨天,有券商在接受本报采访的时候,对JP摩根的此次行动并不感到意外。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券商治理的深入以及政府救助形式的变化,外资金融开始在券商合资问题上略占上风。该证券分析师表示,如果说2002年国家首度容许券商可与外资合资时,是国内券商“腰板硬”的话,现在则换成了“手里有钱,收购不慌”的外资更加有发言权。 事实上,“十一”黄金周归来后,外资在进入中国金融体系的态度上,就显得尤为强硬。《金融时报》上有关“华尔街将再压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消息充满了火药味,包括国有银行、证券、基金在内的中国金融各业,都在引入外资的风险与利益中寻觅平衡点。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外围金融业,已经元气大伤的中国证券行业如能引入外资获得国际化技术与管理方法应该是好事。但分析人士提醒有关券商:在以往的外资与国内金融业合作时,中资几乎不能从外资处获得期望中的核心管理、运营技术。而通过与国内券商合资,外资却将拥有此前中国政府尚未批准的全业务经营资格,势必出现令人担忧的结果——等到2007年,中国全面放开金融行业后,外资金融允许设立独资公司后,必将对合资公司的客户资源造成争夺。 10月18日,美国行业组织“证券业协会”将在清华大学针对中国证监会官员、相关金融行业负责人展开游说,主要目的即希望中国政府尽快承诺“逐渐但完全”放开金融服务行业。有金融业相关人士认为,“金融业是国家之本,相关法令势必引起连锁反应,对于这个‘决不能输’的战役,贸然开放并非合理举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